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清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测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009874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清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测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临清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测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临清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测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临清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测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临清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测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清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测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清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测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驿路梨花阅读测试题 【语言基础知识】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陆游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荆棘( ) 陡峭( ) 竹篾( ) 简陋( )恍惚( ) ( ) 讴歌( )3、补充完整下列词语。人迹_至 香气四_ _思巧妙 充满_气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陡峭: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修葺: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修长:(一)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白木门

2、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我们推开门进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5、作者是按照由到的顺序介绍小茅屋的环境的,小茅屋的特点是, 6、作者特别点明水的“清凉可口”是为了一方面写出,另一方面写出。 7、在文中找出,处与“老余用手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相照应的环境描写。 8、画线的句子中“厚厚”、“满”是实词中的_词,在文中是为了突出_. 9、“发

3、现墙上写着几个粗大的字”句中用“粗大”二字是为了(二)A 山,好大的山啊!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在迷茫在幕色中。B 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C 我们开始烧火做饭。的火、的米饭和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D 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10、在空格上填上恰当的词。 11、A 段中“一座挨一座”与一词相呼应,为下文作铺垫。 12、B 段中“新月”指的是忽明忽暗”的原因是 13、C 段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14、

4、D 段描绘了“我”的梦境,梦境非常优美,这样写的作用是:(三) 门前三五步 门前三五步是他的活动范围。他渴望着能到远一些的地方去。可是,他用板凳走路。十岁的时候,一天,姐姐和她的同学要去春游。他倚在床上,瞪大了眼睛,叨念着:“姐姐,我也想去。”声音很低,姐姐却听见了。四目相视,他畏怯地躲开了姐姐的眼睛,低下头,像是做了什么错事,两只手在胸前绞呀扭呀。姐姐噙着泪,满足了他。这是他记忆中唯一的一次“远足”。看着人们骑着自行车去上班,看着人们飞跑着去追那将要起动的汽车,他的心,常常被那无可奈何的凄楚浸得发酸。偷偷地,他用力撑着板凳,想站起来,去跑、去跳,去追赶生活的节奏。但是,能力赶不上欲望的悲哀,

5、每一次都那么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心。修鞋的摊子摆在门口,他默默地守着它。垂着眼皮,悄悄地看着行人们的腿和脚。腿,脚,一双,又一双,健壮,有力。他多想也有这样的一双腿和脚呀!“哪怕只有一天,不,半天也够了。”他想。“师傅,给钉个后跟。”“谢谢您了,师傅。”是啊,一开口,人家就叫“师傅”。“要是知道了我站不起来,还会这么叫吗?”这么想着,他用围裙把双腿盖得严严实实的。呼啦啦,一群青年围了上来。是附近工厂的工人们。他认识他们。每天,他用那双呆滞的眼睛,迎他们来,送他们走。他紧张地抓住身边的板凳,要是来寻开心的,他准备干一场。“喂,师傅,我们的鞋都钉后跟。要皮的。”为首的坐在他面前的马扎上。捏住板凳的手松

6、开了,他看见的是微笑。三个小时,他做了平时一天的活。收钱的时候,他额上挂满了汗珠儿,手都禁不住微微发抖了。最后一只鞋修好,青年们一涌而上。所有家什,眨眼间搬进了屋里。“干什么?你们干什么?”他张大了眼睛。“没什么,师傅,您也该有个星期日了。上公园,怎么样?”哦,原来如此!他又垂下眼皮:“我是个残废。”“今天我们过团日。”答非所问。10他“登”上了万春亭。天,地,万物,这世界可真大,真美!他觉得自己要飞起来了。11今天他又坐在这儿了,深情地望着行人们的腿和脚。他的活动范围,还是门前的三五步。15.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的心理、行动描写各表现了身有残疾的“他”的什么性格特点。(1)第段的“要是知道了

7、我站不起来,还会这么叫吗?这么想着,他用围裙把双腿盖得严严实实的”。表现了“他”的_。(2)第段的“他紧张地抓住身边的板凳,要是来寻开心的,他准备干一场”。表现了“他”的_。(3)第段的“三个小时,他做了平时一天的活。收钱的时候,他额上挂满了汗珠,手都禁不住微微发抖了”。表现了“他”的_。16.小说写了附近工厂的青年工人们和“他”之间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青年工人们是从哪两个方面关心残疾人的?答:_17.描写姐姐是满足他的要求带“他”去春游。青年工人是热情邀请“他”一同过团日。从“他要去”到“要他去”,作者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表现:_18.小说中两个画线的句子写的都是“他”看行人的腿和脚,为什

