浅析研究生就业与创业问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030534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研究生就业与创业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研究生就业与创业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研究生就业与创业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研究生就业与创业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研究生就业与创业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研究生就业与创业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研究生就业与创业问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析研究生就业与创业问题摘要:目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严峻,对高校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随着自主创业成为社会的热点,自主创业也成为研究生当前比较认同的一种就业形式。本文主要讨论分析了当前研究生面临的就业问题、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高校的自主创业教育以及就业与创业相结合的探讨。关键词:就业 创新能力 自主创业 近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采取了研究生扩招的政策。而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供需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进而导致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研究生就业压力也不断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研究生在就业情况显得很不景气。

2、在当前严峻的研究生就业形势下,对研究生实施创业教育,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就业、创业相结合,培养一大批顺应时代潮流、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1、研究生就业问题据资料显示,2012年全国共招收58.4万名研究生,与2007年的44.9万人相比,5年间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了30%,比2003年翻了一番。来自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考研人数首次突破百万人。自此,直到2009年,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2009年至2011年,连续3年硕士生的就业率甚至不及本科生。一份来自江苏省人才市场的统计也证实了这种尴尬:2011年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就业率为

3、86.62%,本科生为90.30%,专科生为94.10%,研究生就业率低于专科生就业率近8个百分点。目前,就这些数据分析,研究生就业遭遇尴尬局面,压力不断增加,研究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因此。对研究生的就业创业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的研究就越发重要。1.1研究生面临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就业难对于出现的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不断降低的趋势,社会、教育机构以及学生群体都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不是单方面造成的,而是各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市场供需不平衡是导致研究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200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数为62、4万,拟录取人数为19、5万,20

4、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数为127、1万,拟录取人数迅速升至为40、2万,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数为140万,拟录取人数高达为46、5万。据统计,我国高校研究生人数已经超过120万,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生教育大国。然而在就业市场上,由于社会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还在调整,结构性人才需求逐步趋向合理,企业选择人才也更加理性,研究生的就业岗位出现了相对地降低。研究生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就业优势逐渐消失,导致研究生就业成为难题。研究生教育规模急剧扩大导致研究生毕业人数呈现跳跃式增长,而研究生的社会需求量并没有增加多少。另外,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用人单位人才观念发生变化:高

5、校、科研单位热衷于引进“博士学位或者副高以上职称”、“学科带头人”等;企业用人制度也越来越务实,本科生能胜任的工作不用研究生。在这样的社会人才供需结构的前提下,处于中间层次的硕士研究生更是难以找到理想的岗位。(二) 研究生大幅度的扩招是导致出现研究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毕业研究生的大幅增加使供需矛盾突出。研究生大幅度的扩招是导致出现研究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研究生就业难的主要内因是否如此呢?通过数据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并非高学历人才过剩,我国的毕业研究生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从国内外的研究生就业数据分析比较来看,我们认为研究生就业难根源并非就业岗位的缺乏。要想较好地实现就业,研究生本身素质是关键因素。“

6、市场竞争已经非学历论了,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学生在平时更注重的应该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在毕业研究生就业中角色定位缺失或模糊,使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设置滞后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差距较大。1.2研究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对策在面临研究生就业难问题上, 必须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1、加强宏观调控,解决研究生就业市场的供求失衡问题 要加强研究生需求预测,从源头上杜绝人才培养的盲目性。2、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工程,研究生要实现好的就业,学校需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合理规划和调整研究生招生专业,依照市场需求

7、及导师的科研情况控制各专业招生人数、修改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做到专业设置、招生规模、人才培养与就业相挂钩。培养出符合市场的需求的人才,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学术水平,保障学生在毕业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3、做好研究生就业相应的配套工作,要尽快建立研究生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念,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开展讲座等形式培养健康的择业心理。4、研究生本身注重社会实践。一要合理制订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二要利用实习基地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研究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也是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同时要重视和鼓励研究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等科技活动,提高

8、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研究生创业问题2.1研究生创业的可能性分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我们党提出的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富民之基,创业不仅是创业者自己实现就业,从而致富,还可以通过发展多元化创业主体和多种创业形式,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实现共同富裕。同时,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给创业者带来了新的创业机遇,有利于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利于学习新的理念和管理经验,有利于利用外资,创业的地域、范围更大了。因此,努力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新时期必须完成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全

