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伴性遗传实验报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8000612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果蝇伴性遗传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果蝇伴性遗传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果蝇伴性遗传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果蝇伴性遗传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果蝇伴性遗传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果蝇伴性遗传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果蝇伴性遗传实验报告(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果蝇伴性遗传实验报告篇一:实验七 果蝇的伴性遗传实验七 果蝇的伴性遗传09 级生物技术2 班 中午组 李昭慧汪琼燕一、目的 一、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置方式;二、正确熟悉伴性遗传的正、反交的不同。二、原理1910 年,摩尔根在实验室中无数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 只白眼雄蝇。让这只白眼雄蝇与野生红眼雌蝇交配,F1尽是 红眼果蝇。让F1的雌雄个体彼此交配,则F2果蝇中有3/4 为红眼,l/4为白眼,但所有白眼果蝇都是雄性的。这表明, 白眼这种性状与性别相连系,外祖父的性状通过母亲遗传给 儿子。这种与性别相连的性状的遗传方式就是伴性遗传。摩 尔根等对这种遗传方式的解释是:果蝇是 XY 型性别决定动 物

2、,控制白眼的隐性基因(W )位在X性染色体上,而Y染 色体上却没有它的等位基因。若是这种解释是对的,那么白 眼雄蝇就应产生两种精子:一种含有X染色体,其上有白眼 基因(W),另一种含有Y染色体,其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 因;F1杂型合子(Ww )雌蝇则应产生两种卵子:一种所含 的X染色体,其上有红眼基因(W);另一种所含的X染色 体,其上有白眼基因( W );后者若与白眼雄蝇回交,应产 生1/4红眼雌蝇,1/4红眼雄蝇,1/4白眼雌蝇,1/4白眼雄 蝇。实验结果与预期的一样,表明白眼基因(W)确在X染 色体上。果蝇的性染色体有X和Y两种类型雌蝇细胞内有2条 X染色体,为同配性别(XX),雄蝇为XY

3、是异配性别性染色体上 的基因在其遗传进程中,其性状表达规律老是与性别有关.因 此,把性染色体上基因决定性状的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相对性状。用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F1代雌雄均 为红眼果蝇,F1代彼此交配,F2代则雌性均为红眼,雄 性红眼:白眼二1:1;相反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 配,F1代雌性均为红眼,雄性都是白眼,F1彼此交配得 F2代,雌蝇红眼与白眼比例为1:1,雄蝇红眼与白眼比 例亦为1:1。由此可见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雌雄性 别有关系。伴性遗传可归纳为下列规律:1. 当同配性别的性染色体(如哺乳类等为 XX 为雌性, 鸟类Z

4、Z为雄性)传递纯合显性基因时,F1雌、雄个体都为 显性性状。F2性状的分离呈3显性:1隐性;性别的分离呈 1 雌:1 雄。其中隐性个体的性别与祖代隐性体一样,即 1/2 的外孙与其外祖父具有相同的表型特征。2当同配性别的性染色体传递纯合体隐性基因时,F1表现为交叉遗传,即母亲的性状传递给儿子,父亲的性状传递给女儿,F2中,性状与性别的比例均表现为1 : 1。3存在于Y染色体不同区段上的基因在进行伴性遗传实验时,也会出现例外个体,即在 B 杂 交组合,F1 代中出现不该该出现的雌性白眼,这是由于两条 x 染色体不分离造成的,不过这种情况极为罕有,约几千个个 体中才有一个。三、仪器、设备、试剂及材

5、料一、器材恒温培育箱,双筒解剖镜,架盘天平,高压灭菌锅,培育瓶, 麻醉瓶,白瓷板,毛笔,镊子,棉花塞。二、试剂 乙醚,丙酸,酵母粉,玉米面,琼脂条,葡萄糖,蒸馏水。3、材料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品系,野生型红 眼(+)和突变型白眼(white eye,w)决定黑腹果蝇红眼和白 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是一对等位基因.四、步骤一、配制培育基果蝇培育基配方 :A:糖6.2克,加琼脂0.62克,再加水38mm煮沸溶解;B :玉米粉8.25克,加水38mm ,加热搅拌均匀,再加 07克酵母粉;A和B混合加热成糊状后加0.5mm丙酸, 即可分装到培育瓶中。 倒入培育基

