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妙用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011217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妙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妙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妙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妙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妙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妙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妙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妙用郴州市一完小:万淑兰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很多,主要是基于对课程概念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分歧,为此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 “大整合论”主要指课程是一个较大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黄甫全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创立信息化课程文化,它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促进以人为本的课程与教学活动方式的发

2、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从而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大整合论”观点有助于从课程整体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是指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包括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这种观点符合当前的发展趋势和实践要求,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主流观点。在研究与实践中,持“大整合论”的人一般都是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则认可“小整合论”,本文支持这种观点。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同学科的整合方式不完全

3、一样,不可能按一个模式进行,在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课程相整合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若干共同原则。其一、运用先进教育理论作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是伴随教育和教学的一场深刻革命的过程,既然是革命,就必须要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我们可以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作指导,它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其二、发挥信息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建立校园网络系统,提供多媒体演示型教学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教室等课堂学习环境以及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工作室等课外学习环境,建立地区性教育信息系统以及现代远程教育系统。 其三、科学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

4、数字化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可以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资源。科学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就是要把共享资源与课程内容融合,直接作为学习对象,供学生进行评议、分析、讨论,把共享资源作为学科教学的素材,整合到学科教学资源中,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 其四、培养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利用信息资源进行专题归纳探究学习;学会面对资源进行自主发现、问题探索性学习;学会利用网络通讯进行协商合作、讨论式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工具进行重构知识、创新实践和问题解决学习。其五、创建“新型教学结构”模式。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工作中,密切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即教师、

5、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通过自己将要进行的整合,能否使各要素的地位作用与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某些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将会改变哪些没有改变?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调整,使得通过最终的教学设计能较好体现“新型教学结构”模式要求。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关键是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优势达到课程学习目标,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目前条件下需对以下内容加以整合。其一、技术手段与课程内容需要整合。在课程整合中根据不同的需求,以不同的方式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系统当中,信息技术有时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有时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技术手段

6、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一则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媒体工具而作用于教学过程,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或学习质量;二则课程内容可以通过恰当的技术手段,把课程系统组织成为一个整体,这样信息技术就成了组成要素之一。其二、学习环境需要整合。学习环境包括信息学习环境以及现实学习环境。现实学习环境通常是指传统的学校课堂学习环境、校园文化学习环境等。信息学习环境是指借助信息技术而搭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例如教学软件平台、学习系统平台、远程教育系统以及各种资源网站等所构成的学习空间。在课程整合中,既要关注信息学习环境的系统内部整合以及系统之间的整合问题,又要强调信息学习环境与现实学习环境的整合问题。其三、人力资源需要整合。首先表现

7、为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联系,这是一种“点对点式”的人力资源整合方式;其次表现为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远程合作,例如某地一位教师通过网络与异地教师合作,这可以看作是“分布式”的人力资源整合方式;再次学习者为了完成自己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在网上自主选择课程资源、确定学习方式以及寻求帮助,这可以体现出“蜘蛛网式”的人力资源整合方式的特点。其四、课程服务体系要健全。在课程整合过程中,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习评估机制、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反思等,都强调要以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为目标,而这一切的根本保障来自于课程服务体系的健全与否。在课程整合中,教育者应当始终坚持服务于

8、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把追求高质量的课程服务视为己任,体现出课程教育人文终极关怀精神,从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课程服务体系。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形式怎样才能把信息技术最有效地应用到课程实施过程之中,并融入课程内容当中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当前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一、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教育资源环境进行整合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教育资源环境就是要改变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利用各种相关资源丰富传统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开阔思路集思广益,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此教师可在课前将所需的资源整理好,保存在某一特定文件夹下或做成内部网站,让学生访问该文

9、件夹来选择有用信息;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人物等,由学生自己去Internet或资源库中搜集素材。其二、利用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进行整合教学。这种整合教学可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策略,如让学生制定一个暑假旅游计划,学生可以在网上自由搜索,选择任何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旅游胜地,收集各种相关的资源,包括文字、图片、动画等,根据任务需要进行重新加工,最后用演示文稿或网站展示一个合理的、可行的、有创意的暑假旅游计划。常用的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可为这种整合提供很好支持,如:Word可整理各种资料进行写作;Excel可进行数学数据分析制作统计图表;PowerPoint可制作汇报交

10、流的演示文稿;FrontPage可制作学习成果的网站;Photoshop可处理各种与学习相关的图片资料。其三、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进行整合教学。这种整合教学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交互渠道,利用计算机网络中的大量工具库、资源库和知识库,通过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帮助、共同活动,来实现群体之间的共同学习,共享合作成果。在计算机网络通讯工具的支持下,学生可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进行同伴互教、小组讨论、小组课题等协作性学习活动。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进行整合教学,需要多种网络技术的支持,如:智能性较强的网络教学软件、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室、论坛、留言板等。其四、利用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进行整合教学

11、。我们强调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以及协作能力的培养,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因此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进行整合教学。工具型的教学软件可为这种整合教学提供很好支持,如在中学数学教学中,“Z+Z智能教育平台”可为学生提供自我动手、探索问题的机会,当面对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思考与协作,提出假设和推理,然后用“Z+Z智能教育平台”做实验来发现、总结出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现象。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很多学校和老师存在着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解与操作的误区,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度。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对学生

12、主体地位理解的误区。一是片面理解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在一些课中,教师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搜索引擎找到某一篇相关文章”,这样就说能达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目的。二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误导,有的教师提出“从网站找出一条信息来表达或证明你的观点即可”,这样引导学生分析学习资料带有误导。三是主体绝对化倾向,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其二、对教师主导地位理解的误区。一是教学情境创设偏离教学目标,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教学情境创设,认为用课件播放与本课相关的视音频材料即视为创设教学情境。二是重形式轻效果,教学中有些教师花很多力气设计的活动,只重视活动形式,而

13、忽视活动效果。三是重视知识能力培养,忽视价值观的培养,教学中教师基本能做到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但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却被很多教师忽视或认为根本不必要。其三、对于学习资源的误解。一是对网络资源过分依赖,忽视其他教学资源,一些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网络技术,只有网络资源才是惟一的资源或最好的资源。二是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优秀资源不能共享,很多学校低水平地重复建设开发资源,而优秀教学资源无法实现校际共享甚至校内共享。三是重视物质资源,忽视人力资源。一提起学习资源,绝大部分教师反映的是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而对人力资源的重要性重视不够。其四、对于技术支持方面的误解。一是惟技术主义,过度依赖技术支持,表现为

14、两个方面:对硬件的过度依赖;对计算机教师的过度依赖。二是重精品型软件,轻实用型软件,很多学校出现了重评选型的精品软件,忽视教学实用型软件的倾向。三是技术特色组合不当,有的教师并没有真正掌握现代化技术,无法将现代化的媒体或技术很好组合起来,导致技术特色组合不当,无法发挥其最大效用,无法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然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庞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更系统更科学时,必然推动教育的重大变革,促进教育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结构的变革,从而完成整个教学的信息化,实现信息技术和课程改革的更高目标,从而为我国培养出大批新世纪所需要的创新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