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大地测量知识点:大地测量系统与参考框架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8001630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大地测量知识点:大地测量系统与参考框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大地测量知识点:大地测量系统与参考框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大地测量知识点:大地测量系统与参考框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大地测量知识点:大地测量系统与参考框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大地测量知识点:大地测量系统与参考框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大地测量知识点:大地测量系统与参考框架为大家提供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大地测量知识点:大地测量系统与参考框架,更多注册测绘师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大地测量知识点:大地测量系统与参考框架大地测量系统与参考框架大地测量系统( 规定了大地测量的起算基准、尺度标准及其实现方式,包括理论、模型和方法) 是总体概念,大地测量参考框架是大地测量系统的具体应用形式。大地测量系统包括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深度基准和重力参考系统。与大地测量系统相对应大地参考框架有坐标( 参考 ) 框架、高程( 参考 ) 框架和重力测量( 参考)框架三种。( 一 ) 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和大地测量坐标

2、框架1.参心坐标框架以参考椭球的几何中心为基准的大地坐标系,通常分为:参心空间直角坐标系(以_, y, z为其坐标元素)和参心大地坐标系(以b, l, h为其坐标元素)。80西安坐标系和54 北京坐标系,都是参心坐标系2.地心坐标框架以地球质心为原点的大地坐标系,通常分为地心直角坐标系 (以_, y, z 为其坐标元素 )和地心大地坐标系 (以 b, l , h 为其坐标元素) 。20_国家大地坐标系、wgs-84 坐标系、 glonass 是采用 pz-90 坐标,都是属于地心坐标系3. 二 ) 高程系统和高程框架1.高程基准高程基准定义了陆地上高程测量的起算点。 1985 国家高程基准是我

3、国现采用的高程基准,青岛水准原点高程为72.2604m。2.高程系统高程系统是相对于不同性质的起算面( 如大地水准面、似大地水准面、椭球面等)所定义的高程体系。1) 正高系统。以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地面上任一点的正高是指该点沿重力线方向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2) 正常高系统。正常高的起算面是似大地水准面。地面一点沿该点的正常重力线到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就是该点的正常高。我国高程系统采用正常高系统。3) 大地高程。以椭球面为基准面,是由地面点沿其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3.高程框架我国水准高程框架由国家二期一等水准网,以及国家二期一等水准复测的高精度水准控制网实现,以青岛水准原点为起算基准,以正常高

4、系统为水准高差传递方式。高程框架分为四个等级,分别称为国家一、二、三、四等水准控制网。4. 三 ) 深度基准深度基准是计算水体深度的起算面,深度基准与国家高程基准之间通过验潮站的水准联测建立联系。我国从1957 年起采用理论深度基准面为深度基准。5. )重力系统和重力测量框架重力测量测定的是空间一点的重力加速度。重力系统是指采用的椭球常数及其相应的正常重力场。重力测量框架是由分布在各地的若干绝对重力点和相对重力点构成的重力控制网,以及用作相对重力尺度标准的若干条长短基线。20_国家重力基本网是由21 个重力基准点和 126 个基本重力点组成的重力基 准网。6. 五 ) 时间系统与时间系统框架1

5、 .常用的时间系统(1) 世界时 (ut) :以地球自转周期为基准,在1960年以前一直作为国际时间基准 ;(2) 原子时 (at) :以位于海平面( 大地水准面,等位面) 的铯原子内部两个超精细结构能级跃迁辐射的电磁波周期为基准,从1958 年 1 月 1 日世界的零时开始启用; (3) 力学时 (dt) :在天文学中,天体的星历是根据天体动力学理论的运动方程而编算的,其中所采用的独立变量是时间参数t ,这个数学变量t ,便被定义为力学时 ;(4) 世界协调时(utc) :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时间,而是时间服务工作钟把原子时的秒长和 ut 的时刻结合起来的一种时间 ;(5)gps时(gpst):由gps星载原子钟和地面监控站原子钟组成的一种原子时基准,与国际原子时保持有19s 的常数差,并在 gps 标准历元 1980 年 1 月 6 日零时与 utc 保持一致。2.时间系统框架时间系统框架是对时间系统的实现,描述一个时间系统框架通常需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采用的时间频率基准;守时系统;授时系统;覆盖范围。注册测绘师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