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前滚翻教学分层设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017090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前滚翻教学分层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七年级前滚翻教学分层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前滚翻教学分层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前滚翻教学分层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前滚翻教学分层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进一步学习前滚翻的动作方法,发展灵敏素质。2、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的柔韧、灵敏、协调素质,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时空感,促进学生身体的协调发展。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是蹬地、推手、团身紧。2、教学难点是滚动圆滑,动作协调教学策略与手段根据本课教材和学生的实际,为了更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快乐为主线,以学练为宗旨”的主题思想,特采用以:1、语言、情境导入法:教师创造一定的情境氛围,来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欲望。2、模仿练习法:

2、通过情景导入,学生自主模仿团身滚动的方法。3、讲解示范法:用规范,优美的示范动作,精简的语言,让学生了解前滚翻动作要领。4、表扬、鼓励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表扬和鼓励,满足其张扬、自我的个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自主学练法、分组互助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去尝试体验,合作探究,养成主动学习、探索创新的习惯。教学流程本课设计成三个部分进行教学(一)活跃情绪阶段我针对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我采取了情景模式进行教学,首先以想象和游戏导入这节课:今天天气特别好,小刺猬早早起了床,来到森林里找朋友,找到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蹦蹦跳跳的小白兔、稻田卫

3、士小青蛙、大力士的大象。它们一起来做健身操,头部运动、肩部运动、腰部运动、膝关节、踝腕关节。本阶段通过动物模仿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充分的活动,使身体从安静状态进入到活动状态。(二) 掌握技能阶段 第一环节:自主尝试“小刺猬遇到危险时它会怎么样?”“对,团身像一个大刺球去滚动”那么大家尝试着去做,(学生分别在垫子上模仿小刺猬团身做各种各样的滚动,教师巡视观察,请优秀学生展示。)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去体会动作,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学们,刚才咱们做了各种各样的滚动,有的同学还滚翻了过去,大家想不想和他们一样,勇敢的试一试怎样才能顺利地滚翻过去。”“好,大家再次尝

4、试练习”学生通过语言诱导,进行尝试,每人约2-3次。通过这种提问的方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环节:学练动作教师示范正确地前滚翻动作,并把前滚翻的动作要领编成简单易懂的儿歌(一蹲二撑三低头,团身滚翻像圆球)并及时给学生出示前滚翻图解。通过教师的标准的示范以及直观的图解,让学生对前滚翻动作技术有了一个完整的概念,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通过儿歌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并轻松地掌握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接着让学生分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我及时对不正确的动作进行指导纠正。让学生进行前后的同学两人一组进行帮助与保护(保护者一手扶肩,一手托腰背部进行帮组,

5、学生分组练习4-6次)目的是培养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并通过在同伴的帮助下,进一步提高动作的完成质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最后让好的同学进行示范,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才能、水平和个性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其表现欲。整个环节都是在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下进行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前滚翻的动作要领。从而在本环节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第三环节:巩固提高游戏最能满足低年级学生好玩、竞争的心理需求。情境游戏:小刺猬在回家的途中为躲避侵袭,要穿越森林中的各种障碍如钻过山洞跨过小河过荆棘,我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让每队用小垫子布置成山洞、小河和荆棘的活动场地,让学生依次钻、跨、

6、前滚翻通过障碍,游戏开始,每队的第一个同学快速钻过山洞、跨过小河、滚翻过荆棘,然后跑回来拍第二个同学的手,第二个同学开始,依次游戏,最先完成的队为胜队。目的是充分利用现有器材,即节约了时间又增加了练习密度,通过游戏中前滚翻与钻、跨其他技术相结合,既巩固了前滚翻动作要领,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三、恢复身心阶段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前滚翻,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危险快要跌到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前滚翻来进行自我保护。这节课大家玩得快乐吗?现在和老师一起跳一曲放松舞蹈:让我们荡起双桨在舒缓优美的音乐声中,让学生进行全身心的放松,既达到了恢复身心的目的,又体现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