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县人民医院五年发展规划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800858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梓潼县人民医院五年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梓潼县人民医院五年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梓潼县人民医院五年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梓潼县人民医院五年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梓潼县人民医院五年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梓潼县人民医院五年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梓潼县人民医院五年发展规划(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梓人医201020号梓潼县人民医院关于印发梓潼县人民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的 通 知各科室:梓潼县人民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2010年4月21日第七届职代会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希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执行。附:梓潼县人民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0一0年四月二十二日主题词:印发 规划 通知 抄报:县委办、县人大办、县府办、县政协办、县委宣传 部、县编办、县财政局、县人事局、卫生局、县科 技局,本院存档。 梓潼县人民医院办公室 2010年4月22日印(共印30份)梓潼县人民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20062010年,是我院持续、健康、和谐

2、发展的五年,也是我院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胜利、灾后重建工作全力推进的五年。五年来,医院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以德治院,通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医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为医院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 (一)医护质量稳步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2005年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医院结合“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以及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工作的开展,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制度、措施,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了医护质量控制

3、程序;同时,医院还十分注重全程质量管理,从抓基础质量入手,大力开展医务人员“三基”、“三严”训练,全面落实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十二项核心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注重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加大环节质量,尤其是关键工作岗位、薄弱服务环节、危重病人诊治等方面加大监管力度,从而确保了医护质量稳步提高。近几年来,病人对我院医疗质量满意率达到95%以上。 (二)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加快过去五年,医院坚持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加快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五年中,医院共投入资金100多万元用于人才培养,先后选送100余名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前往四川大学华西医

4、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和绵阳市中心医院等院校进修学习(含各类短期培训);全面推行职工再教育制度,鼓励各类人员通过再教育,提高学历层次。五年里,有26人取得了本科学历,27人取得了专科学历。与此同时,医院还充分发挥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在他们的言传身教和精心指导下,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技术骨干脱颖而出,成为医院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一支专业齐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人才梯队正在逐步形成。 (三)新业务、新技术不断拓展 过去五年,医院始终坚持走科技兴院之路,把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作为医院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五年间,全院新增医疗服务项目20余项,开展新技术、新业务30项,绝大部分新技

5、术填补了全县空白,撰写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52篇在市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或参加学术交流。 (四)内涵建设得到加强五年来,医院党政领导班子严以律己、精诚团结,在工作中,班子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圆满完成奠定了强有力的组织基础。五年来,医院党建工作扎实有力,成绩斐然,医院党总支分别被中共绵阳市委、绵阳市人民政府和梓潼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授予“抗震救灾先进党组织”,并先后被梓潼县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群团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进一步落实,纪检监察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医德医风建设等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连续25年保持

6、了省卫生厅“文明医院”和市县级“文明单位”称号,职工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 (五)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为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2006年以来,医院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新进人员一律参加由人事部门组织的统一招考,严把进人关;医院还根据临床工作需要,招聘了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充实到临床一线;中层干部的聘任采取直接聘任和竞聘两种方式,竞聘上岗,择优录取,行政职能部门组织管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在分配上,实行全成本核算,并注重向技术人才、临床一线、关键岗位和高风险岗位倾斜,新的分配制度坚持多劳多得,奖勤罚懒的原则,拉开了科室与科室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分配档次,极大

7、地调动了全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006-2010年,医院先后投入资金近100万,新建了中心供应室、污水处理系统;改造了病区,为每个病房配备了空调、电视机等设施;改建了血液透析室、检验科、康复科等科室。“5.12”特大地震发生以后,医院不等不靠,又及时投入资金30余万元,改建了商住楼一楼和原实习生宿舍区,将门诊部、急诊科和办公区分别迁至商住楼一楼和原实习生宿舍区;对放射科楼和住院大楼进行了维修加固处理;与此同时,医院还加强了儿科和急诊科建设,设置了儿科病房,改善了急救急诊条件,配置了相对专业、相对稳定的急救队伍,并购置救护车2辆,为提升医院的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医院发展奠

