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学设计_3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002154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X 页数:136 大小:7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师表》教学设计_3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出师表》教学设计_3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出师表》教学设计_3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出师表》教学设计_3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出师表》教学设计_3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出师表》教学设计_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师表》教学设计_3(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师表教学设计出师表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老师,经常要依据教学须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等环节。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出师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出师表教学设计1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却又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应用文迥异,作者以恳切的言辞,表达了真挚厚重的感情。多数学生是喜爱这篇课文的。除文中少数语句必需由老师说明外,绝大部分语句可以让学生比照注解,相互启发,自行弄清大意。但文章内容上的重点究竟是什么,学生往往把握不住;对于诸葛亮是怎样突出他的论述重点的,学生更难以体会得深刻。

2、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化成若干足以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按合理的依次编排,进而把学生的阅读思索活动导向深人。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才智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喜闻乐见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杰作,文章质朴真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仰慕。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二、释题,思索下面几个问题、“表”这种文体的一般内容和作用。明确:“表的一般内容是争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调。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常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建议等。、“出师表”该如何理解呢?明确

3、:在出师前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建议。、本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明确:写于蜀汉建兴五年蜀汉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犹亭战役的惨败中复原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叛乱,所以诸葛亮确定北上伐魏。、诸葛亮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安排得以实现。三、朗读课文、老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读,留意生字的读音。、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尽量读好句中的停顿。、正音:崩殂(c)侍卫(sh)陟罚臧否(zh zng p)费棉(y)郭攸(yu)之性行淑均(xng xng sh jn)行阵(hng)以遗陛下(wi) 裨(b)补阙(qu)漏

4、夙(s)苟全(gu) 庶竭驽钝(sh ji n dn)猥(wi)斟酌(zhn zhu)以彰(zhng)其咎(ji)咨诹(zu)遗诏(y zho)倾颓(qng tu)、朗读课后练习一中列出的长句子。方法:读读,议议,请学生说说每句话的大意。、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留意句中停顿,尽量读得流利。四、请在课文中摘引原句,说说诸葛亮对国家大事提出了哪些看法和建议明确:、宜开张圣听。、昭平明之理。、宫中之事,悉以咨之。、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亲贤臣,远小人。、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五、请把这六条看法进一步综合归纳思索: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条?为什么?明确:四个方面的建议:、

5、广开言路;、赏罚公允;、亲贤远佞;、励精图治。其中最关键的是亲贤远佞。因为刘禅是个昏君,简单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自暴自弃,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状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能贯彻执行。而“亲贤”更重要。“开张圣听”,对贤臣“亲之信之”,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等,都是开导刘禅要“亲贤”。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比照书上注释,试着口译全文。其次课时一、提问本文是诸葛亮为北上伐曹而给刘禅上的奏疏。论理应当首先提出兴兵北伐的恳求,接着说明理由以及此次北伐的战略安排等内容。但本文只在第七、八两段各有一句涉及北伐,其余内容都与北伐无干脆关系,而只是对刘禅提出劝说和建议,这是不

6、是文不对题?为什么?明确:这绝不是文不对题,而是因为诸葛亮此次上表虽然是为了请命出征,但主要意图却在于劝谏刘禅“内修政理”,并向他提出有关的建议。依据史料,我们知道,刘禅一贯平凡无能,朝政事无巨细,都由诸葛亮负责处理。此次诸葛亮出师北伐,势难匡误救失,对国内政局是很忧虑的,因此他只有提出建议并荐人自代。这正是针对蜀国当时朝廷形势而定的。二、提问以上我们分析出的这些建议都是在文中第、这几段中陈述的,那么,、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朗读第、段。、学生口头翻译第、段。、探讨第、段的大意。第段是追怀先帝知遇之恩,概括写自己不顾危难,二十多年来以效忠先帝为己任。第段侧重写先帝托孤后,五年来自己竭忠尽虑地

7、详细谋划。、明确作用:这两段的作用在于说明此次出师伐魏乃秉承先帝遗志、事在必行之举,同时也是“我”竭尽忠诚,责无旁贷的职分。三、再次朗读第、段思索:这两段和全文关系是怎样的?即出师伐魏与修明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明确:、从本文写作的背景来看,“修明政治”是早在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就提出的一整套战略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现在重新提出,目的在于为出师伐魏创建良好的政治环境,使北伐无后顾之忧,所以关系是非常亲密的。、作为争论文来看,出师伐魏事在必行,正是嘱咐后主修明政治的论据。正因为诸葛亮必需出师进驻汉中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所以不能不切嘱后主好自为之,不能不把斟酌的损益、进尽忠言的重任委之于攸之、棉、允

