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敷设施工方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799219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缆敷设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光缆敷设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光缆敷设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光缆敷设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光缆敷设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缆敷设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缆敷设施工方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1、总则2、编制依据3、施工工序4、施工方案5、光缆敷设6、光缆线路穿越7、光缆线路穿越&施工人员及设备1、总则本段光缆线路为XxX工程B标段,全线水平长约25.7km,采取与管道同沟的敷设方式。在管道采用定向钻的东苕溪地段,光缆线路采取架空敷设的方式。4.1 2、编制依据(YDJ14-91)长途通信名线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J6-84)长途通信干线光缆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2002-92通信工程建设环境环境保护技术规定(YD5039-973、施工工序光缆单盘测试光缆线路测量光缆配盘光缆敷设4、施工方案光缆单盘测试:根据长途通信干线光缆数字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暂行技术规定,对单盘光缆的光纤

2、进行测试。4.2 光缆线路测量:对光缆线路走向进行实地勘测,对单盘光缆通过的地形地貌及穿越路段做好相应施工准备。4.3 光缆配盘光缆配盘选用2km因此每2km要做光纤和光缆的接续,同时光每缆敷2km,要进行检测一次。光缆接头应安排在地势平坦和地质稳固的地方,应避开水塘、河渠、沟坎、道路等施工、维护不便的地点。施工中根据地形需要灵活调整。光缆接续处要实现挖好接头坑,接头坑位于路由前进方向的右侧,坑底应平整无碎石。光缆接续应使用专用熔接机进行,中继段内一根光纤接头损耗平均值应小于0.06db/个光缆接头采用密封防水结构、防腐蚀的接线盒,完成接续的接线盒埋在接头坑里,接头盒上盖水泥盖板保护。每个接头

3、处,光缆预留长度不小于12m以备日后维修使用。5、光缆敷设敷设光缆时以首站方向为A端,末站方向为B端,与管沟同沟敷设,依次布放。光缆与管道平行放置,与管位间距为300m深度与管子顶部平齐:一般地段其敷设位置位于介质流向(湖州一杭州)的右侧。其埋深应符合下表要求:序号敷设地段及土质埋深(m1普通十、硬十1.22半石质(沙砾石、风化石等)1.03全石质、流砂0.84市郊、村镇1.25市区街道1.06穿越铁路(距道渣底)、公路(距路面)1.27农田排水沟(沟宽1m以内)1.28沟、塘、水塘1.2上面回填300mniffl沙或细土,上敷光缆标志带。布放光缆时,光缆有缆盘上方放出并保持松弛弧形,光缆布放

4、过程中严禁扭转、打小圈、浪涌等现象。光缆一次牵引长度一般不大于1000m超长时应采取“8”字分段牵引或中间加辅助牵引。布放光缆过程中,光缆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安装固定后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0倍。施工中严禁因受力过大而使光缆出现断面变形、屈服破坏等。光缆敷设24小时后,应用CTDRM试仪进行检测。光缆敷设72小时后,应用摇表测试金属护套对地绝缘电阻,应不小于出厂指标的1/2。光缆必须平放于沟底,不得腾空和拱起。光缆敷设在坡度大于20度,坡长大于30米的斜坡上时,宜采用“S”形敷设或按设计要求的措施处理。布放过程中或布放后,方兴未艾及时检查光缆外皮,如有破损应立即修复。6光缆线路穿越

5、:穿越地下光缆时,最小间距为0.5米。与地下管道交叉穿越时,最小间距为0.5米。穿越线路构筑物时采用预埋DN50钢管方式对光缆进行保护,严禁光缆受外压力变形。顶管穿越公路、铁路时,光缆吊挂在混凝土套管顶部,光缆采用套管保护,保护套管伸出套管两端各0.5米。其中光缆保护套管采用DN50镀锌焊接钢管。大开挖穿越公路、河流、沟渠时,光缆采用套管保护与管道一起穿越,保护套管采用DN100镀锌焊接钢管。保护管内穿放两根36PVC管子,保护管长度长于沟外沿0.5米。7、通信标石:在直线段市区每隔200米、郊区和长途每隔250m设置普通标石,在光缆接头处、转弯处、过河过路等处也设置普通标石。在检测光缆内金属护层对地绝缘、电位的接头点设监测标石。标石沿光缆前进的方向(长兴一杭州)编号。标石埋在光缆正上方。标石埋深600mm出土400mm&施工人员及设备:施工人员序号人员人数1队长12现场技术13工人10合计12施工设备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备注1穿线器1架2拖光缆炮车1台3架机1对4摇表1台5专用熔接机1台6CTDF测试机1台7对讲机3对8施工运输车辆1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