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4课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00617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4课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4课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4课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1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4课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1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4课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4课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4课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4课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案第24课时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复习目标】1、了解新课程标准对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基本要求;科学探究的要素;2、学会实验猜想、设计实验、评价实验;【复习重点和难点】1、了解科学探究的要素;2、学会实验猜想、设计实验、评价实验;【学习过程】一、 知识梳理:新课程标准对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基本要求1能识别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图形、操作方法、主要用途和使用时注意事项。2掌握基本化学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方法、操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对实验中出现的事故会进行应急处理及误差分析。3掌握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明确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会进行简单的

2、分析与评价。4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原理,能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加以分析。5能描述氧气、二氧化碳、酸、碱、盐等物质性质实验的现象。6掌握测定水的组成的实验现象及结果;掌握工业炼铁的原理、简单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7知道浓硫酸、浓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药品的保存方法;能正确稀释浓硫酸并了解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的结果。8能检验、鉴别、O2、CO2 等气体及酸、碱溶液、碳酸盐。9掌握混合物分离、提纯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方法和原理。10能根据设置的问题情境,发现其中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对问题可能的结果作出猜想或假设。11能根据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依

3、据实验要求,评价实验方案。12能初步应用观察、阅读资料、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科学探究的步骤1、科学探究的过程:第一:提出问题,其实质就是探究什么.第二:猜想与假设,其实质是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第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第四: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第五:分析与论证,实质就是对探究的数据进行描述,对探究的现象归纳总结的过程,从而将实验结论升华为物理概念和规律.第六:评估,就是对探究反思的过程,讨论科学探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获得的发现和改进建议等方面内容第七:交流与合作2、探究的内容(1)未知产物的探究(2)物质成分的探究(3)物质性质的探究(4)物

4、质变化条件的探究(5)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6)对实验方案的探究3、设计化学实验时,应遵循几个基本要求: 科学性:即实验原理、操作程序和方法必须正确安全性:即用药及操作要注意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可行性:要满足中学现有的实验条件简约型:装置简单、步骤少、药品用量少、时间短等。二、题型、方法归纳:本单元科学探究的要素,学生要理解课本中的实验,例如:粗盐提纯、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取;金属的性质、燃烧的条件、溶液的配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等,以这些实验为基础,常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为主。三、典例精讲:1、小明发现月饼盒里的脱氧剂部分呈红褐色,查阅资料得知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和

5、活性炭。他猜想这包脱氧剂中可能含有:Ca和C;Fe2O3和C;Fe3O4和C;Fe3O4、C和Fe;Fe2O3、C和Fe。其中猜想合理的是( )A B C D2.某同学利用“多米诺骨牌”效应,设计了如图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很快看到E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溶液由紫色变红色.请看图回答问题:(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2)C、D中看到的现象分别是、。(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3、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三套装置如下图:(1)甲装置:仪器a的名称为_向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

6、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_。(2)乙装置:若生成O2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以是_。若生成H2使气球胀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锥形瓶中装有NaOH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_。(2) 丙装置:若锥形瓶中盛满CO2,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_。4.下列是初中化学部分重要的实验或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A水的电解实验 B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C探究二氧化碳性质 D气体制备装置(1)A实验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检验方法是;(2)B实验如果实验数据小于21%,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点);(3)C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4)选择D装置制

7、取气体的依据是。D装置可以制取那些气体.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有A.A能达到实验目的B.B能达到实验目的C.C能达到实验目的D.D能达到实验目的参考答案典例精讲:1、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脱氧剂的组成成分。小明从资料中得知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和活性炭,在常温下活性炭不反应,铁可能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呈红褐色;最后脱氧剂中还可能含有剩余的铁粉。因此,脱氧剂的组成可能是:(1)C和Fe2O3。(2)C、Fe和Fe2O3。故选C。2.试题解析:(1)由题意知,反应物双氧水,生成物水和氧气,反应条件为二氧化锰,故反应的方程式为:2H2022H20+02,B中白磷没能够燃烧的原因是白磷

8、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溫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3) 氧气流进入C,装置内的气压增大,则把盐酸压入D中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此观察到的现象是:C中液面下降;D中有液体进入且产生气泡;(3)二氧化碳气体进入E,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紫色石蕊遇酸変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02+H20 = H2C03; F装罝收集气体是向上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故收集气体的依据是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答案:(1) 2H2022H20+02;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2) C中液面下降;D中有液体进入且产生气泡;(3) C02+H20 = H2C03;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3、试题分析:(1)甲装

9、置根据所学知识知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向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证明气球中气体的压强变化不大,故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2)乙装置:根据实验室常温下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若生成O2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以是二氧化锰;若生成H2使气球胀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或Zn + H2SO4= ZnSO4+ H2),若锥形瓶中装有NaOH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3)丙装置:若锥形瓶中盛满CO2,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的液体为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溶液。(4) 答案:(1)长颈漏

10、斗 良好(2)MnO2 Zn+2HCl=ZnCl2+H2(或Zn + H2SO4= ZnSO4+ H2)(合理均可)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3)NaOH溶液4.试题分析:(1)电解水实验中与正极产生的是氧气,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可用燃烧法检验,正负两极气体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该实验能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2)B实验中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导致注射器内的压强减小,减小的体积为氧气的体积,由于O2没完全反应,故实验数据小于21%;(3)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看到的现象是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密度比空气大;(4)D装置属固液在常温下的反应,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说明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答案:(1)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容器口,木条复燃,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2)装置漏气(或加热时间短,反应不充分;铜的量太少,O2没完全反应;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等);(3)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能灭火,密度比空气大;(4)反应物是固态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或不需加热) 二氧化碳或氧气5、试题解析:A、碱石灰能吸水可做干燥剂,但不能干燥和它反应的物质,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气体不能用碱性物质来干燥;B、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所以先溶解再过滤就能分离出二氧化锰,再进行蒸发就能获得氯化钾;C、除杂质的方法是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需要的物质反应,不能引进杂质,所以用氯化钡可以;D、氧化钙中是否含有碳酸钙加入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即可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