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7987721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申报书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哈萨克马保种项目1.1.2 建设规模:购买种马88匹、建设马舍300平方米1.1.3 建设地点:*市阿不都拉乡1.1.4 项目总投资:65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30万,企业自筹35万元。1.1.5建设单位:*市阿不都拉乡兽医站1.1.6项目负责人:王红胜1.1.7项目建设年限:1年(2011年)1.1.8项目技术支撑单位:地区畜牧科技研究推广中心1.1.9主管部门:*市畜牧兽医局1.2 项目背景保护我国畜禽品种的多样性是保证我国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日趋单一化的品种资源将会使畜禽失去对复杂多样的生态环

2、境的适应力,成为牧业生产的不稳定根源。我国是世界上畜禽品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有地方品种300多个,收入世界“家养动物多样性信息系统(DAD-IS)”的有304个(包括台湾24个)。它们之中许多品种对世界优良品种的形成与发展起了重要的历史与现实作用,这已被世界公认。这些品种资源是我国祖辈劳动人民留下的宝贵遗产!但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我国有50%的地方品种及群体数量急剧下降或消失。处于灭绝或濒危状态的优良地方品种已占20%以上,并且日趋严重。畜禽遗传多样性受到破坏的原因是片面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大量引入外国品种、滥用杂交,国内外营销市场对产品的误导,最终趋势是引入品种取代本国的优良地方品种。丧失

3、的遗传资源无法再生,任何高科技手段也无能为力,这对我国和世界遗传资源都是重大的损失!合理应用引入品种,严禁盲目滥用杂交,更不允许盲目利用引入品种取代本国优良地方种;要有区别地对待我国丰富多彩的畜禽品种资源,尤其对性状独特,产品有相对市场优势,唯没能形成生产规模的地方品种更要采用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2009年自治区畜牧厅下达了牧畜字200936号文件关于公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通知将哈萨克马列入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一级保护名录。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建设是对地方品种资源保护的需要保种工作是当前基因工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随着商品畜牧业的发展,片面追

4、求生产力和产品标准化,已使大量地方品种消失,为少数几个育成品种和杂交种所代替;发展中国家,虽然品种资源丰富,但由于保种不当和盲目引种杂交,造成了原有品种的混杂退化,从而出现了世界性的品种资源危机。本项目对哈萨克马品种资源的保护繁育,使之免遭混杂和灭绝。从而有效的保存了现有哈萨克马品种资源的基因库。2.2项目建设是对哈萨克马进行选育提高,促进其发展的需要哈萨克马是肉乳役兼用的地方品种。本项目建设通过对哈萨克马体型外貌、生产性能、后代的生长发育情况等综合指标进行选育良繁、提纯复壮,经过逐代严格筛选淘汰获得更加优良的后代,以此促进哈萨克马品种的选育及发展。哈萨克马对本地区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耐寒、耐粗

5、饲、抗病能力强、抓膘性能好。具有产奶、产肉、运输和放牧工具等多种用途,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生产资料,是培育高产品种和杂交优势的良好原始畜种。2.3项目建设是当地农牧民养殖的需要加强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是一项意义十分重大的工作,不仅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而且这些劳动人民千百年驯养、培育的畜禽品种,对当地生态环境和饲养条件有良好适应能力并有其特定的遗传性状(如畜种内含各具特色种系,良好的肉品质,独特的产品风味,繁殖率高,抗逆性强等),更宜于当地农牧民规模饲养。2.4项目建设是加快本地哈萨克马繁育的需要*本地农牧民一直都有养马的习惯,尤其有本地繁育的哈萨克马更受广大农牧民的

6、喜爱,是本地农耕、运输、放牧的重要役畜,工作能力较强。但是随着良种发育体系步伐的加快及对保种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哈萨克纯种马迅速减少。因此,为加快推动*市哈萨克马的保种、繁育工作,实施本项目是十分必要的。第三章 品种资源及产区介绍3.1哈萨克马产区概况哈萨克马产于天山北坡、准噶尔西部山地和阿尔泰山西段一带,其中心产区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区。*地区哈萨克马总数约有6 万匹。哈萨克马产区气候,据伊犁直属县市、博尔塔拉、*、阿勒泰等地州的气象资料,年降水量为93.7-512.5 毫米。10的年积温为1307.5-3572。无霜期121-187天。1月份平均气温-22.5-9.3 。7月份平均气温