8、么前面是“垂着眼皮”、“悄悄地看”,后面是“深情地望”?答:_19.“偷偷地,他用力撑着板凳,想站起来,去跑、去跳,去追赶生活的节奏。”句子中接连用了三个“去”字,有什么表达作用?答:_。(四)谢吾师 舒乙一生中教过我的老师上百位,但有一位,他并不会说话,他是长在树上的小树叶,却使我难忘,我尊他为我的老师。他曾伴我走过最艰难的日子,给我安慰,给我勇气。直到今天,一闭眼,他便回到我的眼前,真的。他仍在树梢上迎着寒风飞舞,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我住的“牛棚”是两间大教室,外间住着看守我的人,总有五六位之多,里间就我一个。住进来之后,他们便向我宣布了纪律:不准

9、回家,不准自由走动,完全隔离,写信要经过审查,去食堂吃饭时不得和任何人说话。每日三餐是放风时间,我在前面走,后面五六个人跟着,浩浩荡荡,面孔非常严肃。审查并不是天天进行,甚至根本就没有几次像样子的审问。隔离本身仿佛才是目的。越是没有变着花样的折腾,日子越是难以打发,孤独就成了最难受的事。孤独窒息了我,几乎把我掐死。窗外有一棵大树,是加拿大杨树,长得很茁壮,树冠蹿得比楼顶还高。我住进去的时候,是夏天。满树的绿叶油亮油亮的,迎着微风舞动,因为叶柄长,摆动幅度很大,显得非常活泼。我常常呆坐在窗前,瞧这棵大树,看树叶翻腾飞舞。树叶们成了我唯一的朋友,不说话的而充满了生机的朋友。我一看就是一天。迎来了秋

10、天,又送走了夏天。西伯利亚寒流既冻坏了绝大部分树叶,又刮走了大部分树叶,大树上差不多只剩下光光的枝干。这一切都发生在我眼前,连叶柄在狂风中由树枝上脱离的一刹那我都看得很清楚。朋友们随风而去,我感到凄凉,冷冷的,虽然窗户的亮度增加了,大树的枝干也清晰了,但一切都显得那么大而无当,单调枯燥和万分失落。最后,全树只剩下一枚大叶子始终没有被风卷走,特别神奇。大风时,他大幅度摇摆,拼命飞舞,经受了惊心动魄的撕扯,却坚持在那里。于是。每天醒来,我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这枚孤军奋战的叶子还在不在树上。他在树上足足比别的树叶多呆了十天,多么艰难的十天,多么难忘的十天,多么伟大的十天。在这十天里,我每天都在观察他,为

11、他揪心,为他害怕,为他担忧,同时也为他骄傲,打心眼儿里敬佩他,把他当作最贴心的知己。他的状态有点儿和我相似,但他的处境比我更加险恶,比我更加孤单,他却像一面小旗,高高飘扬,挺得住,站得稳,生得牢,成为我无言的榜样,伴我走出困境。我坐在封闭的禁室内,面对一枚小小的树叶,受着一堂生命的课。树叶是我的老师,我是树叶的学生。随着树叶的每一次翻飞,我思绪渐入正轨,完全镇定下来,像一只蜕壳的蝉,体验到一种心灵的新生。我终于能把逆境当成一种锻炼自己身心的机会;我终于能把度日如年的日子尽我所能安排得满是节目,宛如给自己开办一所单人补习学校;我终于能修得一付心安理得、遇事不惊、吃得下睡得着的坦然心态;我终于能把

12、只说真话不讲假话的原则坚持到底;我终于能把宽厚待人、善待他人,包括善待那些反对过自己的人当作自己的处世信条;我终于发现自己变得更爱我的长辈、妻子、孩子、朋友,变得更加热爱这个多事的世界。所有这些变化只因我接受了那枚不会说话的挺立到最后的小树叶的启示。多年以后,我又回到那棵大树的所在地,可惜,大树已被伐掉。那枚孤单而可敬的叶子永远活在我的心里,我一闭眼,它便来到我的眼前,真真的,在狂风中上下翻腾,一点儿也不服输。可爱的小树叶,我的老师,我谢谢你!20、给加点的字注音。 窒息( ) 掐死( ) 一刹那( ) 处世( )21、作者为什么要“谢吾师”感谢一片树叶?请简要概括。22、作者赞美了小树叶的什么精神?23、请找出文中最能表现小树叶精神的一个拟人句和一个比喻句。24、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对小树叶的什么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