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四组教材分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7985925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四组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四组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四组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四组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四组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四组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四组教材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四组教材分析唐山市玉田县鸦鸿桥镇河西小学 刘杰博 QQ:449276438 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

2、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二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三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

3、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另外,入选的4篇课文篇幅较长,可通过本组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34课时,回顾与拓展2课时。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14再见了,亲人唐山市玉田县鸦鸿桥镇河西小学 刘杰博 QQ:449276438 知识与能力:1.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过程与方法: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

4、中心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出示课文两幅插图):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幅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图片,请大家认真观察,注意人物的衣着、神态、动作,用一两句话描述图意。2.指名学生描述。3.师小结:这两幅图描绘的就是1958年最后一批志原军离开朝鲜回国,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人们挥着手,含着泪,深情地呼唤着再见了,亲人!(师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指名学生用一两句话介绍。2.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

5、八年来,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分别之际,他们无限深情地喊着(师指课题,生齐读)再见了,亲人!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初读要求。(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多读两遍。(2)思考: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作者写了他们什么事?2.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适时指导。3.反馈、交流。(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妮”(n)、“耗”(ho)等生字读音。(2)学生汇报本课写到的亲人有:大娘、小金花、大嫂(师板书),并用课文的语句说出她们为志愿军战士做了什么事。4.速读课文。(1)找出直接体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段落,放声读读。(2)指名学生读直接体现依

6、依惜别情的段落(46)。四、激情朗读,引发悬念1.是啊,分别的时刻令人肝肠寸断,你从这段文字又明白了什么?2.江报、交流(师相机出示送别图、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3.小结:从刚才的朗读中,老师也深深地体会到志愿军战士不忍心离开朝鲜的亲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呢?按常理说,志愿军战士离开祖国,离开家乡长达八年之久,“归心似箭”,志愿军们是多么想回到妻儿身边、白发双亲身边。可是他们却希望齐读)列车啊,请开得慢些,4.那么还有什么比亲人的等待还更让人割舍不了,还有什么比祖国的召唤还令人留恋?课文1-3段会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原因,下节课,我们再细细品味13段内容。五、布置作业1.背诵46段,熟读13段。

7、2.抄写本课生字新词。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激情导课1.志愿军叔叔们在回国之际,不忍心离开朝鲜亲人,火车即将开动了,他们拼命挥手,深情地呼唤。(全班齐背46段)2.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牵动着志愿军战士们的心呢?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味课文13段。二、精读品味,体现真情一)教学第一自然段1.请同学们放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圈出你认为最重要的词语。并细细体会体会。2.反馈交流(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1)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齐读,读了这一句话,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引导学生提出“什么事能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再读课文,划出能表现出志愿军展示与朝

8、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事例。总结:枪林弹雨送打糕;为救亲人失孙儿;为救亲人勇献身;为了亲人失双腿。(2)出示句子:您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顶着打糕,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学生可抓住“冒”、“穿”、“顶”、“送”等动词展开想象,体会大娘的真情。指出“雪中送炭”这个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指导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指导朗读,体会感情。学生如果讲到其他句子,教师随机教学。)(二)迁移学法,合作学习第二、三段。1.总结学法:放声读,划句子。读重点句,抓重点词,展开想像,体会真情。有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小黑板出示)2.按以上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段。3.反馈

9、交流。根据学生读的句子,随机点拨。例如,(1)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抓住“噩耗”、“同归于尽”两个词品味。)(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抓住“代价”一词,说说“代价”具体指什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比较表达情感的不同。)(3)讨论: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都用第二人称;都先用一个称呼语;这样写好像面向对方说话,更便于表达感情,都是通过具体事例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三、回归整体,感受“亲人”1.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志愿军怎能忘怀呢?让我们走进志

10、愿军叔叔,跟他们一起和朝鲜人民话别,愿意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感情朗读13段)2.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板书: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是经受过战火洗礼的。当年,志愿军战士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有200万优秀的中华儿女奔赴朝鲜战场,其中36万余人将热血洒在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同学们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展开想像,说一说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可以采用第二人称来讲。3.指名生讲志愿军战士的感人事迹。4.填空、交流,然后全班齐读。在朝鲜战场上,_(谁)为了_(谁)浴血奋战,_(谁)为了_(谁)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两国人民用_凝成了_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不是胜似_。5.列车越开越远再也看不到亲人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亲人亲切的叮咛,战士们在心里深情地呼唤,朝鲜人民也在心里深情地呼喊,请男生担任战士们深情背诵4-6段,女生充当朝鲜人民可模仿课文语言向志愿军战士深情话别。四、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收集有关抗美援朝中出现的感人小故事,开个英雄故事会。课后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