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演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00858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表演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音乐表演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音乐表演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音乐表演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音乐表演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乐表演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表演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音乐表演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本专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一定的表演技能和教学能力,熟练掌握音乐表演的基本知识和服务技能,面向各类文艺团体、社会文化部门和音乐教育战线从事音乐表演、音乐教育和文艺活动组织、策划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职业岗位知识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音乐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音乐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训练,获得从事音乐演出、教学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音乐研究能力。(二)职业岗位技能1、具有较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

2、运用能力,基本包括良好的听觉和视唱能力、基本的音乐技术理论知识和相当程度的技能、一定的音乐分析能力,掌握基本的中外音乐历史知识和一定数量的优秀中外作曲家与作品,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音乐中的基本问题。2、具有相当程度的声乐演唱能力、钢琴演奏能力,初步掌握一种乐器的演奏方法;能够担任演出和一般音乐活动的指导工作。3、了解音乐领域的发展趋势,了解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学科间的渗透,获得广泛的文化素养。4、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教育管理能力。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办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及利用现代设备进行工作和科研的能力。(三)职业岗位素质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

3、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现代意识;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文明习惯、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文化修养;具有爱岗敬业、热爱劳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自律谦让的品质;熟悉我国音乐表演发展的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一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术。(四)职业资格考级、考证要求通过国家普通话等级测试,获得二级乙等证书。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获得

4、合格证书(B级及以上)。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得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一级以上)。 三、修业年限及毕业条件修业年限:三年毕业条件:实现培养目标,达到培养规格。三年期间最低修满133学分,其中必修课91学分;选修课学分30学分; 四、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入学教育及军训、艺术实践、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四个方面。本环节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由浅入深,有认知性的实习、基本技能训练、校内外艺术实践、顶岗实习等构成一个循序渐进的完整体系,使学生逐渐进入教师的角色,达到毕业时零距离就业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一)入学教育及军训。第一学期前两周,总学时60学时

5、,4学分。入学教育在课堂上集中进行,是新生进入大学后上的第一堂必修课程,通过讲解学校概况及学校各相关规章制度、专业知识、安全知识、心理健康知识、文明礼仪知识、团学活动常识等一系列的入学教育课程,帮助大学新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和基本要求,熟悉环境,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适应和角色转变,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新的人生奋斗目标。另外学生通过在指定的训练场的军训,不仅可以磨炼意志,增强斗志,培养组织纪律性,树立修身立人的标准。同时,也丰富了头脑,拓宽了知识,增强了体魄,促进了专业学习。(二)艺术实践。第三、四学期。30周,共60学时,4学分。该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以后将理论、

6、技巧与实践表演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试讲授课、舞台表演、专业音乐会等形式,达到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三)技能训练。第一至第五学期。73周,共236学时。该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巧,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学生有一技之长。(四)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第六学期,13周,共390学时,13学分。该环节是学生就业前的实战阶段,主要是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加符合音乐教育各相关工作岗位的要求,为以后的就业、择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五、限选课说明本专业限选课本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技能水平的原则,依照音乐表演专业的特殊性,制订了四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有一门专

7、业课,一门专业辅修课,五门专业基础课,分别根据课程特点分配在第一至第五学期当中进行。每个专业小方向共有446学时,25学分。学生在四个专业方向中必须选择一个方向进行学习,也就是达到25学分,446学时方可毕业。学生通过所设选修课程,可以充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体现专业性、职业性。同时通过选修课的学习,也让学生更有能力和资历取得相应的表演资格证书。六、教学安排表 (一)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安排表(见附表1-2)(二)必修课、选修课分配表(见附表2)(三)实践教学统计表(见附表3)七、课程设置及说明本专业总学时共计2326学时,学分133学分。必修课1700学时,9

8、1学分;限选课446学时,30学分;任选课180学时,12学分。(一)公共必修课 426学时 20学分(二)专业必修课 1274学时 71学分1. 基础乐理 56学时 4学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音乐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术语。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与生动具体的音乐作品相结合、理解各种调式的异同、音程和弦的表现特性,为学习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等理论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在教学中应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 视唱练耳 116学时 8学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听觉分析、节拍节奏、听写以及视唱的基础知识,是音乐学习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提高和培养学生音乐修养及专业水

9、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程训练学生对音程、节奏、旋律的听辨能力和识谱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听写和视唱中的一些基本方法,对较难音程和综合复杂节奏的听辨、识谱即唱能力,提高其感受音乐的能力。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达到快速认谱,准确把握音高节奏和旋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视谱即唱能力和稳定的节奏感、调性感。3. 中国音乐史 56学时 4学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基础音乐史知识,掌握不同时期的主要音乐特点及风格变化。深入研究每个时期不同地域的音乐特点及著名音乐家的生平。4. 外国音乐史 60学时 4学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从古希腊、古罗马音乐到二十世纪的西方音乐史基础知识,掌握不

