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电工-初审-考试题集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024925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压电工-初审-考试题集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低压电工-初审-考试题集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低压电工-初审-考试题集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低压电工-初审-考试题集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低压电工-初审-考试题集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压电工-初审-考试题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压电工-初审-考试题集(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第二章 触电事故及现场救护第三章 防触电技术第四章 电气防火与防爆第五章 防雷和防静电第六章 电工基础知识第七章 电工仪表及测量第八章 安全用具与安全标识第九章 手持式电动工具和移动电气设备第十章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第十一章 电力变压器第十二章 高压电器及成套配电装置第十三章 高压电力线路第十四章 过电压保护第十五章 继电保护与二次系统参考答案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是从业人员的( )。A、权利 B、义务 C、职责2、 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 )年,在全国范围内有效。A、

2、 3 B、4 C、63、 特种作业操作证每( )年复审 1 次。 A、 2 B、3 C、44、 离开特种作业岗位( )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A、 一年 B、半年 C、三个月5、“三违”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A、违反劳动纪律 B、违反作业规程 C、违反操作规程二、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核发证机关应当撤销特种作业操作证。( )A、 超过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未延期复审的B、 特种作业人员的身体条件已不适合继续从事特种作业的C、 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D、 特种作

3、业操作证记载虚假信息的2、 电工作业的安全组织措施主要有:( )。A、工作票制度 B 、工作许可制度 C、工作监护制度 D、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 3、电工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作业时,必须完成( )后方能开始工作。A、停电 B、验电 C、装设接地线 D、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拦 4、电工特种作业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A、年满18周岁 B、身体健康C、具有初中以上文化 D、具备必要的安全技术5、三违行为定义是指( )A、违章指挥 B、违规作业C、违反劳动纪律 D、违反操作规程6、工作监护制度要求( )必须始终在工作现场,对工作班人员的安全认真监护,即时纠正违反安全规程的操作。 A、

4、工作负责人 B、工作许可人 C、工作票签发人 D、监护人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 )2、“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三者是目标、原则和手段、措施的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 )3、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 后,方可上岗作业。( )4、特种作业人员转借、转让、冒用特种作业操作证的,给予警告,并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5、 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接受与其所从事的特种作业相应的安全技术理论培训和技术操作培训。( )6、 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

5、,不得上岗作业。( )7、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8、 从业人员未按规定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不得上岗作业。( )9、 培训和考核是提高专业电工安全技术水平,使之获得独立操作能力的唯一途径。( )10、电工作业人员经专业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后就可上岗操作。( )第二章 触电事故及现场救护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电击是指电流对人体( )的伤害。、内部组织 、表皮 、局部2、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中,以( )最危险。、左手胸 、左手右手 、左手脚3、成年男子触及工频交流电的平均感知电流为( )。、0.

6、7mA 、1.1mA 、1.5mA4、感知电流是使人有感觉的( )电流。、最大 、最小 、平均 5、摆脱电流是人触电后能自主摆脱带电体的( )电流。、最大 、最小 、平均 6、我国规定:在一般情况下,人体触电的极限安全电流为( )。、9mA 、30mA 、50mA 7、人触电后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跳等症状,外表呈现昏迷状态,此时要看作是( )。、假死 、死亡 、报告8、最容易掌握、效果最好而且不论触电者有无摔伤均可以施行的人工呼吸法是( )。A、胸外按压法; B、俯卧压背法;C、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 9、胸外按压要以均匀速度进行,每分钟( )左右。A 、5060次 B、6070次

7、 C、80100次。10、工作地点相对湿度大于75%时,则此工作环境属于易触电的( )环境。A、危险 B、特别危险 C、一般 11、被电击的人能否获救,关键在于( )。A、触电的方式 B、人体电阻的大小 C、能否尽快脱离电源和施行紧急救护二、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触电可分为( )。、单相触电 、直接接触触电C 跨步电压触电 、两相触电2、按照人体呈现的状态,将触电电流分为( )。、感知电流 、安全电流、摆脱电流 、致命电流3、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 )、偶然因素。A、缺乏电气安全知识 B、

8、违反操作规程 C、电气设备不合格 D、维修不善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从左手到前胸是最危险的电流途径。( )2、影响触电后果的因素只与电流大小有关。( )3、跨步电压触电属于间接接触触电。( )4、拉、切、挑、拽、垫是解救触电者脱离低压电源的方法。( )5、人体误触带电体叫做间接接触触电。( )6、心肺复苏法是指通畅气道、口对口(口对鼻)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这三项基本措施。( )7、只有触及带电体才能导致电流流经人身发生触电事故。( )8、触电伤害程度与人体健康状态无关。( )9、一般情况下,单相触电发生的较少。( )10、一般情况下,两相触电最危险。(

9、)11、跨步电压触电最危险,因为有二次伤害。( )12、85%以上的触电死亡事故是由电伤造成的。( )13、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应使其在通风暖和处静卧观察,暂时不要走动。( )14、对有心跳但无呼吸者应采用胸外挤压法进行现场救护。( )15、对有呼吸但无心跳者应采用胸外挤压法进行现场救护。( )16、通畅触电者气道可用仰头抬颏法。( )17、可用两手指轻压一侧(左或右)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的方法判断触电者心跳是否停止。( )第三章 防触电技术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新安装和大修后的低压线路和设备的绝缘电阻不低于( )。、0.2M 、0.3

10、M 、0.5M2、携带式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不低于( )。、2M 、1M 、0.5M3、配电盘二次线路的绝缘电阻不低于( )。、2M 、1M 、0.5M4、为了防止屏护装置意外带电造成触电事故,必须将金属屏护装置( )。、接地或接零 、接地 、接零5、在高压10kV无遮栏操作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0.1m 、0.7m 、1.0m6、在高压10kV的线路上工作时,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0.1m 、0.7m 、1.0m7、在低压工作中,人体及其所带工具与带电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0.1m 、0.7m 、2.5m8、在架空线路附近进

11、行起重作业时,起重机具(包括被吊物)与高压线路导线的最小距离为( )。、1.0m 、1.5m 、3.0m9、我国标准规定:工频安全电压的上限值为( )。、36V 、50V 、120V10、( )是当电路发生漏电故障时,能够自动切断电源的保护装置。、漏电保护 、保护接地、电气隔离11、通常采用( )作为安全电压的电源。、隔离变压器 、调压器、安全隔离变压器12、隔离变压器把触电危险大的( )系统隔离成触电危险小的系统。、高压 、低压 、安全电压13、电气隔离安全的实质是将接地电网转换成一范围( )的不接地电网。、很小 、很大 、任意14、电气隔离是采用变压比为1:1的隔离变压器实现工作回路与其它

12、电气回路的( )。、相连 、隔离 、联系15、电气隔离防触电必须限制二次边线路电压不超过( )。、380V 、500V 、1000V16、电气隔离防触电必须限制二次边线路长度不超过( )。、200m 、500m 、1000m17、低压电流型漏电保护器的检测元件是( )。、电压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零序电流互感器18、在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 )应采用12V安全电压。、手持照明灯 、局部照明灯、手持电动工具19、在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 )应采用42V安全电压。、手持照明灯 、局部照明灯、手持电动工具20、当电气设备采用( )以上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36V 、24V 、12V21、电气工程上所说的“地”是指接地体周围( )以外的大地。、20m 、40m 、50m22、配电变压器低压中性点的接地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