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800550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金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农村金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农村金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农村金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农村金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金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金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金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虽然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已经达到温饱,正在向小康 迈进,但 GDP 的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与大城镇的经济发展 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农村金融体系未能对我国农业 经济的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其自身发展还存在诸多 缺陷和问题,造成了农村资金匮乏,使其不能充分发挥潜 在优势。(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单一,金融机构匮乏 目前,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已形成了农村信用社、农业 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三驾马车”共存的局面。但是农业发展 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其业务经营范围十分单一,专门行 使粮、棉、油收购贷款资金的封闭管理,业务空间日益狭 小;本来“重农”的农业银行将竞争视角从农村转向城市,农

2、村网点大量撤并,人员锐减,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上投入 相对较少。因此支持“三农”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 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农村信用社身上,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更为单一。(二)农村信用社包袱沉重,力不从心 由于农村信用社多年积累的历史问题较多,又受到资 金规模、硬件设施、业务品种、结算条件等方面的限制, 普遍存在资产质量不高、经济效益欠佳和人员素质欠缺等 问题,肩负的职责与自身的能力不相匹配,致使农村信用 社在支持“三农”经济发展过程中力不从心。(三)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外流严重,金融机构撤离加剧 农村政府指导下的政策银行,众多的商业银行,农村 信用社,农业保险,邮政储蓄等等机构更多的成为名义上

3、支持农村建设的机构,这些机构更多的将农村资金流向上 级城市,正式的金融机构实质上并未履行农村金融资金供 给的责任。除此之外,大量国有商业银行纷纷从农村金融 体系中撤离,据不完全统计,国有商业银行撤并机构达到4 万个。农村金融机构中有限资金的外流加之国有商业银行 的纷纷撤离给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困 难。(四)农村贷款利率偏高,利息负担较重目前,农村金融贷款利率偏高,加重了农民的贷款利 息负担。尽管中央规定了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的区 间,但由于农村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在利益机制的驱使 下,其贷款利率不但不可能下浮,而且也不愿意低浮,使 农民贷款优而不惠。 来源:论文天下论(五)非正规

4、性金融服务活跃但问题突出与农村中正规性的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相比,农村中 非正规性金融服务非常活跃,主要是民间的、地下的借贷 需求增加,规模不断增大。这些金融服务虽然一定程度上 起到优化资源配置、便利交易、补充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的 作用,但是,这些金融活动风险大、利率高,一定程度上 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影响了正常的金融只需,加剧了 农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六)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农业是高风险的产业,我国又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 重的国家之一,但当前我国农村保险业发展滞后,无法满 足农村经济对风险控制的需求。由于农业保险的“高风险、 高成本、高赔付”特征,加上不可预测因素多,预期收益 低,与保险企业追求

5、利润最大化目标相左,各保险公司不 愿涉足农业领域,积极性低。(七)农村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不足当前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不足,大多数由政 府全部或部分出资,而且在运营中多靠政府扶持。支农力 度不够,在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经济活动等方面 作用较少,对农户、个体工商户、涉农民营企业支持也有 限。(八)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发放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小额农户贷款对于急需脱 贫致富的农民群众无疑是雪中送炭,但农村金融机构却很 难发放。主要原因,一是一些农民信用观念淡薄,逃废债 务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二是小额农贷业务量超常,放贷 成本高;三是清收手段脆弱,致使很难使用依法起诉、强 制扣款、变卖资产

6、等手段清收贷款;四是农民风险防范能 力弱,受社会、自然、市场条件的影响很大,小额农贷风 险很大。三、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策及建议(一)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完善农村金融服 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尽可 能地发展多层次的网点。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适当发展 农村互助性金融组织和互助性担保组织,逐步完善农村金 融组织体系。(二)继续推动和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强其合 作金融功能积极拓宽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渠道,加大对个体工商 户、私营企业和涉农产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开展 和开发农村信用社的中间业务,提高盈利水平。对农村信 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造。(三)加速推进农业担保

7、和保险业务,分散和降低农业 风险适当降低担保机构设立门槛,鼓励多渠道筹集资金。 加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开发农产品期货新品种,鼓励 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进入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进 一步完善农村地区的信贷市场、保险市场、期货市场,建 立功能完备、分工合作、竞争适度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四)建立农村利率定价机制,降低农民贷款成本制定符合农村信贷资金供求特点的利率管理政策,对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支农贷款要实行优惠利率,以减轻农 民的负担,增加农民收益。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利率定 价机制。增加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优惠贷款利 率,以降低农村居民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农村居民的融资 成本。(五)加强

8、和改进金融监管利用政策扶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对农村金融组织要 执行有差别的监管政策。通过财政补贴、担保或税收减免 等措施促使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信贷投入,实行 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税收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在农村 地区经营。党的十七大要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 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新格局,切实推进城乡统筹发 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在现代 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资金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命脉,筹集、融 通和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业,在解决城乡一体化问题中具有 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城乡金融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金融二元结构问 题突出,农村金融业组织体系不健全