10、同时期的主要音乐特点及风格变化。深入研究每个时期不同地域的音乐特点及著名音乐家的生平。5. 中外音乐欣赏 60学时 4学分中外音乐欣赏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音乐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让学生欣赏大量的不同风格的作品,了解作品及作品的整理,及其背景和中西方音乐审美的异同,增长他们的审美能力。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民族音乐中的民歌与歌舞,民族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以及欧洲音乐不同时期的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讲解及大量的练习,使学生扩大对音乐的阅读量,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参与音乐的能力。其中以音乐欣赏为主,并配以大量的听觉

11、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使学生了解各个时期音乐作品的风格、流派,并且掌握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技巧,从而达到能够从听觉(录音)和视觉(谱子)分析简单曲式结构的能力。本课程应在相应的音乐理论指导下,体现系统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把握、分析、理解作品的能力。6. 基础和声 60学时 4学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西方音乐“大小调式体系”的三和弦、七和弦、附属和弦及其应用,以及近关系转调和简单的“五声调体系”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四声部写作、和弦的序进规律,能够独立分析作品,为键盘即兴伴奏以及对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打好基础,提高音乐的和声思维。本课程通过理解

12、掌握理论内涵,通过做题掌握四部写作,通过分析指导写作,通过键盘锻炼和弦的应用,注意理论的系统性与实践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7. 复调与曲式分析 60学时 4学分本课程是作曲技术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复调的正确运用,而曲式部分是讲述音乐的逻辑结构和其形式的规范类型。音乐作品分析部分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对音乐构成的各种表现手段及相互关系进行有指导的研究,以达到尽可能深刻,全面的理解作品的目的,并从中学习到创作的多种手段和形式与内容结合的各种技艺。曲式与作品分析在整个讲授的过程中,一直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几乎是同时进行。8. 艺术概论 30学时 2学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艺术概论基本原

13、理以及音乐对于人的美学作用的价值。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艺术概论知识,同时了解音乐创作和表演及欣赏的心理,从而提高艺术修养、理智从事音乐的过程。本课程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指导学习、掌握音乐知识和欣赏音乐。9. 电子琴 60学时 4学分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电声乐器,接触电声乐器,为学生学习电声乐队配器打基础。同时学会电子琴伴奏,适应今后的中小学音乐课堂,也适应一些演出活动的需要。10. 合唱与指挥 60学时 4学分本课程是音乐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一门集知识、技能与实践为一体、具有较强综合性的专业课程。通过本科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合唱与指挥课的

14、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多声部听觉能力,多声部演唱能力,多声部音乐鉴赏力与理解力。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努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配合能力、反应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积累丰富的多声部音乐语汇,熟悉大量的合唱作品,掌握多种不同风格、不同织体、不同情绪、不同内容的合唱作品的演唱方法和指挥方法以及对合唱音乐作品进行艺术处理的手法等。11. 舞蹈 56学时 4学分舞蹈课程是音乐表演专业的主干课、专业必修课之一,其最终目标是培养“表编合一”的综合创作型人才。目标是:1、以基本功为代表的良好的身体素质。有一个可接受动作的外行条件和可塑性的形体基础,内容包括:软开度和柔韧度两个方面。2

15、、是以芭蕾舞的扶把基训和古典舞的扶把基训为代表的具有灵活的、力量的、控制的、协调的外在形体。3、以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方式为代表,身段法即腰法的动作内在韵律训练。4、以汉、藏、维、傣、蒙、朝的六个民族为代表的表演性质的课堂结构为基础的提高表演能力。12. 键盘即兴伴奏 60学时 4学分键盘即兴伴奏是继和声学及钢琴、电子琴基础教程之后又一重要的技术理论课程。它是一种仅根据旋律便能即席弹奏出伴奏音乐的技能,并与其他音乐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了解,是专业音乐工整理所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技术理论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作用在于,使学生牢固掌握键盘即兴伴奏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具有熟练的即兴演奏能力,能够在任何场合下根据歌曲的旋律,在键盘上即兴弹奏出包括一定的和声织体的伴奏声部。学习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具有看谱即兴配置和声、伴奏音型和快速转换调式、调性的能力,使学生达到边弹边唱的能力。(三) 限选课 446学时 30学分美声演唱方向:1. 声乐(主修) 146学时 10学分面对主修声乐专业的学生。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气息练习、发声练习、练唱歌曲。气息练习:主要讲的是胸膜联合呼吸法,这是目前较好的一种科学的发声方法,被普遍采用。具体分为几种训练方法:缓吸缓呼;急吸急呼;急吸缓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