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文献综述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028391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金融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金融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融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文献综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献归纳和述评研究背景由于标准金融学的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的缺陷,行为金融以心理学和行为学为基 础,提出有限理性和非有效市场,来解释金融市场的异象,这是对标准金融学的强有力挑战。 标准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之间的差异是研究目标不同。标准金融学描述经济个体的最优决策 行为,而行为金融描述的是真实决策行为。国内外行为金融的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状况行为金融理论奠基人是美国心理学家、经济学家Daniel Kahneman和实验经济学家Amos Tversky,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通过大量的行为实验,观察对比发现,许多投资者在实际决 策时表现出非完全理性和风险厌恶特征,投资行为的期望值在不同情境多种多样

2、。1979年Kahneman和Tversky共同提出的“期望理论”,成为了行为金融研究中的代表 学说,该理论把投资者的情绪变化纳入模型参考指标,提出了在不同风险偏好和效用函数下 投资者的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为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期望理论” 的出现成为行为金融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随着行为金融研究的不断深入,该理论的影响 日益扩大, Kahneman 还在 2002 年摘取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预示着行为金融理论和行为 经济理论在主流经济学的地位得到了提升,进一步开拓出心理学方法在经济学应用空间。 1982 年 Kahneman、 Slovic 和 Tversky 在不确定性下

3、的判断:启发式与偏差中研究了人 类行为与投资决策的经典经济模型中基本假设相违背的三个方面:风险态度、心理账户和过 度自信,将观察到的现象称为“认知偏差”。1985年,Bondt和发表了,股票市场过度反应了吗?引发了行为金融理 论研究的复兴,通过构造“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实证检验了美国市场存在过度反应。 学术界视他们的研究工作为行为金融研究的正式开端,标志着行为金融的研究进入黄金时 期。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更多的学者投入了这项工作, Thaler、 Shiller、 Shefrin、 Statman 以及 Odean 等都是典型的代表。Thaler分别在1987和1999年研究了

4、股票回报率的时间序列、投资者心理会计等问题, Shiller 在 1990 年研究了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股市中的“羊群效应”、投机价格和流行心态 的关系等,得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会导致股价波动加剧。Odean在1998年研究投资者在 风险厌恶的条件下,结合股票价格、成交量、组合收益等方面就处置效应、过度自信等投资 者行为进行研究,得到投资者普遍具有处置效应和过度自信行为特征。因此, Thaler、 Shiller、 Odean 等人被称为行为金融学的研究领域的第二代领军人物。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行为金融理论更加注重投资者心理对最优组合投资决策和资产 定价的影响。Shefrin和Sta

5、tman在1994年提出了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随后在2000 年,他们又提出了行为资产组合理论,行为投资者的资产组合如资产金字塔一层一层构成。 每层有不同的目标,每层有不同的风险偏好,有的是为了避免贫困和破产,规避等闲;有的 是为了暴富,追逐风险,进一步充实了行为金融理论。国内研究现状行为金融理论在我国的研究仍处于理论模型和策略介绍阶段,近年来也开始运用行为金 融理论来研究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实际问题。国内的研究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是199年至2000年底,这一阶段主要集中于研究行为金融理论与经典金融理论系统冲突, 应用期望理论对一些典型心理特征和决策特征进行介绍和研究,运

6、用行为金融解释股市“异 象”以及介绍该理论的研究前景。1999 年,刘力教授的行为金融理论对EMH假说的挑战 一文是我国最早系统介绍行为金融理论与EMH之争及其基本理论的文章。2000年,牛芳和 纪路对行为金融理论的起源、决策特征以及该理论对现代金融理论的挑战进行了研究和介 绍。杨慧敏、魏斌(2000)也对行为金融理论的产生、发展、基本理论及其运用前景等方面 进行探讨。另外,黄兴旺、朱楚珠(2000)对行为金融理论进行述评,介绍该理论的起源、 发展、研究现状以及一些应用。第二阶段是 2001 年至今,这一阶段主要重视对行为金融理 论的应用进行研究和介绍,另外对行为金融相关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进行

7、更加深入的研究和 介绍,这一阶段的一个新动向就是开始运用行为金融理论来研究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实际问 题。陈伟忠(2001)等开始提出把行为金融理论应用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四个方向,开始注重 行为金融的应用问题。阳建伟(2001,2002)开始研究和介绍BAPM、统一理论模型、羊群效 应模型以及行为金融主要的投资策略。张亦春教授(2001)也研究了行为金融理论在整个非 经典理论的地位以及运用非经典理论对中国股市有效性进行研究,从非经典理论的角度去研 究和介绍了行为金融理论。宋军、吴冲锋(2001)更加深刻地研究了行为金融理论对 EMH 的挑战,首次提出了行为金融理论发展历史的三个阶段,概括了行为金融理