7、14.4 一25.5。气温35的天数为0-15.5天。气温-20的天数为15.6-91天。哈萨克马产区以山地草场为主。山地草场面积占草场总面积的63.4。产区共有草场4亿多亩,其中优良草场19122 万亩,占47.5% ,缺水草场7191.9万亩,占17.86。主要草场类型有高寒草甸草场、山地草甸草场、山地草甸草原草场、山地草原草场、山地荒漠草原草场、山地荒漠草场、低地草甸草场和平原荒漠草场。牧草种类主要有嵩草、苔草、珠芽寥、狐茅、针茅、狐尾草、鸡脚草、无芒雀麦、看麦娘、早熟禾、老鹤草、糙苏、千叶茂、紫花苜蓿、黄花苜蓿、野豌豆、红豆草、博乐蒿、灰蒿、木地肤、璋味藜、驼绒藜、三芒草、芨芨草、芦苇

8、等。3.2哈萨克马品种形成哈萨克马是在粗放的群牧饲养条件下形成的一个古老地方马种。哈萨克马的主要产区伊犁*地区,自古以来就以盛产良马著称,历史上有过养马业极为兴盛发达的时期。哈萨克马产区,在历史上曾有过多次与外地进行马匹交往的记载,据谢成侠教授在中国养马一书引述祁损士西睡要略记载:“伊犁牧场始自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陆续由阿克苏、乌鲁木齐、张家口等处运到掌生马一万四千零三十三匹”。另外,在历史上元朝派兵远征欧洲后,定居在俄国伏尔加河流域的蒙古族数十万众,在清乾隆年间,重返新疆,分散在昭苏、博州及*各地,可能带回有中亚一带的马种。从上述资料看,哈萨克马的形成无疑是曾受到蒙古马和中亚某些马

9、种的影响,但经过数百年的培育和风土驯化。今日的哈萨克马,已形成为一个具有一定品种特征和特性的,有别于蒙古马和其它中亚马种的地方品种。哈萨克马属于动物界,脊椎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奇蹄目,马型亚目,马科,马亚科,马属,哈萨克马种。3.3哈萨克马品种特征3.3.1外貌特征 哈萨克马具有群牧马的生态特征,乘挽兼用型。体质结实粗糙,结构匀称、骨骼粗实、皮厚毛密,鬃、鬣、尾毛浓密,头中等大,体型较粗重,背腰平直。下颚发达,颚凹宽度适中。颈长短适中或略长,粗厚多直颈,颈肩结合良好。髻甲中等高或略低。胸部发育良好,肩胛适中或稍直,背腰平直、肋骨开张良好。腹部圆大,尻宽而斜,四肢结实,后肢肢

10、势刀状,部分马有外向肢势。系长短适中,蹄中等大小,蹄质坚实,哈萨克马以前躯发育良好背腰肌肉丰满,四肢关节结实为其优点,缺点是后躯发育较差,肷稍大,毛色以骝色、栗色、黑色为主,青色次之,其他毛色更少。3.3.2体尺、体重 哈萨克马的体尺一般大于蒙古马和西南马,与河曲马相近似。据统计公马平均体高为140厘米,体长为144.2厘米,胸围为167.0厘米,管围为19.3厘米;母马相应为133.7,139.5,161.7 和17.3厘米。速力1000米1分17秒2,最大挽力为438.6千克,成年母马屠宰率为53.6%,净肉率为42.1%, 受胎率为90%以上。哈萨克马一般到五周岁后才达到体成熟。3.4哈

11、萨克马生产性能3.4.1役用性能 长期以来,哈萨克马是当地放牧和运输的重要役畜,是牧区的重要交通工具。据统计驮力:骟马20匹,每匹马驮重159公斤,行程(山路)16.75公里,用时平均2小时15分。挽力:3-4匹马拉胶轮大车可载重1800公斤,双套马槽子车可载重1吨,每口工作8小时,可行50-60公里。3.4.2产肉性能 据统计,三岁半的哈萨克母马屠宰率为54.57% ,六岁半和十岁半的母马屠宰率分别为46.48和47.04。3.4.3产乳性能 当地牧民历来有挤饮马乳的习惯。在放牧的情况下*地区哈萨克马每日白天挤奶量可达3.6公斤,按挤乳期120天计算,年产乳量可达432公斤(不包括夜晚由幼驹

