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9套3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00347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9套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9套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9套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9套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9套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9套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9套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共120分)=一、理解性默写。(每空分,共30分)1、新市长上任以来,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 (用岳阳楼记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填写)。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比喻描写雪景的千古名句是 , 。3、乙亥杂诗中 , 两句,表现了作者虽辞官归里,但仍关心民族国家前途命运的崇高思想。4、行路难表现作者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句子是 , 。5、饮酒表现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句子是 , 。6、行路难比喻仕途坎坷的句子是 ,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诗人心怀天下苍生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的句子是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现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无限惆怅之情,与“孤

2、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 。9、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景象的句子是 , 。10、饮酒中的主旨句是 ,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边塞苦寒的句子是 , 。1、行路难表现作者期望自己能像历史上的能臣良将那样受重用的诗句是 ,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诗人生活窘迫的句子是 , 。1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军旅方面写天气寒冷的句子是 , 。1、行路难中表现诗人内心愁苦、无所适从的诗句_,_。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共90分) (一)(共45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分)1水尤清冽( ) (2)为坻(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往来翕忽 ( )

3、(5)凄神寒骨( )( ) (6)悄怆幽邃 ( )、翻译下列句子(分)(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按原文填空(6分)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同时抒发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 _ ,_。 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4、给第一段划出三个层次,并归纳层义。(6分)5、作者取名小石潭的原因是什么?(2分)6、文中对水的描写采用了哪些手法,请各举一例说明?表现了水的什么特点?(5分)7、写潭的岸势时,运用了什么修辞?其作用是什么?(分)8、简要分析“斗折蛇行”一句好在哪里?(

4、2分)9、文中写潭上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0、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应如何理解?(3分)(二)(共20分)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

5、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1)连月不开( ) (2)薄暮冥冥( )(3)至若春和景明( ) (4)宠辱偕忘( )2、翻译下列句子。(4分)(1)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中“二者之为”具体指代什么内容?(2分) 、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分)、第一段和第二段具体表现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请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分)

6、6、“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斯人”指的是什么人?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分) 7、文中提到迁客骚人的“悲”,又提到了古仁人的“忧”,二者在境界上有何不同?(2分)、写出表现作者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的语句。(1分) 9、联系现实,谈谈你对“先忧后乐”这一思想的认识。(2分) (三)(共2分)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7、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文中横线上应填写的句子是 和 。(2分)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 (2)名之者( ) (3)饮少辄醉( )(4)阴翳() (5)晦明( ) (6)太守之乐其乐( )

8、( )( ) (7)太守谓谁( )、翻译句子:(分)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文中直接写“醉翁亭”这个雅号的来历的句子是哪一句?(2分)4、点明全文主旨的是哪一句?(分)5、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是哪一句?(2分)、出自第一段的一个成语是什么?请写出这个成语今天的意思,并用这个成语写一句话。(分)、本文的“醉翁之意”在何处?作者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你怎样理解呢?(2分)、第一段文字写景的角度有_、_。(分)9、第一段景物描写,总写_和_,是为了引出下文对_自然风光的描写,为下文写人的活动_。(2分)做

9、 完 后,请 仔细 检 查 哦!南黄中学初三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答案一、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9、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0、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3、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14、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5、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二、(

10、一)1、(1)格外 (2)水中高地 (3)大约 左右 (4)轻快敏捷的样(5)使凄凉 使寒冷 (6)忧伤的样子2、(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头,都好象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3)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4、一层:开头到水尤清冽。发现小石潭;二层:全石以为底到为岩。小潭全貌。三层:到最后。潭上景物。5、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直接描写“水尤清冽”和间接描写“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清澈。、比喻。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小潭两岸的参差不齐的形状。、包含两个比喻:溪身像北斗星一样曲折,是静的。溪水,像蛇一样游动,是动的。既写了静态,又写了动态,极为形象、生动。9、寂寞、凄凉。寓情于景。10、由乐到忧。乐是忧的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