8、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医疗设备不断更新五年来,医院共投入1200多万元,先后购置了日立7080全自动分析仪、DR、血液透析仪、骨密度测定仪等医疗设备30台,其中,10万元以上设备12台,100万元以上设备3台。全院医疗设备总值由2006年的1000万元增加到近3000 万元。 (八) 灾后重建工作强力推进灾后重建工作是我院近两年的中心工作。在上级党委和各主管部门以及香港特区的鼎力支持下,我院的灾后重建工作进展顺利。目前,一期工程门诊住院大楼正在进行内部装饰,预计明年6月底竣工;二期工程办公学术楼及附属配套设施主体也已完成,预计明年2月即可竣工。为了确保重建项目的工程质量,医院落实了一名院领导

9、专门分管项目建设,实行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同时委派了两名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监督,严把工程的每道关口,严格执行工序正排制、工期倒排制、目标考核一票否决制和项目进展情况督查制以及周报制,整个项目自开工以来,每一道工序都是在纪检、监察、质检、监督等部门全方位的监督下完成的,确保了项目保质保量保效。在资金管理上,坚持按工程进度拨款,做到了专人、专户、专帐和专款使用。我院重建项目自建设以来,先后接受了国家审计署驻重庆特派员办事处,省纪委驻梓项目组,市审计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等相关部门的多次专项检查,得到了市、县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九)医院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一步优化多年以来,特别是近五年,医院十分注重

10、与上级各部门、社会各界保持良好的协调关系,注重在社会上树立医院良好的公众形象,特别是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和历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工作中,作为全县医疗、教学、科研和急救中心,我院在第一时间组织全院职工全力以赴,救治伤员,仅“5.12”特大地震期间,医院就先后救治伤员481人次,不仅重塑了新时期白衣天使良好的形象,而且扩大了医院的知名度,使社会各界对医院有了多角度、多层次的了解。五年来,医院各项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府和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医院历届领导的关心、爱护和扶持,同时也凝聚着全院职工的心血、智慧和力量。 (十)2006年-2010年各项指

11、标完成情况对比1、各项业务指标明显上升业务指标2006年2010年增长额增长比例入院人数57039385368239.23出院人数56969363366739.16门诊人次1747702022702750013.60急诊人次87417412-1329-15.20急诊留观人次74786511813.64病死率%1.260.94/-0.32病床使用率%71.08118.78/47.70平均住院日7.517.790.283.59周转次数33.5155.0821.5739.16平均病床工作日259.43433.54174.1140.16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4278772.9463015941.34门

12、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6.6897.24/0.56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7.4798.37/0.90甲级病历率%手术人次2025295693131.50健康体检人次962411985236119.702、经济指标逐年递增经济指标2006年2010年增长额增长比例医院总收入(万元)2522555833612%其中业务收入243351702737112%药品收入104423531309125%医院总支出(万元)23824527214590%其中业务支出235144532102116%药品支出104822701222116%平均每一门诊人次诊疗费58842645%其中药品费26391350%平均每

13、一出院人次医疗费24953674117947%其中药品费用1050164159156%专业设备(万元)672114146969%3、职工福利明显改善项 目2006年2010年增长额增长比例职工收入(元)3090.5416881078335% 二、规划背景与依据(一)人口质量和结构的变化,促使医疗需求增长梓潼县地处川西北,幅员面积1442.32平方公里,全县辖32个乡镇,总人口38万,常住人口30万,流动人口10万。梓潼属典型的农业县,过去,由于历史的原因,县域经济欠发达,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相对滞后。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启动等一系列惠民富民工程的付诸实施,

14、使梓潼的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改善,促使他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强。(二)城市总体规划的日趋完善,对医疗卫生资源的质量提出新要求近几年来,梓潼县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总体战略,坚持“统筹城乡、跨越发展,加大投入、扩大内需,群众殷实、实现和谐”的基本取向,按照“一主线三化三加强”、“三个加快”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农业富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和谐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工业七大支柱产业”,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头。城市的总体规划和科学布局对医疗卫生资源和医疗质量以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三)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健全,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日益增长随着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一步加快,对医疗卫生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加之,社会保障体系的日趋健全,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日益深化和规范,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条件的不断改善,医疗卫生保健消费进一步增长,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灾后重建步伐进程加快,使医疗卫生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四)梓潼县疾病流行情况梓潼县排列前五位的疾病是:肺结核、淋病、病毒性肝炎、菌痢、梅毒;排列前五位死因是: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中毒及其他意外伤害、消化系统疾病。此外,职业危害、精神因素对健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