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堂评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8027371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堂评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堂评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堂评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堂评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堂评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堂评析语文课越来越复杂 ,越来越玄乎 ,形式多 ,把戏多 ,更让人觉得繁花满目 ,流光溢彩 ,但细细咀嚼 ,却又感觉平淡 ,缺乏内涵和品位。而有一些简单朴实的课 ,初听不怎么样 ,但越嚼越有文化气息 ,书卷气浓。“删繁就简三秋树 ,标新领异二月花。“简不是简单无物 ,教学手段、方法单一 ,而是将教学内容精简浓缩 ,力求“简而精 ,单而丰 ,并以简化教学过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它需要教师要有丰厚的教学修养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正如李怀远老师所执教的?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我认为 ,就很好的表达了这一点。李老师的课就像一杯真正的没有任何香味的水 ,自然、和谐、不事雕饰地美。1、教学

2、内容简约:从听课者的角度来看 ,我想 ,课前李老师肯定对教材进行了认真地研读。只有课前在“深入“上下了工夫 ,课上才能做到“浅出。李老师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 ,而是将整个教学环节分成了最主要的五大块 ,每一块都设计了具体要落实的学习任务 ,如: 读出下面的词语。 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比较 ,有什么不同? 说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 ,自读课文后全班交流。 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在文中找出你的理由 ,等等这些 ,都以“闯关的形式进行 ,内容简约 ,重点突出 ,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 ,大胆地进行了不得取舍 ,而不是面面俱到 ,浮光略影。2

3、、教学过程简化:李老师将整个教学环节分成了五大块 ,实施的时候由易到难 ,层层递进 ,从词到句 ,由句到段再到文 ,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条理很清晰 ,也没有让学生感到复杂深奥。去掉了很多不必要的环节 ,重点也就更突出了。3、教学媒体简便:众所周知 ,多媒体是把“双刃剑 ,有时使用不当 ,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想象 ,扼杀了学生用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创造力。李老师只用了幻灯展示了季羡林爷爷的生平介绍 ,苗苗和季羡林的人物形象 ,以及“闯关的问题。没有五花八门的动画 ,最主要的还是靠粉笔在板书。4、教学语言简洁:李老师的引导、过渡、讲解、评价的语言都做到了精炼、简洁、准确。如:当学生对究竟“是谁背

4、的忘不了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时 ,教师说“你觉得怎么理解好 ,委婉地将问题抛给了学生 ,没有给出固定答案 ,学生怎么理解都行 ,因为每个人读书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又如:当教师让学生思考采访时该注意些什么时 ,有个学生的问题很简单 ,教师没有说他答复得不好 ,而是说“这个问题如果你不问他 ,你知道答案吗?学生很快就把答案说了出来 ,这时教师又说“那这个问题还需要问吗?学生说不要了。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让学生自己明白了 ,采访时要提一些分量重 ,只有被采访的对象才能答复的问题 ,不问就能知道答案的题目就免了。执教者防止了啰唆杂乱 ,引导追求启发性和艺术性 ,学生置身于优秀的文化气氛、浓郁的语言环境中 ,从而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都能做到像李老师这样真实、朴实、简单、高效 ,便是理想的语文课堂了。这仅是我个人的体会 ,望大家提出不同的看法 ,在交流中去共同提高我们语文教学的质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