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题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7994468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人:江苏邳州市教研室 孟凡军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得分 阅卷人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擎天(qn) 枯涸(h ) 炫耀(xun) 爵士( ju ) B、泯灭(mn ) 霎时(sh) 称职(chn) 滑稽( j ) C、猝然(cu ) 静谧(m ) 栖息( q ) 陛下( b ) D、肥硕(shu) 匿笑(n ) 唱和( h ) 踉跄(qing)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心翼翼 庞然大物 花枝招展 问心无槐 B、昂首挺立 勇往直前 苦心孤旨 一叶孤舟 C、历历在目 黯然缥缈 海市蜃楼

2、 恍然大悟 D、随生附和 骇人听闻 女娲造人 神通广大 3、自习课上,周明被一道数学题难住了。他很想问同桌正在读书的数学尖子赵聪,而赵聪不喜欢别人在他读书时干扰他。周明怎么说才能既达到目的又不引起对方的不满呢? (2分)周明说: 4、读下面一则轶事,诗人的回答表现了什么()(2分) 一位著名的诗人在只容一个人通过的小路上,与一个怀有敌意的批评家相遇。那个批评家蛮横地说:“我从不给疯子让路!”诗人退到路边,说:“我恰恰相反。” 、表现了诗人的宽宏大量、表现了诗人的高雅风度 、表现了诗人的反击艺术、表现了诗人的自命清高 5、一学期来,你应该读了一些古今中外名著吧,请从中选择一本,完成下列问题。(4

3、分) 书名: 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 他(她)所经历过的典型事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该典型事件所体现出的该人物的性格特点: 6、默写填空(8分) (1)子曰:“岁寒,_。” (子罕) (2)_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3)旧时茅店社林边, 。(辛弃疾西江月) 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得分 阅卷人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7、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题。(6分)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

4、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几处/早莺/争暖/树 B稻花香里/说/丰年 C断肠人/在天涯 D海日/生/残夜 这首散曲的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3分) 答: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1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 )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9、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称谓。(2分) 尊君在不 尊君: 君与家君期日中 家君: 10、翻译下列句子。 (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1分) 译文: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分) 译文: 11、 “无信”“无礼”表现在哪些地方?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 答: 12、 友人已认错了,元方仍“入门不顾”,这是否也是“无礼”?请说说你的理由。(2分) 答: 得分 阅卷人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6、317题。(10分)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

7、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

8、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3、第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

9、?为什么?(2分) 答: 14、第段中提到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其实,“资源短缺”的表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说明?(2分) 答: 15、文中能替换第段画线句中“妥善地”一词的语句是 (2分) 16、第段中画线部分运用了_ 、_ 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的重要性。(2分) 17、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去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的理解。(2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3题。(12分) 母亲的诗 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是今天,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打开电脑写这篇教学设计文章时,竟忽然觉得,母亲似乎写过一首诗。 十多年前,我上小学。冬天,家乡铺天盖地下了一场雪。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 田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把我家的门窗撞得哗啦啦地响。吃罢早饭,我背上书包上学去。打开房门,一股袭人的寒气迎面扑来,顿时让我打个寒噤。我赶紧把门撞上,哆哆嗦嗦地说:“哎呀,好吓人的风雪哟!”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缩头缩尾的样子,瞥我一眼, 深情地说:“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