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生物联考质检卷精编5遗传定律含解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7988664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生物联考质检卷精编5遗传定律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高考生物联考质检卷精编5遗传定律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高考生物联考质检卷精编5遗传定律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高考生物联考质检卷精编5遗传定律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高考生物联考质检卷精编5遗传定律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高考生物联考质检卷精编5遗传定律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生物联考质检卷精编5遗传定律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遗传定律1.人类ABO血型和基因型如下表所示。某对夫妻血型分别是B型和O型,后代的血型可能是( )基因型IAIA或IAiIBIB或IBiIAIBii血型ABABOA.O或BB.A或ABC.B或ABD.A或B2.一种长尾小鹦鹉的羽色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和控制,其中基因控制产生蓝色素,基因控制产生黄色素,蓝色素和黄色素混在一起时表现为绿色。两只绿色鹦鹉杂交,出现绿色、蓝色、黄色、白色四种羽毛的鹦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亲本两只绿色鹦鹉的基因型不同B绿色个体都为杂合子C黄色个体自由交配,后代蓝色个体中纯合子占1/2D中蓝色个体和黄色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自色个体占1/93.果蝇的

2、灰身、黑身由等位基因(A、a)控制,等位基因(B、b)会影响雌、雄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黑身雌果蝇与灰身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现型及数量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果蝇灰身黑身深黑身雌果蝇(只)15149-雄果蝇(只)1482628A.黑身为隐性性状,B、b基因中使黑身果蝇的体色加深的是bB.亲代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C.F2灰身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5/6D.F2中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3中深黑身果蝇占1/324.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3、。关于基因型为和的雌雄果蝇杂交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若产生基因组成为Bbb的三体果蝇,可能是母本或父本减数分裂异常B.若产生性染色体为XX的白眼雌蝇,可能是父本发生染色体片段的缺失C.若产生性染色体为XY的红眼雄蝇,可能是母本基因突变或父本发生交叉互换D.若产生性染色体为XXY的白眼雌蝇,可能是母本减数第一次或第二次分裂异常5.如图1是某家庭遗传系谱图,4是患者。图2表示图1中4个个体的基因检测结果,字母a、b、c、d分别对应图1中的1、2、3、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3的致病基因来自2C.3与一正常人婚配,其后代正常的概率是1/2D.致病

4、基因的长度小于正常基因的6.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C.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直接证明了演绎推理的正确性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7.下面甲图为某动物的一对性染色体简图。和有一部分是同源区段(I片段),另一部分是非同源区段(II1和ll2片段)。乙图为该动物的某些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可以代表人类性染色体简图B.该

5、动物种群中位于II1和II2片段上的基因均不存在等位基因C.不考虑基因突变等因素,乙图中ABC肯定不属于II2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D.甲图中同源区段I片段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无关8.某品系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有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如图所示),A对a显性,B对b显性,A或B纯合都致死,且A基因所在的大片段发生倒位,抑制2号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该品系称为平衡致死系。请回答问题:(1)2号染色体发生大片段的倒位属染色体属于_变异, A、a与B、b的遗传_(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2)该平衡致死品系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其后代的基因型有_种。(3)已知果蝇X

6、染色体上还有控制红眼(W)和白眼(w)的基因,用上述平衡致死品系中的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作杂交,F1都是红眼果蝇,F1雌雄果蝇杂交,F2中卷翅星状眼红眼雄果蝇的概率是_。(4)科研人员用射线处理野生型雄性果蝇(aabbDD),研究其对2号染色体上另一显性基因D的致突变作用。射线处理后使之与平衡致死系的雌果蝇(AaBbDD)杂交,在F1中挑选卷翅雌雄果蝇相互交配,观察F2的性状分离比,其过程如下:若F2中正常翅果蝇占_且无新表型出现,说明射线处理未能导致基因突变。若F2中卷翅果蝇占_,说明射线处理导致D基因发生了隐性致死突变。若F2中出现新表型,且新表型个体占_,说明射线处理导致D基因发生了隐

7、性突变。9.图1中甲乙是两个家庭不同遗传病的系谱图,图甲中3号和4号为双胞胎,图乙中II-4无致病基因,甲乙两病分别由A、a基因和B、b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中若I-3、II-4为异卵双生,则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 若II-3、II-4为同卵双生,则二者性状差异来自_。(2)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 III9的初级卵母细胞中有_个 致病基因。(3)两家互不携带对方的致病基因,若乙家庭III-8与甲家庭中II-4婚配,所生子女中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4)III-8患病的旁系血亲有_。(5)图l乙中III0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2,细胞内基因

8、结构和种类未变化,表现型正常,但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3,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有_。A.图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该选择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III-10产生的精子类型有6种D.图乙中的III-10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10.果蝇的眼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A和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T、t,当t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上述三对基因独立遗

