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015931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教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教案本文是教案栏目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教案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本文,希望丰富的“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教案知识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内容:?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9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联络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历,学会用从条件出发考虑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出发考虑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出发考虑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开展简单推理的才能。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历,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2、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进步学好数学的信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帮助学生联络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历,进一步体会可用从条件出发考虑的策略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1通过解答一些数量关系较为简单且兴趣性强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论并体验从条件出发考虑的策略,初步感受策略运用的过程和特点。2通过解答一些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和一个数量,求另一个数量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论并体验从条件出发考虑的策略,进步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3从条件出发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此前学过的一些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稳固练习课时安排4课时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一教学内容:第71-73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的:1

3、使学生经历根据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及回忆反思的过程。2、使学生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步骤,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条件于问题的联络。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可以解决实际世界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策略的体验与理解。教学过程:一、体会策略,引入课题。用司马光和曹冲的故事开场,引出课题。二、解决问题,体验策略1、看条件提问题。1小华买了20棵树苗,已经栽了12棵。2杨树苗有20棵,杉树苗比杨树苗多8棵。3柳树苗有12棵,松树苗有6棵。让学生读条件,提出适宜的问题。板书课题。2、学习策略。1、理解题意。出例如1,

4、学生读题,找处条件和问题。2交流算法。交流:怎样求出第三天摘的个数,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在根据什么求处第五天摘了多少个?追问:小朋友的算法是根据什么想到的?3列式解答。学生解答,交流:你是怎样想,怎样填的?4)回忆概括。三、稳固应用,内化策略。1、想想做做第1题。1让学生看第1题的图,想想有哪些条件请说说:感觉什么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接着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说说怎样解答提出不同的问题?2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想想有哪些条件,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2、想想做做第2题交流:你填写的根据是什么?3、想想做做第3题交流:为什么这样标?4、想想做做第4题追问:你用了什么策略?5、想想做做第5题四、课堂总结

5、,交流收获。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二教学内容:第74-75页例2和想想做做1-4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历根据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题意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并能正确应用策略解决连续比较的两部计算实际问题。2、使学生借助线段图进一步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条件与问题的联络,感受从条件想起球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开展集合直观,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才能。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价值,进步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一、引导: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这里可

6、以画一条线段表示绿花的朵数,(画线段)那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就应该画多长呢?(画线段)表示红花朵数的线段要画得比黄花的线段怎新条件和红花比黄花多7朵求出红花有多少朵。这样从条件想起,以很清楚地找到先求什么再求什么。4再次感受策略。引导:那假设把条件改成“红花比黄花少7朵,(出示条件)求红花有多少朵又该怎样想、怎样算呢?自己独立考虑,列式解答。学生独立解答,指名一人板演。交流:计算过程对不对?你用了什么策略,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说明解题思路)5回忆反思收获。引导:同学们已经解决了两个实际问题,如今回忆、比较一下两题分析数量关系和解题的过程,有什么一样,有什么不同?互相讨论讨论。交

7、流:能说说解决两个问题一样和不同的地方了吗?那两题中求红花朵数的方法为什么不同呢?小结: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都用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先根据前两个条件求出黄花有多少朵这个新条件,这是解决问题关键的一步,这样才能联络另一个条件求出红花的朵数。因为两题中表示红花和黄花朵数关系的条件不同,所以第二步的算法不一样。三、内化策略1做“想想做做第1题。(1)让学生看图说说第(1)题的条件。你能根据条件提出哪些问题?(板书问题)这里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2)提问:第(2)题的线段图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板书问题)提问:求苹果树有多少棵可以怎样想?指出:明白了实际问题的条件,就可以找有联络的条

8、件提出可以计算的问题,这样就能知道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正确解答。2做“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读题。提问:你知道谁游得最快、谁游得最慢吗?相的引导: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呢?四、策略总结互相讨论一下,说说是怎样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再对同桌说一说。提问:这节课你又有哪些体会和收获?五、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第i题的问题,第3题和第4题。你是根据什么知道小丽游得最快、小华游得最慢的?讨论“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一教学内容:?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6页练习十第15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图表的题意,进一步掌握解决解决问题从条