9、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2.2 我国研究生创业教育问题分析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过程,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能力和意识。研究生创业教育是研究生培养模式转变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国研究生教育如何担负起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使命,高校如何培养出一大批能顺应时代潮流、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层次人才,是目前高校研究生教育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大多数高校中,创业教育并没有融入学校的教学体系,只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没有有机相连,使学生失去了专业优势的有力支撑。一方面,许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只是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一

10、项内容,仅停留在搞创业讲座、举办创业计划竞赛等基本的层面上,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创业就是创办公司。此外,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校园文化对创业教育具有耳濡目染、点滴渗透的效果。把创业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2.3 研究生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与对策探讨 创业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养为宗旨的教育,通过创业教育实践培养受教育者强烈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还具有基本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性,从而能够开创自己的事业。以科学的创业教

11、育理念作指导,高校应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建设、丰富研究生创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构建开放互动的创业教育网络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校园创业环境,为研究生创业营造积极的氛围。我国实施研究生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出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新型复合性人才。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我国研究生创业的潜力并未发挥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加快研究生创业教育模式与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提高研究生自主创业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一)构建科学的学科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 要形成促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氛围,就需要构建科学的学科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关键是改革目前的课程体系、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及教育评价机制。首先,学科课程

12、体系的建设及教材内容的选择需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教材多样化、课程的综合化,从而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创业教育学科课程体系。其次,教育模式也应实现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培养专才向培养通才以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结合创业实践,开展案例研究与模拟创业等,并逐步完善创业教育评价机制,逐渐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敏锐性和独创性。(二) 革新和整合研究生创业教育资源在研究生创业教育方面,高校不仅要在内部各个创业项目、组织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合作,还要注重吸引外部力量与资源参与,与社会建立广泛的有机联系,如创业协会、创业培训机构和风险资金投资机构等,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创业教育网络和体系。研究生创业实践活

13、动不仅仅是参加创业计划大赛,还应适当建立实验中心和创业基地,并对各专业学生开放;指导研究生成立创业协会等各种社团组织;定期举办创业沙龙、创业报告讲座及到基层挂职锻炼并奖励创业成绩优秀者。(三)建立具有创新能力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要建设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师资队伍,高校要重视对创业教育师资进行公开选拔和专门培训,有条件的高校应选拔优秀硕士生和博士生指导、培养低年级学生创业。我国高校还应鼓励教师进行创业实践,积累创业经验,提高教师的创业教育水平。此外,高校还要积极吸收社会上一些具备创业经验和一定学术背景的人士从事创业教学和研究,聘请成功的企业家进行创业指导,扩大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四)积极倡导组建

14、研究生创业社团 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前提不仅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也需要完整的创业体系,包括鼓励创业的环境、支持创业的社会融资渠道以及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队伍的培育等。高校可以依靠各类管理部门进行全方位的创业教育宣传、倡导和组织,在大学校园营造出有利于研究生创业的环境。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学校不仅要给予研究生时间上的帮助、技术上的指导,更要在管理上出台相应政策支持研究生创业。在校园内良好的创业氛围下,组织一些有创业理想、创业激情的研究生在一起交流、探讨。给他们提供参与和企业有关的各种创业活动的组织和策划的机会,力争通过研究生创业社团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创业知识,提高创业素质。3、 对

15、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就业和创业相结合问题的探讨 当前,我们应该意识到,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注重科研环境下的学习,并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深入了解研究生的自主创业情况,大力增进研究生就业和创业相结合的意识。通过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实践过程,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生的社会实践机制,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不但可以鼓励研究生将创业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拓宽就业渠道,更好地应对就业的压力,而且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并发挥研究生的专业知识优势,创办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的创新企业,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参考文献:1徐迎红,李非.我国研究生创

16、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江西社会科学,2005,(4):243246.2王丹平,张建兵.新形势下研究生就业问题探析J.高教探索, 2005. 3林夏芬,谢红梅.研究生走创业之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高等农业教育,2001,(11):7173.4郭冬娥.大学生创业教育机理分析J.普通高等教育研究,2007,(7):109110.5高月.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 2122.6邱夏,高刚毅.浅谈我国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新西部,2008,(2):1931957赵欣,宋官东.我国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及学校教育管理的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6. 8蒋秀卿.高校研究生择业观的分析与思考研究生就业重点难点之一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