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98644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无锡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无锡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无锡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无锡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2)生乎吾后,_,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3)纵一苇之所如,_。(苏轼赤壁赋)(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_。(杜牧阿房宫赋)(5)_,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可堪回首,佛狸祠下,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8)_,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 怪癖p

2、粘贴nin摭拾zh引吭高歌hnB. 商榷qu骨骸hi 放诞dn 汗流浃背jiC. 坍圮q亘古n 矫饰jio 凝眸远眺muD. 颤动chn 悄然qio监生jin 含英咀华j3. 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A. 沉湎脉搏金碧辉煌山洪暴发B. 重迭蒙蔽金石可镂百无聊赖C. 寥落焦躁良晨美景枯燥无味D. 慰藉发轫根深蒂固一愁莫展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之强烈出乎意料。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diaoyudao海域活动。即使现有的产品畅销,也要,抓紧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开发。A. 反应无可厚非未雨绸缪B.

3、反映无可非议防微杜渐C. 反映无可厚非防微杜渐D. 反应无可非议未雨绸缪5.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B. 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C.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D.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6.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中贾府四姐妹分别是: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将她们名

4、字的首字合在一起谐音就是“原应叹息”之意,这预示了她们不幸的命运B. 边城中无论是眉眼秀拔出群为人聪明而富有感情的天宝,还是豪放豁达不拘小节的傩送,都信守着灵魂的纯洁,表现了湘西人民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C.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义释曹操,两人夜宿于吕伯奢家中曹操怀疑吕家人要杀自己,将他们全家杀死,并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D. 老人与海展现了桑提亚哥在重压下仍保持优雅风度他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也仍是精神上的强者,是一个“硬汉子”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7. 仿照下面划线的语句,续写两句话,要求:(1)续写的内容要以一位作家和他的作品为

5、陈述的对象;(2)语意连贯,形象生动。假如文学是一座园林,鲁迅就是园中的一株劲松,他的呐喊就是在怒吼的狂风中的阵阵松涛!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8.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惊残:惊醒。故山:即家乡。(1)“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三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2)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五、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9. 简述宝玉挨打的起因。六、

6、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8.0分)10. 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

7、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节选自曹文轩前方)(1)文段中人的悲剧性实质有哪些表现?(2)文段引用大量古诗在内容上有何作用?1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命若琴弦史铁生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黑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

8、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 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老瞎子想赶着多说书,整个热季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紧走,一晚一晚紧说。老瞎子一天比一天紧张、激动,心理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你那三弦子弹的还差着远呢。咱的命就在几根琴弦上,我师父当年就这么跟我说。” “我都听过八百遍了。您师父还给您留下一张药方,您得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付药,吃了药您就能看见东西了。” “你信不信?” “一千根断了的琴弦还不好弄?”小瞎子忍不住嗤嗤地笑。 “笑什么笑!你以为你懂得多少事?得真正是一根一根弹断了的才成。”

9、 老瞎子显得有些激动,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哇。挨了多少回晒,挨了多少回冻,心里受了多少委屈呀。一晚上一晚上地弹,心里总记着,得真正是一根一根尽心地弹断了才成。现在快盼到了,绝出不了这个夏天了。 他抓起自己的琴来摇了摇,叠好的纸片碰在蛇皮上发出细微的响声,那张药方就在琴槽里。 这天晚上,小瞎子跟着师父在野羊坳说书。老瞎子的琴声却很乱 夜里老瞎子翻来覆去睡不安稳,全力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还只剩最后几根了。那时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朦胧中所盼望的东西似乎比这要多得多 七十年中所受的全部辛苦就为了最后能看一眼世界,这值得吗?他问自己。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老瞎子弹断了最后

10、两根琴弦。两根弦一齐断了。他没料到。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坳,小瞎子吓了一跳:“怎么了,师父?” “小子,明天我就去抓药。” 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他想起这药方进琴槽时,自己才二十岁。 小瞎子也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 “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 “他弹断了多少根?” “他本来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 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 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他不信,请了多少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他只是再不想动弹,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

11、骤然间消失干净。他一天天迅速地衰老。 直到忽然想起了他的徒弟,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走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他明白了,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 “师父,您的药抓来了?”小瞎子问。 “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一千二?” “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怎么是一千二,师父?” “是一千二。我没

12、弹够,我记成了一千。”老瞎子想:这孩子再怎么弹吧,还能弹断一千二百根?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无字的白纸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有删改)(1)从故事情节上看,老瞎子对药方这个谎言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请作简要概括。(2)请简要概括小说中的“老瞎子”的形象特点。(3)老瞎子两次说“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前后有什么不同含义?(4)结合全文,探究小说结尾处画线句的内涵。七、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2.0分)12.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齐人未

13、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乎!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

14、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A后秦击赵者再再:两次B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向使:以前假使C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数:次数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通“倘”,如果(2)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A不赂者以赂者丧洎牧以谗诛B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斯用兵之效也蚓无爪牙之利D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攀援而登,箕踞而遨。(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人也。以州从事为牧韦端使诣许,拜安定长史。阜还,关右诸将问袁、曹胜败孰在,阜曰:“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