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7993051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农业委员会22X年工作总结 一、202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为总抓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造农业“三大版块”,持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力加快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农村重点领域各项改革不断深化。1-9月份,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02元,增长9.1%;已完成对上争取资金1.6亿,超额完成我委本级年度目标任务300万元。 (一)农林牧渔业发展总体向好 .抓稳抓紧粮食生产能力。落实产量稳定、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良田、良种、

2、良法、良制、良机配套为重点,以高产示范田建设和技术集成配套为支撑,开展粮食绿色增长模式攻关。年初印发了*市粮食绿色增产模式公关示范行动方案。夏收粮油7569万亩,其中油菜3.52万亩,产量为5.8万吨;小麦3.97万亩,总产12.9万吨;秋粮在地面积约11万亩。受严重洪涝灾害影响,通过各级农业部门的抢收抢种、改种补种,最大限度降低农业受灾损失,预计全年粮食总产约0万吨。 2.“菜篮子”工程稳步提升。坚持以“稳定蔬菜生产、保障菜篮子供应,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稳定蔬菜生产。全市蔬菜播种面积22万亩,产量2万吨。继续实施1500亩“伏缺期”蔬菜种植补助项目,累计生产各类无公害绿叶蔬菜50多

3、吨,做到“伏缺”期蔬菜不断档、不脱销,价格不快速上涨。今年创建了省级蔬菜标准园1家。 3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大力推进畜禽绿色健康养殖,今年首次开展市级畜禽养殖示范场项目5家,申报了部级示范场1家、省级示范场1家,为家企业争取到80万元省级畜禽标准化创建补助资金。目前,全市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超过85%,家禽规模化比重在0%以上,牛羊全部实现规模养殖,并已全面完成禁限养区划定工作。扎实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共免疫禽流感656.万只,猪口蹄疫合成肽免疫.4万头,猪瘟免疫3.66万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24.46万头、牛羊口蹄疫免疫.1万头,羊小反刍兽疫免疫08万头。 .渔业经济健康发展。草

4、拟了关于加快*市现代渔业发展的意见,业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并原则通过,现代渔业发展规划正在编制中。开展了个稻田综合种养试点示范,继续在15家水产养殖单位实施标准化鱼塘建设项目19亩;4家养殖企业申报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家部级健康养殖示范场参与复查;月份,*大闸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认证。目前,全市水产养殖面积4.万亩,预计全年总产量11.5万吨,增长1.%,渔业一产产值预计达5亿元,增长5%。共投放各类鱼种140吨,生产各类水产苗种5亿尾。 5.农机化水平日益提高。实施了个农机化服务组织推进工程项目,开展了2个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1个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和1个水稻

5、育插秧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强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落实,X年实际可使用资金2.7万元,已发放补贴资金16.1万元,受益农户985户,占可使用补贴资金7.6%,拉动农机装备投入505.7万元。预计到年底,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026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7.5%;新增农机具160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130台,大中型拖拉机340台;农作物机播面积106.58万亩,机耕面积2.1万亩,机收面积19.8万亩。 (二)农业安全服务意识显著增强 1强化新技术推广示范。实施了202年常规粳糯稻新品种展示示范项目,召开了小麦新品种展示示范现场会,加快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开展肥料定点调查

6、和无机混合肥料登记初审季配方施肥,设立60个调查点,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完成了午季作物组土壤重金属污染钝化剂比较试验和9个国控点标志牌布设工作;加快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共开展病虫草害防治1100万亩次。 2.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推广增施有机肥、生物防治等实用技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坚持从源头抓起,严格控制用药、用肥,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加强质量监督监测,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目前,已抽检蔬菜00余批次,蔬菜农残检测合格率达99.9%;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2次,检查水产养殖企业个,抽取水产品检查鱼样个,合格率100。 3.强化农业安全生产措施落实。

7、一是狠抓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全年共开展农机安全宣传3次,发放宣传资料60余份,制作横幅标语51条,给农机手发安全生产短信800余条,出动宣传车10余次;开展了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打非治违”活动,严厉打击各类农机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农机作业安全畅通;同时,强化农机安全源头管理,依法将市辖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入户登记和驾驶操作证件办理两项行政许可下放到区。二是加大渔政监管力度。严格落实长江禁渔期制度,共发放禁渔传单22X余份,出动渔政执法船5个航次,销毁网具条,取缔迷魂阵20道,地笼网600余米,查处电捕鱼案件起,有力保障了禁渔秩序。积极推进渔船检查工作力度,保证检验质量,目前已年检渔船9艘,年检率

8、达9.3%。完成了20年度渔船燃油直补工作,共发放机动捕捞渔船530艘,机动养殖船10艘,发放渔船油补资金80万元。认真开展了渔船安全生产检查和督查工作,共开展检查督查19次,到目前为止渔业安全生产零事故。三是强化畜禽行业监管力度。开展动物卫生监督,共22个车次2人次参加,对个养殖场进行了检查。加强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力度,共处理3134头。加快推进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电子出证工作,全市共设有1个电子出证点。加强生猪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管,强化屠宰环节风险物质监测,印发了关于2X年生猪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督检测方案。开展了生猪屠宰监管“扫雷行动”,依法打击各种私屠滥宰以及违规经营私屠滥宰猪肉的

