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上 期末试卷分析1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799498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2010上 期末试卷分析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09-2010上 期末试卷分析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09-2010上 期末试卷分析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09-2010上 期末试卷分析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09-2010上 期末试卷分析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9-2010上 期末试卷分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2010上 期末试卷分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学校2009-201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分析及总结我校根据县教育局教育科的时间安排,我校于2010年1月18日-1月22日认真组织中小学各学科期末测试。各年级各学科教师并进行了试卷分析。现就本次考试得失情况作如:总体情况:本次测试从小学到初中总体效果良好。但五年级语文、初一英语较弱。初二数学总体水平在区点较好。一、试题分析:1、从整体上看本次各学科试题难度适中,内容不偏不怪,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精神。有利于考察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1

2、)强化知识体系,突出主干内容。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今后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本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保证了较高的比例,并保持了必要的深度。(2)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本次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填空、选择、解决问题等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应用价值。(3)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作为当今信息社会的成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知识载体,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3、的能力。(4)设开放题目,展现个性思维。本次试题注意了开放意识的浸润,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2、各科难易度分析:从语文学科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内容不偏不怪,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客观性和主观性试题的分布,难度螺旋式上升,突出了学科特点。从数学学科上看合理安排主客观试题的比重,控制题量,内容定位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思维水平的考察、对探索规律过程的关注试卷注意联系实际创设问题背景,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从英语学科上看在注重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读、写”技能考核的同时,突出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符合课标要求。试题结构严谨,题量适当,

4、题型设计及分值分布合理,基础知识考查较为全面。“难易程度适中,呈明显梯度。 从物理学科上看重视对考生物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强调了最基础的物理知识,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对考生科学素质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考查。突出了物理学科的特色,重视和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但从总体上看,难易程度适中。从化学学科上看总体上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没有偏题、怪题和高难度题。强化了实验考查,题型设计较合理。难度适中。2、试卷中的不足对于初中部而

5、言,本次考试分为成都市调研题及县调研题,相对而言,成都市调研题既重视考察学生基础知识能力又重视考察学生的应用拓展能力。而县调研考试题各学科偏重于考察学生基础知识能力,难度不大,适应山区的学生,但尽管如此,对于山区大部分学生来说,双基训练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考试中反映的主要问题 a、部分科目优生率偏低。本次各学科(除初二数学外)试卷难度不大,学生容易得到基本分,但看成绩不尽人意;因此,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的转化提高工作,大面积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任务依然艰巨,如初一英语、五年级语文。 b、“双基”教学还有一定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如何在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同时,有效安排学生的活动和技能训练,强化目标

6、意识和反馈意识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如初三语文。 c、解题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不够答卷时表达和解释不规范、不准确、部分学生书写有待规范。集中体现在中小学语文、数学学科。d、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没有认真解读,考前的复习和平时的教学还大量存在弱化过程,学生没有形成知识的体系,活学活用的能力弱。教师关注少的方面,失分还是比较严重的。e、对薄弱学科的原因分析 :我校的薄弱学科主要是英语和数学,A、B卷失分严重,特别是B卷。基础知识不扎实,“双基”教学还有一定在数学方面,学生不能进行数与形的结合,不善于把数学知识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应用问题”依然是教与学中的难点,在英语上学生语汇量不够。学生得分率相对偏低

7、,体现在听力、阅读上,失分比较多。师生共同协作少,学生平时练习训练过少,知识的结累不够。学习行为习惯不好,学风不浓,学习兴趣没有充公调动起来。另外,我校大部分师生对非工具学科在认识上不到位。成绩相对来说不理想。三、整改措施:1、立足教材,扎根生活。认真钻研教材,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夯实基础知识,又要紧密联系生活2、重视过程,培养能力。结果重要,但过程更重要。能力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发展的。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针对学习弱势群体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3、加强基础,强化习惯。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精选试题,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不定时地进行检测、评估、矫正。同时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仅靠简单的解题和考前训练,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日积月累才能形成,各学科要巧设开放题目。4、教学评价体系要细化。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在培优方面,加在力度,力纠部分学科无优生的现象。 5、加强教研,提高整体水平。依靠教科研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要通过听课、评课、集体备课,走出去请进来。任课教师强化课堂纪律,以及学生学习规范的管理。加强对各学科的教学监管。学科间协同作战,杜绝学生偏科现象。xx学校教导处2010-1-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