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五课时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除法_冀教版(2018秋)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8012988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五课时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除法_冀教版(2018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五课时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除法_冀教版(2018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五课时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除法_冀教版(2018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五课时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除法_冀教版(2018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五课时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除法_冀教版(2018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五课时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除法_冀教版(2018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五课时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除法_冀教版(2018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课时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除法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

2、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教学内容: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

3、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4、55页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除法。“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

4、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教学提示:本课是在学习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被除数首位够除),提高计算能力。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除法知识经验,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

5、通过交流总结出计算法则。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独立探索、大胆尝试及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理解算理,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这节课老师带领同学们到李叔叔的苹果园看看,这里的苹果可多了,李叔叔摘了一车苹果去卖。共卖了435元钱,每千克3元,卖出了多少千克苹果?(课件出示情景图及问题)如何列算式?(生独立思考,积极举手发言。)为什么用4353呢?(引导学生说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用总价435元除以单价3元)先来估一估,大约卖出多少千克苹果?

6、准确结果比100多,为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针对这一幅图画提出的问题,单刀直入,切入这节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先让学生用估算方法大体算一算,体会用估算的好处。】二、借助分小棒探究算理及竖式书写。1、那准确值到底是多少呢?下面我们借助学具来分一分、算一算。(学生同桌俩为一组动手操作)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么分的?(引导学生边分边说,说出先分的什么?为什么先分这一大捆,同时关注下面的学生是这样做的吗?)2、对照大屏幕一起来回顾一下分的过程。会说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大声说。我们先分的什么?也就是把4个百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个百,还剩1个百,1个百是10个十,和3个十合在一起就

7、是13个十,13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个十,一共分去了12个十,还剩下1个十。然后把1个十拆开,变成10个一,和5个一合在一起,一共是15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得5个。(边指着课件边说)所以最终结果是145。【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学具,让学生独立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与步骤。此时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这时再让学生看大屏幕一起回顾分小棒的过程,脑中就会更清晰算理了。最后再讲解计算方法与每一步的算理时,学生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3、那同学们能用竖式表示出来吗?(生在练习本上尝试写一写)师在黑板上板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先从高位除起,先用百位上的43,百

8、位上商1,是1个百,一三得三,余一个百,把十位上的3落下来,就看作13个十,用13个十除以3,商4个十,4写在十位上。三四十二,余1个十,再把5脱下来,用153商5,三五十五,这样正好除完了。板书:4353=145(千克)【设计意图:在理解了算理的同时,还要学习算法。采用学生自学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牢固理解算理,掌握算法。】4、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怎么检查我们笔算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呢?课件出示:用算出的145千克乘每千克的价钱3元,最后结果等于总钱数435元,结果就是正确的。验算:师:同学们想一想: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根据是什么?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小结

9、:根据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的关系,所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可以验算除法。【设计意图:把除法的演算放在具体情景中进行学习,既能让学生理解用乘法验算除法的道理,又能在解题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三、巩固新知。1、教材第54页试一试用竖式计算,并验算。(学生独立运算,全班订正。)2、大燕子2天捉了456条害虫,平均每天捉了多少条害虫?答案:1、119,216,234(过程略) 2、4562=228(条)四、达标反馈。1、竖式计算并验算。5433= 8946=2、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用线连起来。3423 2164924 1146513 2178644 123答案:1、181, 149 2、342

10、3=114,4924=123,6513=217,8644=216五、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生:我们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笔算除法及验算。生:我们发现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商是三位数。生:用竖式计算时是从高位除起,除到余数比除数小为止。生: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验算除法。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但注意计算要认真。六、布置作业。教材第55页练一练1、2、3、4题。答案:1、6604=165(个) 6605=132(个) 2、4322=216(条)3、1505=30(千克)4、113,123,214,188,214,132板书设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

11、数的除法 4353=145(千克) 答:卖出去145千克。教学反思由于部分学生已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索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教学资料包(一)教学资源包例: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 )。 A、 两位数 B、三位数 C、两位数或三位数分析:三位数

12、除以一位数,先用百位上的数字去除以一位数,看够不够除,就是说百位上的数字和一位数数字比较,如果比一位数大或相等就够除,商写在百位上,就是一个三位数;如果百位上的数字比一位数小,就是用百位和十位的数组成一个两位数去除以一位数,商要写在十位上,就是一个两位数。(二)资料链接分饭钱这天,阿凡提骑着他那心爱的小毛驴从外面回来,远远就看见家门口站着一高一矮两个人。“阿凡提回来了!”高个子和矮个子都迫不及待地迎上去,请阿凡提为他们算算五个铜币该怎么分。阿凡提笑着说:“啊,两位先生,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情,怎么为你们算呢?”这两人说了一阵子,阿凡提把事情弄清楚了。原来这两人今天合伙做饭吃,高个子拿出了200

13、克大米,矮个子拿出了300克大米。饭做好后,两人正准备吃,忽然来了一个过路人,这个过路人向他们提出了把煮的饭让三个人吃的请求。结果三人一起把饭吃完。过路人临走时,向高个子和矮个子道谢,还留下了5个铜币作饭钱。可5个铜币两人怎么分呢?矮个子说,他出了300克大米,就拿3个铜币,高个子出了200 克大米,就拿两个铜币。可高个子说,这 5 个铜币是过路人给他俩的,应该平分,每人拿两个半铜币。两个人算过来算过去,都不知怎样算才对。阿凡提告诉高个子和矮个子说:“好办。依我看,应当这样分。”阿凡提说出了他的分法:高个子得1个铜币,矮个子得4个铜币。两人听了非常吃惊,后来在阿凡提讲了这样分法的道理后,他们都很信服,高高兴兴地走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阿凡提为什么要这样分吗?原来是这样的:因为5个铜币是一个人的饭钱,吃饭的是三个人,所以三个人的饭钱应为15个铜币。这顿饭共用500克大米,那么100克大米的价钱应为3个铜币。高个子出了200克大米,按钱算是6个铜币,他一起吃饭的,应扣饭钱5个铜币,所以他只应得1个铜币。矮个子出了300克大米,按钱算是9个铜币,他也一起吃饭的,也应扣饭钱5个铜币,所以他应得4个铜币。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