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023931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与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相比,在理念、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变化和调整。一、 目标的差异1目标的内容不同课程标准突出体现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为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的宗旨。教学大纲的具体目标是:(1)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2)激发学生学习化

2、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4)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更全面地阐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其特点是:(1)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了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学科整合的现状,加强了化学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相

3、互联系。(3)改变了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选择了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了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了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即发挥了评价对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2关于目标要求,二者有不同的分类和表述 教学大纲把教学内容分为两个方面共

4、六个层次,而课程标准则把课程内容分为三个方面共八个层次,并且在叙述方面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避免过于简单化,如用“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等代替教学大纲中的“常识性介绍”,用“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等代替教学大纲中的“了解”,用“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代替教学大纲中的“理解”和“掌握”,并增加了体验性学习目标。 二、内容的差异 1课程标准的内容更全面而详尽(1)在前言部分,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性质的同时,具体地提出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并对课程标准中所涉及到的目标要求作了说明。而教学大纲在这一

5、部分仅对课程的性质作了简单的说明,并将目标要求的说明作为大纲的附录在最后简要列出。 (2)在课程目标部分,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建构目标体系,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全面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充分吸取了国际理科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并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具有前瞻性。而教学大纲只是比较笼统地提出了四条教学目的。(3)在内容标准部分,教学大纲突出地强调了学科知识体系,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容虽经多次修改,仍有“难、繁、偏、旧”的倾向和痕迹。课程标准则不仅对内容进行了整合,而且四个学习主题淡化了学科体系,突出了课程的基础性、现实性

6、、活动性和针对性,重视了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出了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同时课程标准不仅对具体的内容标准作了明确的规定,而且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大量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具有可操作性。(4)在课程实施建议部分,教学大纲重点阐述了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对考核和评价只作了简单的说明。而课程标准不仅对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而且对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也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这样就更全面地阐述了影响课程标准实施的多种因素及其对策。 此外,教学大纲对课时安排作了明确的限定,体

7、现了学科本位的特点。而课程标准则从义务教育阶段整体考虑,统一安排课时,没有对各学科作课时限制,给学校、教师和学生以更大的自由空间。也就是说,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适当调整课时安排。(参见下表)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结构、目标、内容对比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前言1课程性质2基本理念(6条)3设计思路(6条)4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3项学习目标水平的说明)(仅对课程性质作简单说明)课程目标课程目标(3项,共14条)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身边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应用,并用简单的化学语言进行描述;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

8、系,并能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形成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简单的化学实验。2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并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思维能力、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习和探究兴趣及科学态度、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和创新精神等。1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3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

9、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4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内容标准内容标准(包括5个一级主题,18个二级主题,共102条内容标准,并有66条活动与探究建议及60条学习情景素材)1科学探究(3个二级主题,共33条)2身边的化学物质(4个二级主题,共26条)3物质构成的奥秘(4个二级主题,共16条)4物质的化学变化(3个二级主题,共10条)5化学与社会发展(4个二级主题,共17条)教学内容(包括4大块,共84条知识内容和20项实验技能)一、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3项)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1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39条)2元素化合物知识(39条)3化学计算(3项,共6条)4化

10、学实验(共20项)另有29个演示实验、11个学生实验、16个选做实验或专题调研课程实施建议课程实施建议1教学建议(7项)2评价建议(4项)3教材编写建议(9项)4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7项)课程安排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4项)考核与评价(5条) 2对于课程标准的侧重点,二者有不同的看法 课程标准确立的重点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在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重视化学与科学、技术及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教学大纲则注重给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以及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忽视学生素养的

11、其他方面和影响课程标准实施的其他因素,如评价因素、教材因素、课程资源因素等。 3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和重要的学习内容 教学大纲由于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提出具体的建议。课程标准则将科学探究作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不仅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而且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课程标准还明确列出了探究活动的具体形式,如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实验等。强调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习知识和技能,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养成科学的态度和获得科学的方法,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化学与科学

12、、技术、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联系,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 4对知识与技能的处理有明显不同 教学大纲由于过于强调学科的知识体系,因而将知识与技能割裂开来,变成互不相联的两部分。课程标准则通过活动将知识与技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提倡在活动中形成知识,在活动中学习技能。课程标准突出了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同时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从中又可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此外,课程标准没有分列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景,为学生提供可观察的化学现象和实验操作,其活动指向是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或

13、模仿,不是教师的表演或展示。在课程标准中,更提倡开展学生独立或合作进行化学实验活动。 三、实施要求的差异 1对影响课程标准的认识和采取的对策不同 教学大纲认为教学过程是影响课程标准实施的主要因素,其他方面则是次要因素,因此将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和课时安排作为课程实施建议的主要部分,淡化了评价对课程标准实施的影响,并且忽视了教材和课程资源的作用。课程标准不仅强调教学过程对课程标准实施的作用,而且更全面地阐述了影响课程标准的因素和应该采取的对策建议,更深刻地阐述了评价对课程标准实施的影响,并建立了自我评价、活动评价与测验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新的评价体系,突出了自我评价对学习活

14、动的促进作用。 2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采用的方式和力度不同 教学大纲只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提出,没有具体的方式和内容。而课程标准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化学,帮助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认识化学,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了解化学,使化学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结合实际,使学生在体验中逐步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关于评价的内容和方式不同教学大纲只强调对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和评价,虽然在实验部分也建议采用书面、口头和操作相结合及延时性作业

15、等方式进行评价,但仍然突出强调书面作业和书面测验的方式进行评价,而且只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对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课程标准则建立了与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不仅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即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课程标准建议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活动过程评价、纸笔测验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课程标准强化了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弱化了选拔与淘汰功能;强化了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弱化了评价的外在诱因和压力作用。四、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要求的异同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理解,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了解元素(对元素的定义新、旧教材不同) 元素符号了解涵义,记住并会正确书写下列元素符号:H、He、C、N、O、F、Ne、Na、Mg、Al、Si、P、S、Cl、Ar、K、Ca、Mn、Fe、Cu、Zn、Ag、Ba、Hg、Au(新教材没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