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怎样让一年级小组合作更有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010586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怎样让一年级小组合作更有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5怎样让一年级小组合作更有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5怎样让一年级小组合作更有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5怎样让一年级小组合作更有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5怎样让一年级小组合作更有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怎样让一年级小组合作更有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怎样让一年级小组合作更有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怎样让一年级小组合作更有效第一、小组成员的构成1、人数变化 在一年级刚开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阶段,尽量先采用同桌合作的方式。2人为一组,一人说,另一人听,并监督、评价。一人操作,另一人观察、评判或记录,然后换位进行。这样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自顾自说,却不听的现象。当2人小组合作比较成熟,就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训练与指导,再过渡到4人一小组的合作模式上。 在巩固4的组成时,可以让每两个人共用4根小棒,照书上小朋友的样子,一人拿小棒,一人猜,猜对后一起说说4的组成,然后再换位进行。这种分工明确、操作简易的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孩子的积极性,激起他们的兴趣,并能顺利地进行。当两人合作经历了一段时间,孩子已

2、有了初步的合作经验,再结合具体情况慢慢向3人、4人等多人小组模式过渡。2、小组长选拔 “国不可一日无君,组不可一日无长”没有组长的学习小组就没有统一的指挥,孩子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谈不上合作。何况低年级的孩子具有自制力差和贪玩好动的缺点,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纪律混乱,教学效率降低。因此,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合作讨论,选拔并培养小组长是重要和必要的。 首先,挑选那些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孩子担当学习小组的组长;其次,及时对组长进行“专业”的培训:第一,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

3、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二,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掌声;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耐心帮助;当遇到意见不一致时,组长应问一问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发言,起表率作用。第三,指导组长帮助组员完成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可以采用:组长示范,组员模仿;组员尝试,组长纠正。 当然,当孩子对合作学习的流程较熟悉以后,小组长要退居“二线”,把机会留给其他组员,教师可以重新选定组长,如:可以当堂课指定、采用轮换制、组员选举等,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感到自身对于集体的价值,从而实现平等互动的生生关系。第二,孩子合作习惯的培养1、 学会独立思考

4、。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防止孩子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应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前孩子的独立思考的环节不能被轻视,更不能被省略。每一位孩子要全程参与学习。每个孩子都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帮助孩子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看热闹,不是其他人的事情,而是大家一起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是孩子建立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并获得最大的发展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从扶到放,激发孩子思考的欲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4516等于几”时,我先让每个孩子想一想怎么算,再及时组织小组合作,这样避免了小

5、组合作学习中个别优等生口若悬河的“一言堂”、其他孩子不动脑筋的“人云亦云”的现象发生。2、 规范合作的行为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指导孩子在交流过程中要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尽量掌握别人发言的重点,从中获取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对别人的发言做好评价。通过交流最终形成共识,促进共同提高。学会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胆量,还锻炼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思维更严密,更有逻辑性。而针对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在合作交流时经常处于听众的位置的孩子,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在交流时要敢说、多说,并且努力为他们创造说的机会,让这些孩子先说。学会文明交流

6、。建议孩子在小组讨论时,要尊重别人的发言。如果有不一样的见解,要等人家说完再各抒己见。同时,不要大声说话,保持合适的说话音量,不妨碍其他小组,防止互相干扰,还课堂一个安静的环境。为了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教师还可以引入奖励机制。3、规范反馈的语言 一年级的小组合作,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孩子就迅速地回头,接着满教室都是各种杂乱的声音,老师一喊“停”,孩子就立刻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孩子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而不是“我们小组?”。因此,在小组汇报时,必须学会使用恰当的反馈语言,如:当答案和见解都统一时:“我们小组一致认为?”;当答案是发散、多解或意见不统一时:“我们小组有的

7、是?,有的是?”;当有补充时:“我们小组有补充,还可以?”。第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由于过分强调孩子的“学”的意义,教师通常只成为事后的评论员,而不能积极参与并导向孩子“学”的全过程。以至使合作学习时较乱,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1、要求要明确,让人人有事做! 教师在小组合作进行前,应该明确要求,并且要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事做,做到人人参与!一年级的孩子由于不太懂事,所以老是有人抢着说,可是这样一来,那些思维慢的孩子相当于走了个过场,并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要我们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说明合作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

8、先自己独立思考,把想法进行记录,再由小组长进行安排,各个成员轮流阐述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最终结果后整理出来。最后让这些规则在今后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使孩子能逐步按规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就人人都有了充分的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合作学习时,有的孩子性格外向,有的孩子性格内向,老是充当“旁观者”的角色,时间长了,他们就会产生依赖:反正不用动手动脑也会有答案,乐得休息。因此,教师要重视兴趣的激发,营造群体持久活跃的参与氛围,同时要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让小组长协调各项工作,使每个孩子都融入到活动中来。2、要求要分步,便于孩子操作。 在孩子合作学习初期,合作学习的要求应细化,便于孩子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