12、跟随母马吮食的乳量)。3.4.4繁殖性能 哈萨克马一般在一至二岁时性成熟,三岁时参加配种。在群牧条件下,多采用小群配种方式,每个繁殖母马群有6-10个小群,每个小群的规模,根据公马的配种能力和圈群能力,1匹公马可圈配10-25匹母马。一般配种受胎率可达90% ,母马繁殖力强,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一年产1胎,终生能产驹10-15匹。哈萨克马配种有明显的季节性, 60以上的适龄母马在5-6月配种受胎。平均性周期为19.88士0.61天,发情持续时间为8士0.09天,产后第一次发情时间为5.66士0.32天,妊娠期为346.52士1.27天。3.4.5适应性 哈萨克马在农区、半农半牧区和牧区都有分布。具

13、有适应于大陆性干旱、寒冷气候的特性。冬春季节能在-3O左右的严寒下,在积雪20-30厘米厚的草场上,刨雪觅食,吞雪解渴。夏、秋在水草丰盛的草原上放牧时,能快速增重。而在冬春牧草枯黄季节体重降低缓慢。一般正常年景,冬春不需要补饲,也能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第四章 保种(技术)方案4.1严格哈萨克马鉴定依托地区畜牧科技研究推广中心作为技术支撑,聘请新农大、伊犁州育种站马学专家做技术顾问,指导哈萨克马的品种鉴定工作。采用出生、断奶、育成各阶段多次选择的方法,在该场内选择符合哈萨克马品种标准的个体,组建核心群。每年进行整群,尽可能的挑选出具有不同特征的哈萨克马充实到核心群,充分保护基因多样性,为子孙后

14、代保留住更为丰富的遗传资源和更为庞大的基因库。按照选种选育方向、群体品质、亲缘关系、种群属性等制定选种选配方案,展开登记选配和个体选配,建立完整的配种育种档案。提高哈萨克马的繁殖率,加快种公马生产规模扩大的速度。4.2提高饲养条件为核心群、示范群提供科学的饲养方案,逐年提高生产母马的生产水平,采用冬季舍饲,提高犊马的成活率及个体品质。4.3加强培训加强技术人员培训与农牧民科普宣传和科技示范工作,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并聘请自治区畜禽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由地区畜禽繁育中心组织技术人员对哈萨克种马、后备公马进行全面鉴定、建立育种档案,对不合格种公马去势淘汰,对合格的种公马建立永久性育种档案。4.4疾病防

15、疫防、检、驱、治常规化,形成一种制度,每年要按时、按计划防治、防疫密度必须保证在100。4.5马选种选育工艺技术流程按照扩繁育种工作需要,引进哈萨克马原种公畜8头,原种母畜80头,建立示范群和育种群进行扩繁,同时,对保护区马群进行选种繁育,具体选育流程如下:哈萨克马选种选育技术流程图哈萨克马示范群 生产性能测定、表型选择具有哈萨克马所有特征的个体集中组群核心群生产群后裔鉴定不同表征个体育种群选育出的哈萨克马后代哈萨克马鉴定技术方案分析图种马生产性能测定、遗传性能测定系普查对后裔鉴定表型鉴定明确等级及适用范围品质资源供需平台4.6防疫方案4.6.1引种来源 种马应来自有种马生产经营许可证,而且无马传贫、马鼻疽等国家一二三类传染病的种马场,或由该类场提供的经过产地检疫的健康种马,或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的专业种马场提供的健康马。同一栋圈舍饲养群体或全场的所有马群不得从病疫区引进种马。4.6.2饮水质量 马的饮用水水质应符合 NY 5027 的要求。4.6.3饲料质量 饲料应符合 NY 5037 的要求。人工栽培牧草的农药使用按 GB 42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