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创新实践总结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8027194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质教育创新实践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素质教育创新实践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素质教育创新实践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素质教育创新实践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素质教育创新实践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素质教育创新实践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质教育创新实践总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素质教育创新实践总结邓卜光2014 年 11 月 5 日篇二:不断创新实践素质教育不断创新实践素质教育山西省汾阳中学校( 032200) 辛奇剑基础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 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社会发 展对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数 学素质教育要求数学教学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要任务。创 新教育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存在于数学智慧之中,存在于探索与发展之中,它既不神秘莫 测、高不可攀,也不庸俗泛滥、唾

2、手可得。创新教育追求的目标是在德、智、体、美、劳等 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全体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 运用知识,并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 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课堂,坚决摒弃陈旧的教学方法,灵 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 践,在此就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谈几点粗浅的思考。一、加强学习、交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 树立育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 既教书又育人素质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认知,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动手、学会生活、学会 生存、学会自学

3、、学会发展。现在的学生 , 今后面临生存竞争环境日趋激烈 , 所以课堂教学中 一定要渗透德育教育,教育学生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活人、做人的精神。? 发展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兴趣、毅力、意志、动机和态度等心 理品质及人格特征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是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心理学家把创新意识跟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有关变量作相关分 析,由相关系数矩阵发现影响创新意识的主要因素是:兴趣。同时还表明创新意识与非智力 因素相关且关系密切。源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是创新的灵魂,它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 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

4、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他象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 怀,他象绘画使人赏心悦目,他象诗歌能动人心弦,他象哲学使人获得智慧。实际上,数学 是一座远远超越了我们想象的无比华丽的宫殿, 无论在数学公式、 定理、法则、 还是符号中, 我们可以随处感受到数学的美。他的美在于简洁、对称、和谐、匀称、真实等种种表现。数 学发展的历史也说明,数学研究的过程,就是对客体不断审美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充分挖 掘数学内在美感因素,唤起同学们的情感意识、创新意识,使其愉快地、主动地去探索,以 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目的。例如,在求等差数列前 n 项和的教学中,由于等差数列内 部本身具有规律性、对称性、有序性、统一性

5、等优美的性质,可引导学生用数学美的眼光来 观察,发现其内蕴着和谐、有序的美学因素:各项的自变量成等差数列,=an ?a1的对称关系,而且有具有a1?a n? a2+ an ?1?sn?a1?a2?a3?an?1?an?an?an?1?an?2?a2?a1 的和谐统一。为此学生不难想到 2sn?(a1?an)?(a2?an?1)?(an?a1) (逆序相加) ,根据对称性可得 sn?n(a1?an) (n?n) 此 种求法简洁、优美,对学 2生来说新颖而有创见。教师通过深挖教材中数学美感因素, 创设情境 , 巧妙地拨动了学生内心深处美的情感, 使 其如同置身于美的世界,不感到数学枯燥,从而使同学

6、们心情愉悦地投入到积极探索、创新 的学习中去。?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一个人不仅能动脑,同时又能动手;不仅要善于研究探索,又能 敢于实践;不仅有知识创新,而且还有技术创新、工艺方法的创新。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 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在组织学生学习某一点知识时,既能使学生获取知识又能让他们充 分地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以达到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目的。在教学中要 注意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 要着重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 转向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教育的工作者,如果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单靠以往的工作经验那就不 行,可是

7、冲破思想束缚成规,观念更新又是何等困难,现在社会形势的发展,使得任何单位 和个人, 都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我们每一教育工作者只能加强学习,交流,接受新信息,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才能与时俱进。二、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操作模式? 改变学生已有的学习方式走进中小学课堂就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 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 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 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 倾听,听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师在

8、课堂上不断提醒学生: “注意听”。家长也嘱咐 学生:“上课要注意听讲” 。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 呆板, 靠死记硬背完成学业, 当他们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后,明显地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难以适应新的学习。通过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及比较,我们认为,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 参与性学习、 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 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 有重要意义。? 构建民主课堂气氛,激励学生思维的展开创新教育的课堂中, 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 “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 营造 一种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9、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鼓励和评价学生积极参与, 一句话就是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创新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民主课堂氛围。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设置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的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独立地去发现问题,把握问题的实质,从不 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多种求解的途径,让学生开放式地学习。课堂上师生积 极开展双向交流, 各抒己见, 阐明各自的观点、 看法的原因和理由, 平等、 公正地进行讨论、 验证各自不同的见解。教师是导演,要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 律;课堂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要使

10、优生发挥特长优势,使后进生不因 为有错误观点而受到热潮冷讽, 要消除后进生对学习的 “恐惧”,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 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是导师,要能引导学生愉快学习、发散思维,不断撞击迸发 出思想火花。? 不断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与途径1. 宏观把握课堂教学结构设计课堂教学,首先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其特点,在宏观上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设 计完成教学内容应该具有的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过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苏联凯洛夫提出了五环教学:导入新课讲解新课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凯洛夫的五环教学对中小学课堂教学产生了极 大的影响。在 2001 年“数学学习研究” 数学

11、教育高级研讨班上, 专家们根据心理学理论和机制, 提 出了将教师中心的“导入”换成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创设情景 师生互动巩固反思小结质疑练习创新。这是一种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纵观课堂教学的发展历史和改革探索的成果,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设计,实质就是在现 代教育理论、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教学需要,对下列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的舍 取排列的结果:复习引入(创设情景) 、新课教学(师生互动) 、课堂练习(变式练习) 、反思质疑、回授 调节、归纳总结、巩固创新。2. 灵活选择课堂教学模式“教有定规,教无定法。大法必依,小法必活。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坚

12、持 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灵活选择 和使用教学模式, 才能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常用的教学模式有:目标教学式:目标教学检测调节问题解决式:问题解决答辩整理读书讨论式:读书讨论解疑归纳习题演练式:习题演练评讲引申讲授理解式:讲授练习反馈回授情境陶冶式:情境感受交流总结示范模仿式:示范模仿矫正练习?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优化在宏观把握课堂教学结构,灵活选择课堂教学模式后,要组织进行教篇三:创新实践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表推荐学校: (盖章)以葡萄糖为前驱体制备高石墨化多孔碳材料及其在电化学领项目名称:项

13、目类型:所属一级学科名称: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联系电话:申报日期:域中的应用V 重点项目 口 一般项目刘畅唐亚文年 5 月 8 日江苏省教育厅 制二O二年五月12345篇四:“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建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及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 2001 年省级教改课题。 经过近 3 年多的探索、改革与实践,完成了预期的任务,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在这一课题的 研究中,我们把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一批具有显著推广价值 的成果。项目在研期间,课题组成员通过会议等不同方式多次进行研

14、讨改革思路与措施,并就取 得的成果及时通过参加国际会议交流研讨及与专家汇报等,受到了一致好评与肯定。现将课 题组进行项目研究与实践的情况报告如下:一、课题的总体改革思路及技术路线(一) 改革的思路1995 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 “大学生的基本 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 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 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 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1999 年 6 月,中

15、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 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根据这段论述, 可以知道, 提高国民素质是素质 教育的宗旨,文化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我校大力开展人文素质教育, 同时探索将专业教育、 创造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探讨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较高创造力水平且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思路如下:1 构建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探索提高人文素质创新精神的培养途径。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主要构建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重点开设文学、 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所开课程要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大学生人文 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养成和提高。第二课堂主要是提倡 “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听)百首名歌(曲) ”并将其纳 入到教学计划中,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名著导读、名曲名画欣赏、文 艺汇演、体育活动等丰富多彩的课外科学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2. 探索将专业教育和创造教育结合起来,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创新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