6、的厚度约 2 厘米,在培 育基中插入一张消过毒的干燥硬纸片,以扩大果蝇的活动场 所。将培育瓶置入高温高压灭菌锅内,以121C, 1.5大气 压消毒30分钟。 消毒完成后,待灭菌锅内压力降至常压后 开启锅盖使其半开,再以灭菌锅干燥培育瓶之棉塞 30 分钟,完成后掏出使其冷却 备用。待培育基冷却后,用酒精棉花擦去瓶壁上的水珠。因为 瓶里有了积水,移入的果蝇容易淹死或粘住。二、搜集处女蝇 雌果蝇自羽化开始10小时之内尚未成熟而无交配能力。选择处女蝇时,先把培育瓶中的老果蝇全数除去,搜集 10 小时之内羽化出来的新果蝇,麻醉后用放大镜在百瓷板上将 果蝇雌雄分开,这时取得的雌果蝇应该全数都是处女蝇。若

7、是要验证选取的处女蝇是不是准确,先不要放入雄蝇, 3 天 后看雌蝇是不是产卵,若是产卵就不是处女蝇了。3、接种 依照无菌操作技术,一手持培育瓶,一手持广口瓶,轻 轻地旋转广口瓶棉塞,使果蝇掉离棉塞,迅速取下两瓶的棉 塞,瓶口相对,培育瓶在上,果蝇触角根部的感觉神经能和 人类的耳朵一样感知声音和重力,受惊吓后会向上逃走,轻 轻敲击广口瓶,果蝇会陆续飞入培育瓶,塞好瓶口,进行伴 性遗传杂交时,应该同时配置正交和反交实验组合 .因为决定 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正,反交的结果会出现性状和性别 的不同.在果蝇培育前,要在杂交培育瓶上贴上标签,标明实验 题目,杂交组合,杂交日期,实验者姓名 .最后,把

8、培育瓶放在 2025C恒温培育箱内饲养果蝇.标签如下:4、去亲本: 果蝇饲养几天以后,肉眼可见培育瓶中出现了幼虫和蛹 , 这时可以将亲本移出,以防亲本与F1果蝇混杂,影响实验结果。五、F1代性状观察和统计:再通过几天饲养以后,培育瓶中会陆续羽化出F1代果蝇, 仔细观察F1代果蝇性状,统计正,反交F1代表型性状的观察 结果,并将结果填入表六、F1代自交:把正交实验取得的 F1 代果蝇转入一个新培育瓶中进行 彼此交配,把反交实验取得的 F1 代果蝇也转入一个新培育瓶 中进行互交(不需挑选处女蝇),以期取得F2代.7、去亲本:通过78天的培育,当培育瓶里出现了 F2代幼虫和蛹时, 把培育瓶里的成蝇转

9、移出去,避免与F2代果蝇混杂.八、F2代性状观察和统计:再通过几天饲养以后,F2代果蝇会陆续羽化来,仔细观察 F2 代果蝇的性状,统计正,反交 F2 代表型性状的观察结果,并 将结果填入表格。篇二:果蝇杂交实验报告果蝇杂交实验报告实验日期:XX年9月28日-XX年10月20日小组编号:周五5组小组成员:白坦蹊 陈朱媛 呼波 王启明【摘要】实验利用果蝇,这一常常利用的遗传学模式生物,进行 杂交实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 传、基因连锁互换等遗传学规律。报告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卡 方查验,对三隐性状中的基因遗传距离进行了计算,证明实 验数据大体符合假设的。【实验原理】一、遗传定律1

10、. 基因分离定律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中维持相对的独立性,在配子 形成时,按原样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去,理论上配子分离比 是1:1,F2代基因型分离比是1:2:1,若显性完全,F2 代表型分离比是3:1。控制体色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正常体色 对黑体完全显性,用正常体色果蝇与黑体果蝇交配,取得 F1 代都是正常体色,F1代雌雄个体之间彼此交配,F2代产生 性状分离,出现两种表现型。 2.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不同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进程中,等位基因 间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分派到配子中去,它 们所决定的两对相对性状在 F2 代是自由组合的,在杂种第 二代表型分离比就呈 9

11、:3:3:1。控制体色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正常体色 对黑体完全显性,控制眼色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性染色体。 红眼对白眼完全显性,用黑体红眼果蝇(口与正常体色 白眼果蝇(交配,取得F1代都是正常体色,F1代雌雄个体 之间彼此交配,F2代产生性状分离,出现四种表现型。3.伴 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传递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 的基因不同,它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因此称为伴性 遗传。果蝇的性染色体有X和Y两种 雌蝇为XX雄蝇为XY。 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W)位于X 染色体上,且红瞅W)对白眼(w)为完全显性。当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时,F1代雌性果蝇、雄性

