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突破发展规划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8030021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4.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南突破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陕南突破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陕南突破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陕南突破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陕南突破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南突破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南突破发展规划(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省发展改革委二九年十二月目 录前 言(5)第一章 发展基础(5)第一节 发展现状(5)第二节 发展优势(7)第三节 面临挑战(9)第二章 总体要求(10)第一节 总体思路(10)第二节 基本原则(11)第三节 发展目标(12)第三章 产业发展(14)第一节 主导产业(14)第二节 产业链条(17)第三节 空间布局(18)第四章 产业循环(21)第一节 项目选择(21)第二节 园区建设(23) 第三节 技术创新(24) 第五章 环境保护(26)第一节 生态建设(26)第二节 矿区治理(27)第三节 清洁生产(28)第六章 支撑体系(28)第一节 基础

2、设施(29)第二节 勘探开发(29)第三节 协作整合(30)第四节 改革开放(30)第五节 制度保障(31)第七章 政策措施(31)第一节 财税政策(31)第二节 金融政策(31)第三节 投资政策(32)第四节 价格政策(32)第五节 资源政策(32)第八章 规划实施(33)第一节 分工合作(33)第二节 责任主体(34)前 言今后十年,是陕西建设西部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陕南突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陕南突破发展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陕南丰富的生物、矿产和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培育和壮大陕南循环经济产业,促进全省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特制定本规划。规

3、划范围包括汉中、安康、商洛三市,面积7.0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4.12%;2008年末总人口854.2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22.8%。规划期为20092020年。本规划是指导陕南加快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安排区域生产力布局、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是制定支持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政策的基本平台。第一章 发展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陕南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也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第一节 发展现状(一)经济增长步伐加快。“十一五”以来,陕南三市经济增长逐年加快,2006年GDP增长10.4%,2007年增长12.6%,2

4、008年增长13.9%,达到760.3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6.64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8年增长23.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4.3%,比全省平均增长水平分别高3.9和5.8个百分点。(二)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08年,陕南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4.9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3.59%。装备制造、有色冶金成为突破发展的重要支柱,有4户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10户达到10亿元以上。现代中药、绿色食品初具规模,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增加值284.4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7.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5个百分点。同时,陕

5、南是我省水稻和油菜的主产区,农业基础地位巩固,现代农业发展快速。(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西汉、西康、西安陕豫界、商州漫川关等多条高速公路以及安康武汉、安康重庆铁路复线建成通车,交通瓶颈明显缓解;十天高速陕西段、安康陕川界高速、西蓝商高速二线正在加快建设;西康、西合复线、西汉蓉快速客运通道等铁路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丹江口水库及上游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以天然林、长江防护林、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有序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一批污水、垃圾处理项目积极推进;城市骨架拉大、功能提升,汉中“一江两岸”、安康“一桥两路”、商洛江滨大道等景观核心区初步形成,为陕南突破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6、第二节 发展优势(一)优质矿产资源富集。陕南秦巴山区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带,已发现矿产83种,以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为主,铁、钒、钛、银、锑、铼、镁、重晶石、毒重石等20种矿藏探明储量全省最多,金红石、钾长石储量亚洲第一,汉中的勉(县)略(阳)宁(强)、商洛的山(阳)镇(安)柞(水)和安康的旬(阳)汉(阴)宁(陕)及南部钛磁铁矿多金属带,是省内已探明资源中最重要的多金属矿产资源富集区,为发展有色、钢铁、黄金、化工、建材及非金属矿产加工奠定了基础。专栏1: 陕南重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矿产名称矿区数(个)储量单位保有资源储量占全省比例(%)居全国位次潜在价值(亿)铁 矿33矿石千吨67

7、1346.895.77181315.82金红石5TiO2吨962989100356.82钒 矿17V2O5吨5283139.1710025376.81铅 矿25铅 吨952273.4345.451453.76锌 矿29锌 吨1090225.2834.5218152.25钼 矿6钼 吨278706.3326.368438.97金 矿63金千克194453.5365.3612388.136普通萤石2萤石千吨120.110021冶金用白云岩10矿石千吨51772899.186硫铁矿11矿石千吨37845.8790.542087.04伴生硫7硫千吨8790.729.181242.19重晶石9矿石千吨3

8、5427.951005153.17钾长石2矿石千吨87002.697.573玻璃用石英岩6矿石万吨1807397.5339.38注:以上为国家认可的2007年底储量和潜在价值数据。(二)水能及生物资源丰富。汉丹江和嘉陵江流域水能总蕴藏量占全省总量的55.9%,是全省水力资源最为富集和最优良的水电梯级开发地区。拥有黄姜、杜仲、绞股蓝等各类中药材资源3000余种,是我国重要的“天然药库”、“中药材之乡”。茶叶主产区分布在大巴山和汉丹江两岸的丘陵和低山区,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养蚕种桑传统悠久,是我国东桑西移的主要接续地。板栗、核桃、食用菌等具有大规模种植条件,魔芋为全国四大种植区域之一。(

9、三)旅游资源独特。陕南历史文化悠久,特别是两汉、三国古迹遗存多,是文化旅游的胜地。同时,陕南也是我国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最丰富、特色最突出的地区,“千里秦岭、千里汉江”,峰峦叠翠,山青水美。金丝峡、南宫山、长青华阳、牛背梁、黎坪、木王、大瀛湖,形成陕南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景区。旅游产业是陕南最有条件、最有可能率先突破发展的产业之一。(四)区位优势明显。陕南位于“西三角”腹地,处于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和江汉经济区的交汇地带,具有承接三大经济区辐射的优越条件。铁路、高速公路、国道主干线纵横交错,特别是多条高速公路的建成和高速铁路的建设,使陕南融入西安一、二小时经济圈,与周边中心城市的交通也大为改善

10、,未来将成为新的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和物流中心。西安、武汉、重庆、成都四大中心城市雄厚的制造业、服务业和科技实力,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将进一步推动陕南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产业互动和互利共赢,促进大开放和大发展。(五)内在动力强劲。近年来,陕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为突破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增长内在动力强劲。在国家坚定不移地推进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发达地区产业加速转移的大背景下,陕南突破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政策支持。用循环经济理念开发生物、矿产、旅游资源,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走循环经

11、济发展道路,已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第三节 面临挑战总体经济实力薄弱。陕南三市面积占全省的34.1%,人口占22.8%,2008年GDP总量仅占全省的11.1%,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的6.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000多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500多元。工业化水平低。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为36.8%,比全省平均低19.3个百分点。支撑经济发展的大中型企业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省的5.52%。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产业发展所依托的生物和矿产资源,大多数分布在重点生态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大。发展基础薄弱。陕南属多山地区,土地供给不足,县乡交通条

12、件差,产业配套体系不健全,高层次人才缺乏,开放程度低,以及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形成的区域竞争压力等,都是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勇于迎接挑战。陕南三市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按照循环经济模式集中布局建设大型产业项目,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走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道路。专栏2:2008年陕西省三大区域主要经济指标全省关中陕北陕南绝对值(亿元)占比(%)绝对值(亿元)占比(%)绝对值(亿元)占比(%)绝对值(亿元)占比(%)生产总值6851.321004369.4763.771721.5325.13760.3211.10三次产业构成一产753.7211439.4410.06118.266.87196.0225.78二产3842.0856.12193.5450.201368.6479.50279.9036.81三产2255.5232.91736.4239.74234.6213.63284.4337.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