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工程质量控制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005502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水工程质量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防水工程质量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防水工程质量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防水工程质量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防水工程质量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水工程质量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水工程质量控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防水工程质量控制3.7防水工程3.7.1严禁在防水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当坍落度损失后不 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胶比的水泥浆或掺加同品种的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 直接加水。【注解】(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4.1.22)3.7.2防水混凝土的节点构造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1)防水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穿墙管、埋设件等设置和构 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注解】(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4.1.16)(2)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施工缝。当留设施工缝时,应符合下列规 定:墙体水平施

2、工缝不应留在剪力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 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拱(板)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墙接缝 线以下150300mm处,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 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并宜与变形缝相结合。【注解】(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4.1.24)(3)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然后铺设净浆或 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等材料,再铺3050mm厚的1:1水泥砂浆,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 再涂刷混凝土界面处

3、理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注解】(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4.1.26)(4)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注解】(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5.1.3)3.7.3中埋式止水带埋设位置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中埋式止水带埋设位置应准确,其中间空心圆环与变形缝的中心线应重合。【注解】(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5.2.3)3.7.4水泥砂浆防水层各层之间应结合牢固。水泥砂浆防水层各层应紧密粘合,每层宜连续施工;必须留设施工缝时,应采用 阶梯坡形槎,但离阴阳角处的距离不得小于200mm。【注解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4.2.1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4.2.5)3.7.5地下室卷材防水层的细部做法符合设计要求。(1)基层阴阳角应做成圆弧或45坡角,其尺寸应根据卷材品种确定;在转角处、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等部位应铺贴卷材加强层,加强层宽度不应小于500mm。【注解】(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4.3.5)(2)卷材防水层在转角处、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等部位做法必须符合设计 要求。【注解】(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4.3.16)3.7.6地下室涂料防水层的厚度和细部做法符合设计

5、要求。(1)涂料防水层在转角处、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等部位做法必须符合设计 要求。【注解】(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4.4.9)(2)采用有机防水涂料时,基层阴阳角应做成圆弧形,阴角直径宜大于50mm, 阳角直径宜大于10mm,在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底板转角等部位应增加胎体增 强材料和增涂防水涂料,宽度不应小于500mm。胎体增强材料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 100mm,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胎体的接缝应错开1/3幅宽,且上下两层胎体不得相互 垂直铺贴。【注解】(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4.4.4;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 收规范GB50208-2011/

6、4.4.4)(3)掺外加剂、掺合料的水泥基防水涂料厚度不得小于3.0mm;水泥基渗透结 晶型防水涂料的用量不应小于1.5kg/,且厚度不应小于1.0mm ;有机防水涂料的厚 度不得小于1.2mm。【注解】(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4.4.6)(4)涂料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90%。3.7.7地面防水隔离层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地面防水隔离层应符合设计要求,在个别地方不大于设计厚度的1/10,且不大于 20mm。【注解】(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4.1.7)3.7.8地面防水隔离层的排水坡度、坡向符合设计要求。

7、(1)防水隔离层严禁渗漏,排水的坡向应正确、排水通畅。【注解】(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4.10.13)(2)坡度不大于房间相应尺寸的2%。,且不大于30mm。【注解】(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4.1.7)3.7.9地面防水隔离层的细部做法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1)隔离层的铺设层数(或道数)、上翻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注解】(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4.10.2)(2)铺设隔离层时,在管道穿过楼板面四周,防水、防油渗材料应向上铺涂, 并超过套管的上口;在靠近柱、墙处,应高出面层200mm300mm或按设计

8、要求的 高度铺涂。阴阳角和管道穿过楼板面的根部应增加铺涂附加防水、防油渗隔离层。【注解】(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4.10.5)3.7.10有淋浴设施的墙面的防水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卫生间墙面防水高度:淋浴区域不低于1800mm,洗手盆区域不低于1100mm, 其它位置不低于300mm。【注解】天津市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技术标准DB/T29-35-2017/10.3.5)3.7.11屋面防水层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1)每道卷材防水层最小厚度、每道涂膜防水层最小厚度、复合防水层最小厚 度均应符合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的规定。【注解】(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

9、-2012/4.5.5、4.5.6、4.5.7)(2)涂膜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 80%。【注解】(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6.3.7)(3)复合防水层的总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注解】(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6.4.8)(4)坡屋面单层防水卷材的厚度应符合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693的规 定。【注解】(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693-2011/10.2.1)(5)种植屋面普通防水层一道防水设防的最小厚度应符合种植屋面工程技术 规程JGJ155的规定。【注解】(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5

10、.1.9)(6)种植屋面喷涂聚脲防水层、涂膜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最 小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的80%。3.7.12屋面防水层的排水坡度、坡向符合设计要求。(1)卷材防水层铺贴顺序和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1)卷材防水层施工时,应先进行细部构造处理,然后由屋面最低标高向上铺贴。2)檐沟、天沟卷材施工时,宜顺檐沟、天沟方向铺贴,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3)卷材宜平行屋脊铺贴,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注解】(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5.4.2)(2)卷材防水层的铺贴方向应正确,卷材搭接宽度的允许偏差为-10mm。【注解】(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6.

11、2.15;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7.3.7)(3)坡屋面铺设防水垫层,应平行屋脊自下而上铺贴。平行屋脊方向的搭接应 顺流水方向,垂直屋脊方向的搭接宜顺年最大频率风向;搭接缝应交错排列。【注解】(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693-2011/5.4.2)3.7.13 屋面细部的防水构造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1)檐口、檐沟、天沟、女儿墙、山墙、水落口、变形缝和伸出屋面管道等防 水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注解】(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9.0.7)(2)坡屋面防水垫层在屋脊、天沟、檐沟、檐口、山墙、立墙和穿出屋面设施 等细部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3.7.14外

12、墙节点构造防水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建筑外墙节点构造防水设计应包括门窗洞口、雨篷、阳台、变形缝、伸出外墙管 道、女儿墙压顶、外墙预埋件、预制构件等交接部位的防水设防。节点构造防水施工 应符合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的相关规定要求。【注解】(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2011/5.1.2)3.7.15外窗与外墙的连接处做法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1)外门窗附框与外墙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防水砂浆抹平,外门窗框与附框之间 的缝隙应采用聚氨酯等材料发泡填充饱满。外门窗框与外墙交接处采用中性硅酮建筑 密封胶密封。【注解】(天津市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29-126-2

13、014/6.3.7)(2)居住建筑外墙外保温薄抹灰系统的窗台处应在其室外侧安装披水板,外窗 台披水板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披水板下保温砂浆应饱满,披水坡度不应小于5%。 披水板与窗下框和外墙之间的缝隙应采用中性硅酮建筑密封胶进行防水密封,密封胶 应连续、均匀、顺直。【注解】(天津市建筑节能门窗技术标准DB29-164-2013/6.2.4、7.2.7)3.7.16种植屋面的防水构造及细部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1)种植屋面防水层应满足一级防水等级设防要求,且必须至少设置一道具有 耐根穿刺性能的防水材料。(2)种植屋面防水层应采用不少于两道防水设防,上道应为耐根穿刺防水材料;两道防水层应相邻铺设且防水层的材料应相容。【注解】(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5.1.8)(3)种植屋面防水层的泛水高度高出种植土不应小于250mm;地下建筑顶板防 水层的泛水高度高出种植土不应小于500mm。【注解】(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5.8.2)(4)种植屋面用防水卷材长边和短边的最小搭接宽度均不应小于100mm。【注解】(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6.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