9、违法犯罪行为,杜绝未经定点屠宰的不合格猪肉流入市场,净化我市的猪肉市场经营秩序。 (三)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在年初农业部发布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结果中,我市得分74.58分,在全省1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位居第一。近期农业部授予0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返乡农民工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称号,我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榜上有名,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示范区。 2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止10月底,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4家和765家,分别新增80家和181家;省级龙头企业家,市级龙头企业07家,产业化联合体9家。新增省级示

10、范家庭农场7个、省级示范合作社3个,分别达3个、3个。 3.“三品”认证工作快速推进。截止目前,有效期内无公害企业44家,产品126个;有效期内绿色食品企业13家,产品1个;有效期内中绿华夏有机食品家,产品7个。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19个(其中国家级个),*县*镇*村(苗木)新获农业部第六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全市农业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2个。安徽永兴岛生态农业公司在第十一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参展的“那时候”牌中华鳖获展会金奖。 .积极申报项目为农企发展做好服务。认真落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实施以奖代补政策,积极争取总投资30万元的义安区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并通

11、过省评审,已上报农业部。简化了农业企业小额贷款办理程序,全年各商业银行共发放各类农业贷款1亿元以上;完成农业企业小额信用贷款6家计200万元;帮助*正强禽业公司开展专项基金申报并获得批准,基金额度达400万元。 .积极支持农业物联网及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强与中国邮政(*)等公司全方位的战略合作,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与中国邮政(*)公司落实已签订合作项目,力争使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于“邮乐农品*馆”。预计202X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亿元。同时,进一步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全市共培训10人(县培训3人、义安区培训1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0%;

12、评选出30名市级农民创业带头人。 (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效明显 1加快“创森”步伐。年初印发了关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02X年宣传工作等任务分解表的通知,在市广播电视台、*日报社等新闻媒体上,对全市绿化造林成果进行实时跟踪宣传,并定期在*日报、铜都晨刊上刊登创森宣传标语。中国绿色时报系列报道及短信宣传已着手开展。市创森办编制信息简报六期。以“三上”、“四创”、“五进”工程为抓手,持续实施森林增长和绿化提升工程,截至1月底,创森重点造林绿化项目完成新增和提升绿化面积666.43万平方米,其中新增绿化面积5.65万平方米,改造提升绿化面积138.76万平方米。 .森林增长工程顺利完成。据秋季植

13、树造林自查统计,全市22X年完成人工造林28594亩,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其中验收合格(保存)面积21085亩,因灾受损750亩;全市森林长廊示范段建设完成734公里,省下达任务为15公里。新种植油用牡丹1308亩。*县、义安区省级森林城市已完成创建、自查工作,并按照要求申请省林业厅考核验收。创建省级森林城镇个、省级森林村庄19个。全市参加植树人数达92.7万人,植树株数2336万株,新建义务植树基地12处,总面积330亩。 3.三线三边绿化提升效果显著。据秋季自查验收结果,我市“三线”线路绿化97.9公里,补植株数16.2万株,新建林带.4公里,扩建林带9公里;“三边”新造林36亩,其中石

14、质山造林353亩;城镇新造林200亩,村庄新造林4亩,四旁植树694万株。 .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启动编制全市湿地保护与利用建设规划,严格公益林采伐和林地征占用审批手续,将202年公益林补助资金507万元拨付县区,启动林地年度变更补充调查工作。开展了第三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全市现有古树名木共计922株,其中名木5株,一级古树1株,二级古树株,三级古树844株;古树群7个。 .加大林业行政执法。目前,我市森林公安处警24起,受理林业行政案件5起,罚款3.347万元;共接处森林火警75起,由于指挥得当、处置及时,未发生较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接到野生动物救助电话2起,放生被救助野生动物9起。

15、开展“雷霆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等涉林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禁毒种毒铲除工作”等专项行动中,全市共投入警力5人次,车辆51台次,开展集中宣传3次,集中巡护清查各类市场4次,清查整顿6次,有效维护了全市森林治安秩序。 (五)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 20X年,全市重点培育建设4个中心村(省级25个、市级18个)。截止目前,5个省级中心村完成投资1927.9万元,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实现了村庄整洁、水清、有序、村美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规划布局上,完成了25个省级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同时,县区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对现行的村庄布点规划进行修定完善,确保布点建设的中心村成为未来农村人口的永久居住点。建设方式上,开展以“三清四拆一改”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和管理创新,突出示范社区、垃圾污水处理、沟渠塘水系整治、村庄绿化及道路综合示范带等为重点。项目完成上,全市2个省级中心村安排建设项目367个,计划投资16.5万元,目前共开工项目6个,开工率0%,完成投资11927.9万元,全面完成了建设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