9、件想起的策略,能从条件想起说明书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思路,能应用策略正确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体会解决两步讲算问题的关键是确定先求什么样,培养根据条件间的联络分析、推理的思维才能,开展提出问题的才能,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历。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实际生活里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方法、策略的教学过程一、根底练习1.由下面每组条件能求出什么问题?1读一读条件,说说能想到什么。红葡萄有25箱,绿葡萄有30箱。男生有30人,女生比男生少12人。小明买了6支铅笔,王老师买的铅笔支数是小明的4倍。让学生读条件提出问题、口头列式,并板书算式。说明:假设两

10、个条件有联络,就可以提出能解决的问题。通过练习,小朋友要进一步熟悉这个策略,能用它分析问题,找出怎样解答,并正确列式解决。一、策略练习第1题,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之后,要让他们说清楚是根据哪些条件想到这些问题的,相关的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络。例如,根据第1题中的条件可以提出的问题有:跳绳的有多少人,拔河的有多少人,跳绳和拔河的一共有多少人,等等。其中,求出跳绳的人数后就能接着求出拔河的人数了。第2题,根据图意,小力的身高是136厘米,小英比小力矮15厘米,小军比小英高21厘米。第4题,要适当帮助学生理解表中的信息,知道表中每一竖栏分别表示一个公交站点的上、下车人数。其中,西门站由于是始发站,所以没有

11、下车人数的记录,而只有上车人数的记录。计算公共汽车从每个站点开出时的总人数时,应考虑到汽车从前一站开出时的总人数和本站上、下车的人数。例如,从建立路站开出时乘客人数,应等于从西门站开出的16人,加上本站上车的9人,减去本站下车的1人,得24人。一、练习总结今天练习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你觉得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要怎样想?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练习你还有哪些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二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77练习十第611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理解线段图表示的数量关系,能从条件想起分析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解决稍复杂一些的两步计算实际

12、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培养根据条件分析、推理的思维才能,开展几何直观和形象思维,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历。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实际生活里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方法、策略的价值;培养分析、推理和反思的意识。教学重点:从条件想起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根本练习1、做练习第6题。让学生口算,写出得数。交流得数,老师板书,结合交流,选择乘法和除法说说怎样算的。如163,先算10乘3得30,再算6乘3得18,30加18就等于48;966,先算60除以6得10,余下36除以6得6,10加6等于16二、策略练习第7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因为“苹果比香蕉的2倍还多70千

13、克,因此算出280千克的2倍后,再加上70千克,就是苹果的千克数了。第8题,要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小汽车开走7辆就与大客车同样多,就是指小汽车比大客车多7辆。第10题,要适当帮助学生理解“卖掉20只鸡后,鸡和鸭的只数同样多这个条件的含义,知道从54只晨去掉20只之后,剩下的34只里有一半是鸡、一半是鸭,因此原来鸭有342=17只,而原来鸡的只数那么是17与20的和。第11题,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一律半价这个条件的含义,知道所谓“一律半价,就是指每样商品的售价都是原价的一半。而由此即可先算出每样商品如今的价钱。考虑题,左图表示的意思是“一盒巧克力和4盒饼干共73元,右图表示的意思是“一盒巧克

14、力和2盒饼干共49元。比较这两组条件,那么可发现:2盒饼干共24元。由此,一盒饼干的价钱就是242=12元;一盒巧克力的价钱就是73元与4盒饼干价钱的差,或49元与2盒饼干价钱的差。三、练习小结:提问:通过这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间隔排列教学内容:页教学目的:使学生可以结合详细情境,发现并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并能根据间隔排列的特点,由一种物体的个数知道另一种物体的个数。使学生体验发现规律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体验数学的奇妙。逐步积累探究规律的经历。教学重点:探究并发现间隔排列中物体个数的规律。教学难点:发现和概括规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出示篮球,足球实物图和几何图形。引发探究动机。谈话:小朋友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这里两组物体的排列规律。假设你在进一步观察,是不是会发现更有价值的规律呢?二主动探究,发现规律初步观察,发现特点。自主探究,发现规律。深化考虑,加深认识。回忆过程,突出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