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上第直线射线线段》课时教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011050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七上第直线射线线段》课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七上第直线射线线段》课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七上第直线射线线段》课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七上第直线射线线段》课时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七上第直线射线线段》课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七上第直线射线线段》课时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2课题:直线、射线、线段(1)教案任务分析教 学 目 标知识技能1. 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2. 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达方法3. 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数学思考1. 通过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使学生初步建立符号感2. 通过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 括能力解决问题通过对直线、射线、线段的研究,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 作用,并能用它们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情感态度1.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2. 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重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难点几何语言的相互转化板书设计直线、射线、线段1直线

2、直线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射线例题3线段三者的联系与区别(列表)课后反思教案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一:冋题与情境学吉生分组活动,师生行为乍,对从现实生活设计意发,提出简(1) 把准备好的硬纸条固定在硬 纸板上,需要几个图钉?动手 做一做.(2) 通过上述操作,若把木条看 成直线,把钉子看为点,你能 得到什么结论?AB*e活动二:(1)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直线、射 线、线段的实例,试举例说明.动手画出直线、射线、线段,你能发现它们的区别吗?图像端点延伸方向直线无两个射线一个一个线段两个无 冋题(2)在组内进行父流,讨论,关注:1. 至少钉几个钉子.2. 学生的语言是是否规范.3.

3、是否有发表个人见解的 勇气.师生共同参与,得出直线性质 .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 一条直线.师生得出直线的表示方法.学生独立思考或相互父流,举 出生活中的实例.教师也给出一些事例(用 语言描述或给出图形).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 上,观察或动手画出直线、射 线、线段的几何图形进行比 较,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 别.教师总结,用列表法直观 的给出直线、射线、线段的表 示方法.关注:(1)能否发现主要区 别.(2)射线的表示法及合理性.单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 同时得出直线性质.在得出直线性质的基础上,再 给出直线的表示方法,可以让 学生更清楚的体会到直线表示 方法的合理性.通过观察抽象出直

4、线、射线、 线段的几何形象,让学生体验 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在明确直线、射线、线段区别 的基础上,讲授它们的表示方 法,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 握,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 上,积极参与讨论,勇于发表 自己的观点.# / 3中类似的活动三:问题:(1)已知直线 AB,你能由线段 AB得到直线 AB或射线 AB 吗?(2)能否用几何语言简单表述一 下直线、射线、线段活动四:根据下列语句画图。1. 直线E经过点C.2. 点A在直线m外.3. 经过点0的三条线段a、b、c.4. 线段AB、CD相交于 点B.5. 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 线段.观察:如图1

5、.建筑工人在砌墙 时,如何拉参照线?木工师傅 锯木板时,怎样用墨盒弹墨 线?你还举出生活 例子吗 活动五:小结 你对本节内容有哪些认识?作业:P132 2,3,4学生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教师板书,演案过程设计射 线、线段的变化过程,对 学生的结论进行总结、概 括,进一步明确它们之间 的联系与区别.关注:(1)能否通过画图总结出线段向 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可得到射 线,把线段向两方延伸得到直 线的结论.(2)思考,并得出线段和射 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1) 能够清晰的用数学语 言描述自己的观点.学生动手画图.教师加以指导,并展示学生成 果.还可说明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在直线上.(2)在直线外.学

6、生讨论,老师引导归纳.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关注:(1)不同几何语言相互转 化.(2)作图的准确性,规范 化.(3)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总 结在会表示基础上,通过自 己画图,在自己探索过程 中,感受直线、射线、线 段的变化过程,有助于学 生进一步深刻理解直线、 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鼓励学生多角度寻求解决 问题的有效方法.发展学生用文字、字母、 图形、符号或图表等表达解决 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不同几何语言之 间的转换的能力.明确点与直线的位置关 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 的问题.初步体会数学是解决实际 问题的重要工具.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 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