9、传。现有一只纯合红眼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代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代的表现型及数目如下表所示。红眼(只)粉红眼(只)白眼(只)雌果蝇45150雄果蝇451540(说明:不出现等位基因的雄果蝇按纯合子考虑;雌雄性别易区分。)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体内合成红色素不可缺少的基因是_,该基因位于_(常/X)染色体上。(2)代的雌雄果蝇的表现型为_,代雌果蝇可产生_种类型的配子。(3)代中纯合的红眼雄果蝇占_。(4)实验室现有一群粉红眼雌雄果蝇且雌雄比为1:3,是一对粉红眼雌雄果蝇杂交的全部后代。欲通过杂交实验测定其中一只粉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请写出比较简捷杂交实验方案的实验思路,并预测结

10、果得出结论_。11.现代栽培稻(2n=24)相对普通野生稻丢失了大量优异基因,如抗病、虫、杂草及抗逆基因等研究人员发现某野生水稻(甲)8号染色体上具有耐冷基因A,4号染色体上有抗稻飞虱基因B,而栽培稻(乙)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为隐性基因。将甲、乙杂交,F1自交,用某种方法检测F2群体中不同植株的基因型,发现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如下表:基因型AAAaaaBBBbbb个体数量20110097985201038517(1)对栽培稻乙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定_条染色体上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2)依据数据推测,抗稻飞虱性状的遗传_(填“符合”或“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判断依据是_。(3)重复上述实验

11、发现,F2中基因型为A、Aa、aa的个体数量比总是接近于1:5:4研究人员发现F1产生的雌配子均正常成活,推测可能是带有_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请设计杂交实验检验上述推测,并写出支持上述推测的子代性状及比例。(4)为获取能稳定遗传的抗稻飞虱优良栽培稻,科研人员选取上述实验中F1栽培稻作为亲本进行自交,每一代水稻自交后淘汰不抗飞虱的个体,则子五代中基因型BB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已知人类的ABO血型是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其中A型血的基因型是IAIA或IAi;B型血的基因型是IBIB或IBi;AB型血的基因型是IAIB;O型血的基因型是ii。由题意分析,一对夫

12、妻血型分别是B型和O型,则基因型是IBIB或IBi和ii,所以后代基因型是IBi或IBi和ii。因此,后代的血型可能是B型或O型。故选:A。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绿色的基因型为B_Y_,蓝色的基因型为B_yy,黄色的基因型为bbY_,白色的基因型为bbyy;两只绿色鹦鹉杂交,出现绿色、蓝色、黄色、白色四种羽色的鹦鹉,说明亲本绿色的基因型都是BbYy。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亲本两只绿色鹦鹉的基因型都是BbYy,A项错误;绿色的基因型共有四种,分别是BBYY、BBYy、BbYY、BbYy,含有纯合子,B项错误;黄色个体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YY:bbYy=

13、1:2,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为bY:by=2:1,因此黄色个体自由交配,后代黄色个体中纯合子占(2/3)(2/3)1-(1/3)(1/3)=1/2,无蓝色个体,C项错误;中蓝色个体(B_yy)和黄色个体(bbY_)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bbyy)个体占(1/3)(1/3)=1/9,D项正确。3.答案:ABC解析: A、据上分析可知,黑身对灰身为隐性性状,F2雌果蝇没有深黑身,雄果蝇黑身:深黑身=1:1,故b基因能使黑身果蝇的体色加深,A正确;B、据上分析可知,亲代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B正确;C、F1基因型是 AaXBY、AaXBXb,F2灰身雌果蝇(A_XBX-)中纯合子占的比

14、例=1/31/2=1/6,杂合子占的比例=1-1/6=5/6,C正确;D、F2中雌雄果蝇基因型为(1/4AA、1/2Aa、1/4aa)(XBXB、XBXb、XBY、XbY)产生卵细胞XB:Xb=3:1,产生精子XB:Xb:Y=1:1:2,随机交配,F3中深黑身果蝇(aaXbXb、aa XbY)所占比例=1/41/41/4+1/41/42/4=3/64,D错误。故选ABC。4.答案:C解析:A.由于雌果蝇关于体色的基因型为bb,雄果蝇相关基因型为Bb,所以基因组成为Bbb的三体果蝇的产生可能是精子正常含有B基因,而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产生一个含有bb的卵细胞;也可能是卵细胞正常,只含有b基因,而父本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产生了一个Bb的精子,故A正确;B.由于雌果蝇关于眼色的基因型为,父本基因型为,则产生雌果蝇基因型为,应该是红眼。若产生性染色体为XX的白眼雌果蝇,可能是父本发生X染色体含有R基因的片段缺失,故B正确;C.二者杂交产生的雄果蝇基因型为,应该是白眼。若产生性染色体为XY的红眼雄果蝇,最可能是母本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基因突变。原因红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所以不可能是父本发生基因重组导致的,故C错误;D.若产生基因型为的白眼雌蝇,可能是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