8、论的研究内容的 三个层次。黄树青(2002)也从新的角度去认识行为金融学与现代金融学的论争问题,并对 行为金融理论前景进行展望,提出了两大派别在论争中不断融合,形成新的更具实践性的主 流金融学的观点。另外运用行为金融理论研究我国实际问题已逐步展开,田丹(2001)运用 行为金融理论对我国基金投资策略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李晓昌(2001)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对 我国公司“圈钱饥渴症”进行了分析。赵学军、王永宏(2001),吕岚、李学(2002)分别 运用行为金融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股市投资者的处置效应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后得出了 我国股市处置效应明显等结果。行为金融理论的局限1. 行为金融理论目前最大的

9、局限在于其尚未形成统一、成熟的理论体系,无法对资本市 场上的种种现象给予一致性的解释。行为金融理论的各个理论分支内容仍是较零散,相互之 间的逻辑联系不强,对于实践中的现象只能解释少数而不能解释整体。缺乏一致的理论分析 框架,没有严密的逻辑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阻碍行为金融理论的进一步发展。2. 行为金融理论在模型的构建上尚不成熟、完善。数学模型的运用对一种理论的发展是 必不可少的。目前行为金融理论中成熟的模型还不多,Shefrin和Statman、BSV、DHS和HS 等人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但大多数的研究仍停留在对异象和人们心理偏差的定性描 述和历史观察上,如何将其与数学模型相结合

10、仍有待进一步的探索。3. 目前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范围过于狭窄。行为金融理论目前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对异象 的研究,集中于投资者的决策和资产定价、组合选择方面,对公司金融、期权定价等领域的 应用研究还很少,而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同样是构成金融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国行为金融研究的主要方向展望1. 对不同投资主体非理性行为的区别性分析。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机构投资 者已逐渐成为资本市场中的主要参与者。对不同的投资主体进行分类,其非理性行为的研究 将更具针对性,也更具实际价值。2. 考虑市场环境变化,对不同时期的市场行为进行分析。机构投资者主体地位的巩固, 股指期货等金融工具的创新,使投资者的投资环境

11、发生变化,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受到一定抑 制,需要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给予确认,以使研究结果更加系统化。3. 拓宽研究领域,开展包括行为财务等在内的更广泛研究。行为金融除了在发现市场异 象基础上,关注投资人的非理性偏好,解释非理性投资行为、资产的偏离定价等之外,还对 公司财务理论进行了重新解读。这也是我国行为金融的一个发展方向。参考文献1 Kahneman, Daniel and Amos Tversky. Prospect Theory :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 J. Econometrica, 1979(47) :263-291.2 Kah

12、neman, Daniel and Amos Tversky. 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 : Heuristics and BiasesJ. Science,1974(185):1124-1131.3 Shleifer, A. Ineffcient Market : 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al FinanceM.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4 Shefrin,H. Beyond Greed and Fear: Understanding Behavioral Finance and the

13、 Psychology of Investing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5 De Bondt ,W. and R.Thaler. Does the Stock Market Overreact?J. Journal of Finance ,1985 (40):793-8086 Shefrin,Hersh. A Behavioral Approach to Asset PricingM.Beijing :China Peoples University Press,20077 Barberis, N. and R. Thaler. A Sur

14、vey of Behavioral FinanceJ. Handbook of Financial Economics,Elsevier Science,2003:1053-11218 Shefrin,Hersh and Meir Statman. Behavioral Capital Asset Pricing TheoryJ. Journal of Financ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994( 29) 刘力.行为金融理论对EMH假说的挑战(J).经济科学,1999 (3).10 牛芳,纪路. 行为金融学:起源及其对金融决策特征的一般描述( J) .华东经济

15、管理, 2000( 3)11 杨慧敏,魏斌.行为金融学:理论探讨和现实运用(J) 经济评论,2000(6)12 黄兴旺,朱楚珠.行为金融理论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0(8).13 陈伟忠,楼芳,张纳沙行为金融学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 上海金融,2001(1)14 阳建伟,蒋馥.行为金融:理论、模型与实践(J) 当代经济科学,2001(7)15 阳建伟行为金融及其投资策略(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2)16 张亦春,周颖刚.非标准理论与中国股市有效性研究(C).证券公司发展战略高级研讨 会论文专集, 200117 宋军,吴冲锋.从有效市场假设到行为金融理论(J) 世界经济,2001(10)18 田丹.行为金融学与基金投资策略分析(N).中国证券报,(14)19 李晓昌.行为金融学与“圈钱饥渴症”分析(Z)中证网,20 赵学军,王永宏.中国股市“处置效应”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1(7)21 吕岚,李学.中国股市投资者的处置效应(N).中国证券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