8、。、从表达方式上看,六、七两段可以说突出地体现了“表以陈情”的特点。三国志,诸葛亮传把这份上书原称为“疏”,昭明文选始定名为“出师表”,也许正是充分留意到它在表达上的特色。以陈情的方式叙自己报效先帝的衷曲,不仅增加了感染力,也大大加重了所提建议的重量:修明政治这件大事可是关系重大得很啊!不能不靠你后主“自谋”啦!千万不行有负先帝啊!不尽之意尽在其中。四、思索第、段没有干脆谈修明政治的问题,但却有力地服务于这一中心,那么请找一找,还有哪些话也起到类似的作用?明确:第段开头两句。第一句起首以先帝创业立言,唤起刘禅对自身所负重任的重视,接下来讲形势严峻,说明修明政治的必要性。其次句讲幸赖先帝擅长用人

9、,还有一批忠臣志土,说明修明政治尚具备有利条件。从表达上看,语意凝重,定下全文基调。五、思索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明确:不难看出,诸葛亮事事都以先帝之意为依据,句句都借先帝之口说出,既不失人臣之礼,更无教训人主之嫌,使刘禅听了,忠言而不逆耳,非常得体;同时也表明他本人到处念及先帝之遗德、遗训,时时不忘先帝之殊遇重托,既能表明自己的心迹,又简单以情打动刘禅。文中虽然明提陛下只有七次,但暗提陛下尚有五处(即“诚宜开张圣听”之前,“宣付有司之前、两次“悉以咨之之前、“则责攸之”之前),实际共十一处,或表忠诚,或表心愿,或提详细建议

10、,表明诸葛亮到处为刘禅着想,使再昏庸的皇帝也不能麻木不仁了。总之,“受恩感谢,(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六、综合全文,概括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中心思想:指导学生自己归纳,老师进行抽查。、写作特点:本文主要特点是争论、叙述、抒情相结合,这种把真挚感情融于争论、叙事之中的表现手法值得借鉴。七、布置作业、背诵全文。、小作文:从隆中对和出师表看诸葛亮的政治才能。出师表教学设计21、关于亲贤远佞等建议。2、体会诸葛亮在“表”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争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4、背诵课文。第一课时一、导入以中国古代智谋之士的故事引出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

11、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才智的化身不计其数(由学生举例导入)以学生了解到的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传闻中的诸葛亮的事迹、形象导入。以杜甫的蜀相及陆游的书愤导入。蜀相杜 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 游 书愤)二、解题1、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时闻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刘备三顾茅庐,他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蜀汉政权建立后,任丞相。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主持国家军政大事。他励精图治,赏罚

12、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曾多次出师伐魏,争取统一中国。著有诸葛亮集。2、文体: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3、背景: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时,写这个表给刘禅。三、朗读课文1、老师范读。2、学生自读。四、比照注释阅读课文,了解大意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其次课时一、第一段1、朗读。2、重点字词句讲解。3、研读,探讨。 为什么说“此诚紧急存亡之秋也”?(客观) 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主观) 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什么建议?(“开张圣听”) 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4、小结:论述当时的严峻形势,提出

13、了广开言路的建议。二、其次段1、指名朗读。2、重点字词句讲解。3、研读,探讨。提问:作者在本段提出了什么建议?如何详细执行?4、小结: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三、第三、四段1、指名朗读。2、重点字词句讲解。3、研读,探讨。 诸葛亮向刘禅举荐了哪些人?这些人具有怎样的特点? 举荐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亲贤有什么好处?4、小结:诸葛亮向后主荐贤,考虑周密。四、第五段1、指名朗读。2、重点字词句讲解。3、研读,探讨。 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第1句。 “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代什么?第1句。 “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4、小结:从总结历史教训中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反复吩咐,表明自己推举贤能,旨在兴复汉室。五、布置作业1、背诵15段,熟读第6段。2、归纳虚词“而”、“以”的用法和意义。第三课时一、第六段1、朗读。2、重点字词句讲解。遂许先帝以驱驰:用。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此,那。3、研读,探讨。 表明自己身份的词语(句子)?(“布衣”) 当时自己的志趣是什么? 诸葛亮“感谢”的缘由是什么? 哪句话高度概括了与先帝同甘共苦的历史?4、小结:自叙本志及先帝“三顾茅庐”之恩。二、第七段1、朗读。2、重点字词句讲解。3、研读,探讨。 作者“夙夜忧叹”的缘由是什么? 哪些句子表明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