12、果蝇都为红眼,F2 代雌性果蝇都是红眼,雄性果蝇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 当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时,F1代雌性果蝇为红眼,而雄 性果蝇为白眼,此现象又称为绞花式遗传,F2代雌性果蝇的 红眼与白眼比例为 1:1,雄性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比例也是1: 1 。 4. 连锁与互换定律连锁是指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路 而遗传的现象;互换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 的对应片段的互换,从而引发相应基因间的互换与重组。同 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的,而同源染色体基因之间可以 发生必然频度的互换,因此在子代中将发现必然频度的重组 型,但一般比亲组型少得多。 5. 基因定位基因定位就是肯定基

13、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肯定基因的 位置主如果肯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而它们之间的距离 是用互换值来表示的。只要准确地估算出互换值,并肯定基 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就可以够把它们标志在染色体上, 绘制成图。6. 三点测交 三点测交是基因定位最常常利用的方式,它是通过一次 杂交和一次用隐性亲本测交,同时肯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 的位置。 二、果蝇的生活史与雌雄识别果蝇的生活史果蝇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持续的发育 阶段(图 1)。卵:卵白色,长椭圆形,长约05mm,在背面的前端 伸出一对触丝,它能使卵附着在柔软的食物上,不至于深陷 到食物中去。幼虫: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后,通过两次蜕皮到第三

14、龄 期,本长可达45mm。在解剖镜下观察可见一端稍尖为头 部,而且有一黑点即口器;稍后有一对半透明的唾腺,每条 唾腺前有一条唾腺管向前延伸,然后会合成一条导管通向消 化道。神经节位于消化道前端的上方。蛹:幼虫生活七天左右即化蛹,化蛹前从培育基中爬出 附在瓶壁上,渐次形成一个棱形的蛹。起初颜色淡黄、柔软, 以后逐渐硬化,变成深褐色,这就显示即将羽化了。 成虫: 刚羽化出的果蝇,身本狭长,翅尚未展开,身本较白嫩,此 时野生型本色与黑檀本本色都是一样的,没有多大区别。不 久,蝇本变成粗短椭圆形,双翅展开,本色加深,如野生型 果蝇的本色成为灰褐色。图 1 果蝇的生活史2. 果蝇雌雄的识别1) 本型雌果

15、蝇本型较大,雄果蝇较小;2) 腹部结尾雌性腹部椭圆,结尾稍尖,雄性结尾钝圆;3)腹部背面雌性有明显 5 条黑色条纹,雄性有三条, 前两条细,后一条宽,延至腹面,肉眼看其腹部结尾呈现一明显黑点。 4) 腹部腹面 雌性有较明显的6个腹片,雄性有4个腹片。5) 性梳雄性第一对足的跗节基部外侧有黑色鬃毛状性 梳(图3-3),雌性则无。 6) 性梳的有无,是辨别雌雄性果 蝇的明显标志之一 【实验材料与方式】 一、实验材料 1. 2.3.用具:显微镜,麻醉瓶,培育瓶,滤纸,毛笔,标签, 恒温培育箱材料:檀黑体突变型果蝇原种(e)、三隐(白眼、小翅、 卷刚毛)突变型果蝇原种(m)药品:乙醚,乙醇,培育基二、实验步骤1. 设计杂交组合亲本:正交(m雌xe雄),反交(e雌xm雄)正交 产生的F1代继续杂交,产生F2代。2.第二步:(9.28-9.30) 搜集处女蝇 搜集方式:1 )放飞成蝇(生长好、接近羽化蛹多者)2 )清除成蝇后的10小时内搜集处女蝇3. 杂交接种(第二天就要检查,如有死亡及时补救)。杂交 瓶上注明:杂交组合、实验日期、实验者姓名。3. 部份蛹变黑,F1即将孵出前,移出亲本蝇。亲本蝇冻 存(为避免失败,可留存活蝇适那时间),配制新培育基,用于F1同胞交配。4. F1代果蝇的观察和交配。F1代果蝇孵出7-9d观察统计F1,并选10-20对再杂交于6.个或多个新瓶。7. F1杂交一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