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时达标训练二 汉代儒学 含解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00329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时达标训练二 汉代儒学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修版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时达标训练二 汉代儒学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修版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时达标训练二 汉代儒学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修版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时达标训练二 汉代儒学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修版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时达标训练二 汉代儒学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时达标训练二 汉代儒学 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课时达标训练(二)汉代儒学(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汉朝之初,汉高祖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七十余年后汉武帝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2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3董

2、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是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在于()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和完善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C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D为中央集权的政治提供理论依据4(2014江苏高考)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5西汉时期儒学逐渐发展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主要原因是()A儒学汲取了佛道的有益内容B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C“四书”“五经”被定为教科书D影响远及东亚、东南亚和欧

3、洲6右图为漫画“戴博士帽的博士毕业生”。如今,能成为博士,是莘莘学子的追求,也是一个人学识学历的证明,但中国历史上最初的“博士”含义却与今天不同,它是指()A汉武帝设立的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B儒家学派的弟子C有很高的学问并博闻强记的士人D泛称有高深学问,帮助皇帝出谋划策的官员7在研究性学习中,某同学搜集了下面的学制系统图。该学制图所属的朝代应是()学制系统图官学中央官学朝廷官邸学、鸿都门学太常太学地方官学县邑校郡国学乡庠聚序私学专经学深造阶段专经准备阶段蒙学教育阶段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C西汉 D明朝8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科举制。科举制对儒学产生的影响有()儒家经典备受读书人重视儒学全面影

4、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儒学因科举制显荣,地位提高 儒学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A BC D 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公元前134年五月的一天,汉武帝亲自召见董仲舒。他对董仲舒的征问一共有三次,董仲舒连上对策三篇对汉武帝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这就是著名的“天人三策”。汉武帝听了“天人三策”,大为兴奋,于是从其所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理论改变了汉朝统治的指导思想,从此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1)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是什么?有何特点?(14分)(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质是什么?(4分)课时达标训练(二)

5、1选B本题考查分析比较能力。汉高祖推行“无为”到汉武帝的“有为”都是为了迎合现实统治的需要。结合两位皇帝所处的时代特点,B项符合要求。2选B关键信息:道、教化、正法度,由此可知,董仲舒新儒学糅合了道家、法家等思想,B项正确;A项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但题干并没有体现;C项说法错误,三教合一是指儒道释三家;D项说法错误,董仲舒在传统儒学的基础上,吸收道、法、阴阳五行家的学说加以改造。3选D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中“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具有相当成分的迷信色彩,同时也将皇权统治神秘化,但客观上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依据,适应了中国古代前期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有利于推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这是其进步

6、作用的主要表现,D正确。4选B材料中“民贵君轻”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而董仲舒“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的思想显然是主张君为民本,违背了原始(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故本题选择B项;A项错在“全部”;C项中的“仁爱”与D项中的“德治”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5选B此时佛学还未在中国出现,排除A项;汉武帝时,“五经”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而非“四书”,C项错误;南宋朱熹的理学思想影响极大,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D项错误。6选A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西汉武帝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故A项正确。7选C本题考查西汉的教育制度和西汉的地方制度。根据官学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系统可知,该朝建立了完善的教育系统;再根据地方官学有“郡国”和“县邑”之分可知,该朝实行郡国并行制。由此可知,该朝为西汉。8选D科举制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经典,因此儒家经典备受读书人的重视,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也正确。故选D。9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材料,围绕董仲舒新儒学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答;理解其实质是文化专制。答案:(1)内容:“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特点:新儒学是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2)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