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遗传的分子基础总结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99831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0遗传的分子基础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专题10遗传的分子基础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专题10遗传的分子基础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专题10遗传的分子基础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专题10遗传的分子基础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0遗传的分子基础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0遗传的分子基础总结(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梦教育高中生物专题十 遗传的分子基础考点一:几种重要的实验及结论:1、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2、实验过程:(1)实验过程、广R型活细菌一注射小鼠活说明R型细菌无毒性S型活细菌一小鼠死= 说明S型细菌有毒性注射说明加热杀死的小鼠活s型细菌已失活分离体 内丿 转、 化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加热杀死 注射. R型活细菌+的s型细菌小鼠死培养S型活细菌 S型活细菌=说明R型细胞已转化为S型细菌:此步是很重要的,这一步说明产生的S型细菌的性I:状是可以稳定遗传的。从而说明该物

2、质是是物质。:II(2)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转化因子”,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3)用现有的知识对实验的解释: 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 复又逐渐恢复其活性。 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过程可以下的五步来反应:(了解)a、双链DNA片段与受体菌细胞表面特定位点结合;b、位点上DNA分解,形成DNA片段;c、双链DNA的一条单链逐渐降解,同时另一条单链逐步进入细胞内;d、进入细菌体的DNA单链与受体菌DNA同源区段配对,接着受体DNA相应单链片段切除,并被 外来DNA取代,形成杂种DNA区段(实质就是基因重组);e

3、、受体菌DNA通过复制杂合区段分离成两个;其中有的类似供体菌,细胞分裂后,就成为转化因子。培分f R)养别f RRr 入s 二、艾弗里实验(体外转化)1、实验过程多糖DNA:实验结果:S型细菌的: :DNA使R型细菌发生: :转化,而其它物质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脂质蛋白质DNA+DNA水解物 实验证明转化率与供体菌细胞的DNA纯度有关,DNA越纯,转化率也就越高。如果事先用DNA 酶降解供体菌细胞中的DNA,那么转化作用就不复存在。型提取、分离细菌(此步是实验的关键,依据)2、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这 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4、。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 活性物质一“转化因子”。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T2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TH 、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第二步: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第三步:搅拌使细菌外面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细胞分离 、以上实验结果说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没有进入细菌细胞内。3、实验结论: 直接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间接证明:A、DNA能够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维

5、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B、DNA能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从而能够控制新陈代谢过程和性状 四、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实验结论: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因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考点二、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I .A腺哼岭G鸟嘯峥C胞喇症一、DNA的结构1、DNA的组成元素:2、DNA的基本单位:3、DNA的结构:C、H、0、N、P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五、小结:细胞生物(真核、原核)非细胞生物(病毒)核酸DNA 和 RNADNARNA遗传物质DNADNARNA 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 f构。

6、 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 = T; G三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4、DNA的特性: 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排列种数:4n(n为碱基对对数) 特异性:每个特定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5、DNA的功能:携带遗传信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6、与DNA有关的计算:在双链DNA分子中: A=T、 G=C 任意两个非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且等于全部碱基和的一半例:A+G = A+C = T+G = T+C = 1/2 全部碱

7、基二、DNA的复制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2、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I前的间期3、场所:主要在细胞核4、过程:(看书)解旋合成子链子、母链盘绕形成子代DNA分子5、特点:半保留复制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7、条件: 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 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 能量:ATP 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8、DNA能精确复制的原因: 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9、意义:DNA分子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从而确保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10、与DNA复制有关的计算: 复制出DNA数=2n

8、 (n为复制次数) 含亲代链的DNA数=21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考点三、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A腺卩票吟G鸟卩票吟C胞囉睫U尿囉噪一、RNA的结构:1、组成元素:C、H、0、N、P2、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4种)3、结构:一般为单链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主要在染色体上三、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1、转录:(1) 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注: 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2) 过程(看书)(3) 条件:模板:DNA的二条链(模板链)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能量:ATP 酶:解旋酶、RNA聚合酶等(4) 原则:碱基互补配

9、对原则(AU、TA、GC、CG)(5) 产物:信使 RNA (mRNA)、核糖体 RNA (rRNA)、转运 RNA (tRNA)2、翻译:(1) 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 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2) 过程:(看书)(3) 条件:模板:mRNA原料:氨基酸(20种)能量:ATP酶:多种酶搬运工具:tRNA 装配机器:核糖体(4) 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贝V(5) 产物:多比链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基因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二6: 3: 1 考点四、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通过控制酶的合

10、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中心法则复转录(dna逆转录复制JRNA翻译*蛋白质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考点五、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计划:完成人体24条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的遗传作图、物理作图、和全部碱基的序列测定。 意义:可以清楚的认识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极其相互关系,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具有重要的意义。考点六、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1. 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有转化因子的存在,但不能确定转化因子是谁(P53积极思 维)2. 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3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

11、菌实验,使人们才确信DNA是遗传物质(P55积极思维)4通过研究分析发现: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考点七、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1. 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 基排列在内侧3.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具有一定的规律: A (腺嘌吟)一定与T (胸腺嘧啶)配对;G (鸟嘌吟)一定与C (胞嘧啶) 配对。碱基之间这中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考点八、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l)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1、多样性

12、:遗传信息蕴藏在四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 DNA分子的多样性2、特异性: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2)DNA、基因和遗传信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遗传信息蕴藏在DNA上的四种碱基排列顺序之中。考点九、DNA分子的复制(1)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及特点1、过程:DNA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这一过 程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随着染色体的复制 而完成的。2、复制开始时,DNA分子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 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做解旋。然后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

13、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细胞中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 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随着模板 链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也在不断的延伸。同时,每条新链与其 对应的模板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分别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3、特点:复制结束后,一个DNA分子就形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通过细胞分裂分配到子细 胞中去。(2)DNA分子复制的实质及意义实质: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 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的进行。 意义:DNA分子通过

14、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学生的成败就是教师的荣辱!第5页(3)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1、转录:RNA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过程。2、转录过程:转录开始时,DNA分子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 链解开。然后以解开的DNA分子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细胞中游离的四种 核糖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模板链互补的RNA链。RNA合成后被释放出来, 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原DNA分子恢复原状。n輛W说口、人眄I也怕3、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4、翻译过程:(l)RNA合成后被释放出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核糖体沿mRNA移动阅读密码子, 当阅读到起始密码时翻译开始。tRNA将密码子对应的氨基酸转运到核糖体中,氨基酸在核糖体中发生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直到 核糖体阅读到终止密码时翻译结束。翻译结束后,多肽链释放,mRNA解体成单个的核糖核苷酸。遗传的分子基础高考真题演练翻评(2015安徽卷,4, 6分)Q0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0 RNA)是一条单链RNA,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后,Q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