9、,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针 对这种情况,应从国家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出发,制定 全面、科学的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战略和具体、分阶段的实 施规划,加大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的力度。一、发展农村金融的重要性改革开放 30年来,我国全面推进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第二 次变革,即从传统的、分散的、低效的农业向现代高效的规 模化、公司化、产业化农业转变,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农民的收入也取得了逐年的提高。如下表: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1990 年农林牧渔收入占农民收入 的 66.45%,到 2007 年这一比例缩小到 42.15%。这一比例下 降说明我国农民的收入已不单纯来自农业生产,农民有了更 多的非农业化

10、生产需求,走上城镇化之路。以发展趋势来看,农民持续增收进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 根本途径在于促进农业持续向商品化及产业化转移和农民 向城市转移两个方面。产业化的农业一定要有金融的支持, 产品需要加工,营销的范围要扩大,这些都需要商业化的运作, 需要很高的投入,这些都需要金融的参与。而我国金融二元 结构问题突出,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金融服务供给不 足。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常委李国璋说:“目前城乡金融二 元对立的现象突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农村金融资源稀 缺,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求,已经成为制约统筹城乡发展的 突出问题”。金融支农的目的,就是为农业发展提供必需的资 本。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液,

11、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推进城 乡一体化建设,离不开大量的有效率的资金投入,这就对创新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提出了迫切要求。我国农村金融现状与 改革思路浅析 【摘要】经过改革开放 30 年的发展,我国 农村金融体系趋于完善,形成了以正规性金融为主导、非 正规金融为补充的金融体系,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 要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为我国农村经 济发展打好基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 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城乡差距大、农民收入低等问题依然 存在,农村经济需要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 农村金融的支持,从某种程度上说,有什么样的农村金融 就会有什么样的农村经济。因此,进一步深化

12、我国农村金 融改革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要前提。 1、我国农村金融体 系趋于完善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农村金融 体系逐步成长、趋于完善,形成了以正规性金融为主导非 正规金融为补充的金融体系,共同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 济发展服务。(1)正规金融机构。中国农业银行。农 业银行于1979 年重建,其初衷是为了支持农业生产和农产 品销售,既经营商业性业务,又经营政策性业务。农行的 业务基本与农业农户无直接关系,其贷款的绝大部分都投入了国有农业经营机构(如粮食局和供销社)和乡镇工业 企业,且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就一直进行着商业化改革。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1994年成立的

13、一家政策性银行,其建立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为实现农 村政策性金融与商业相分离的重大举措。农发行的业务也 不直接涉及农业农户,其主要任务是承担国家规定的政策 性金融业务并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农村信用合 作社。它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唯一一个与农业农户具有 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向农村 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目前,农信社是全 国法人机构最多、从业人员最多、城乡分布最为广泛的金 融机构。农村邮政储蓄。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原来只吸收 储蓄,再把储蓄资金转存入中央银行,以转存利率与吸储 利率差额作为其收益来源。2003年8月后这一资金运行格 局有所改变,直到 2007

14、年正式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存 贷业务。(2)农村非正规金融。农村非正规金融是指农村中非 法定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农户之间或农户与 农村企业主之间的直接融资。我国的非正规金融包括已关 闭的农村信用合作基金会和各种民间金融。我国的民间金融主要有三种形式:无组织无机构的 个人借贷和企业融资(如企业相互融资、企业非法集资等)。有组织无机构的各种金融会(如标会、摇会、抬 会、合会、呈会),国外称作循环储蓄和信贷协会,属于互 助资金性质。政府没有认可的有组织有机构的各种融资 形式,如私人钱庄、典当行、基金会等。2、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仍存在诸多问题(1)现有农村金融组织资源供给不足。农业发展银行

15、作为政策性银行,并不面向一般涉农企业和农户贷款;农 业银行虽然有涉农贷款,但主要面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产 品加工企业,很少向农户贷款。 1997 年,中央金融工作会 议确定“各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及以下)机构,发展中小 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策略以后,包括农业 银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日渐收缩县及县以下机构。四大 商业银行的网点陆续从县域撤并,从业人员逐渐精简,部 分农村金融机构也将信贷业务转向城市,致使部分农村地 区出现了金融服务空白。2007 年末,县域四大商业银行机 构的网点数为 2.6万个,比2004年减少6743个;金融从 业人员 43.8 万人,比 2004 年减少 3.8

16、 万人。其中农业银行 县域网点数为 1.31万个,比 2004 年减少3784个,占县域 金融机构网点数的比重为 10.6%,比2004年下降了2个百 分点。在四大商业银行收缩县域营业网点的同时,其他县域 金融机构的网点也在减少。2007 年末,农村信用社县域网 点数为5.2万个,分别比 2004、2005和2006年减少 9087、4351 和 487 个。20042006 年,除四大商业银行 以外的县域金融机构网点数年均下降 3.7%,截至2007年 末,全国有 2868 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约占全国乡 镇总数的 7%。可见,能够提供信贷服务的金融组织资源短 缺,是造成我国农村资金供给不足的一个制度性原因。(2)农村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不足。当前农村政策性 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不足,大多数由政府全部或部分出资, 而且在运营中多靠政府扶持。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单一、实 力较弱、服务范围有限、支农力度不够,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