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导学案人教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7996379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导学案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导学案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导学案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导学案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导学案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导学案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导学案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沁园春雪 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默写。2、理解诗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3、领会本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4.学习情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及诗歌鉴赏的方法。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自由朗读全词,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沁园春 莽莽 妖娆 分外 稍逊 数风流人物 今朝2.解释下列词语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折腰 : 妖娆: 文采: 风流人物 :3.读课文,理解本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4. 这首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但上下两片各有侧重,上片侧重哪种表达方式?下片呢? 课堂探究5.试按对景色的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的脉络,把上片分为三个层次。 6. 你认为哪些句子最能体现

2、豪迈,奋发的气势?为什么? 7.上片运用了哪些修辞? 8.试归纳文章主题。 9.阅读词的下阕,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诗句“稍逊风骚”中“风骚”原指_,句中指_。(2“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风流人物”指_,全句表达的感情是_。(3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4依次写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姓名_、_、_、_。选择其中一个简述你对他的看法。(5体会“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的“略”和“稍”的准确性_。 当堂检测(一)阅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回答文后问题。沁园春长沙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

3、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_2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_、_。其作用:_3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_4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一个“_”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写景层次分明:_、_、_、_,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请仔细体会揣摩。5

4、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_作用。6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_7结尾三句,如果让你写一段话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你会怎样写?_(二)达标测试、基础知识1给加点的字注音:沁园春( ) 莽莽( ) 红装素裹( )折腰()略输()稍逊()成吉思汗()今朝()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红 zhung 素裹()顿失 to to()江山多 jio() 一代天 jio()、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1930年2

5、月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题目是_。2这首词与沁园春雪都描写了雪景,都有_的气势,_的风格。3从表达方式上看,这首词上阕_,下阕_,而沁园春雪上阕写景下阕议论。这首词写的是_景,沁园春雪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在气势上比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略胜一筹。4这首词描写_的一个场景,表现_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沁园春雪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_,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_。沁园春雪学案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各族人民的领袖和导师,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诗人。毛泽东的诗题材多样,大都与革命或建设密切相关,表现了无产阶级的

6、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等主题。它充分展示了作者丰富的特别是豪放的思想情怀,真切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阶段的动人风貌。毛泽东的诗词对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的 浪漫主义两种创作方法都有成功的运用。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 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3承上启下

7、。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1.略2. 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 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大河上下:黄河的上上下下。折腰;鞠躬,倾倒。妖娆:娇艳美好。文采:与“风骚”同意,本指词藻。文章里指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力业的人物。1. 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副雄伟壮观的雪景,使人并不感到冷,反而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感觉。感受到作者要建立一个新中国的雄心壮志。整首词情由景生,议由情发。2. 上片侧重于写景,下片侧重于抒情,议论。1. 第一层:“北国风光-万里雪飘”;第二层;“望长城内外

8、-欲与天公试比高”第三层;“须晴日-分外妖娆”2. “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写出了一种雄浑的气象,豪迈的气势。诗人站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白雪覆盖的群山蜿蜒曲折,伸向远方,仿佛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一座座披着白衣的丘陵;仿佛一只只白象在奔驰。前者舒展优美,后者奔腾壮丽;二者又都有奔放活泼的气势,显得神采飞扬。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就更有一种奋飞的气势和竟争的活力。3.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运用了夸张,对偶的手法;“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比喻,夸张,对偶,拟人的手法“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运用了借代,拟人的手法。4. 本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

9、,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下片评古论今,抒发了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自豪之情。全诗热情洋溢,风格明朗豪放。1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文学才华2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对无产阶级革命者和人民大众的赞美之情。3D4嬴政 刘彻 李世民 赵匡胤简述看法(略)5“略”“稍”都是程度副词,“略微”“稍微”的意思。在句中分别修饰“输”和“逊”,表示程度较浅,并非一概否定,而是在肯定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具有很强的分寸感。1.上阕:通过湘江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对往昔斗争生活的回忆,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号召人们发扬勇敢无畏的精神

10、,坚定无产阶级立场,为了民族的解放,担当起“主”中国革命“沉浮”的历史责任。2观看大自然景色的季节 地点 在内容上显示了诗人在激烈斗争的风暴中昂扬豪迈的革命风度和坚韧刚毅的英雄气概,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也以“独立”与下文的“百舸”遥相呼应映衬。3示例:命运交响曲因为这首曲子充满着与命运抗争的豪情与力量,这与本词的意境情感相类似。4看山 江 天 水 5承上启下的过渡 6“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7大家肯定记得当年我们革命青年激流勇进,一往无前,力挽狂澜的豪迈气概;肯定会记得当年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让我们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坚定革命立场,为了使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担当起“主沉浮”的历史重任吧。(能答出大意即可)1qnmnuzhshxnhnzho2装滔滔娇骄1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2雄壮、豪放3写景、叙事、南国雪4行军、工农红军、祖国山河的壮丽、豪情壮志。1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大家下载后可以自行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