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 波的干涉和衍射(提高)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7984168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讲解 波的干涉和衍射(提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知识讲解 波的干涉和衍射(提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知识讲解 波的干涉和衍射(提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知识讲解 波的干涉和衍射(提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知识讲解 波的干涉和衍射(提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讲解 波的干涉和衍射(提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讲解 波的干涉和衍射(提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总复习:波的干涉和衍射【考纲要求】1、知道波的叠加原理;2、知道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3、了解多普勒现象。【考点梳理】 考点一、波的衍射 要点诠释:1、衍射现象波绕过障碍物到障碍物后面继续传播的现象,叫做波的衍射。 2、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跟波长相差不多。 3、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只不过有些现象不明显,我们不容易观察到。 当孔的尺寸远小于波长时,尽管衍射现象十分明显,但由于衍射波的能量很弱,衍射现 象不容易观察到。 考点二、波的干涉要点诠释:1、波的独立传播原理和叠加原理(1)波的独立传播原理: 几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继续传播而

2、并不相互干扰,这是波的一个基本 性质。(2)波的叠加原理:两列波相遇时,该处介质的质点将同时参与两列波引起的振动, 此时质点的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这就是波的叠加原理。 2、波的干涉(1)波的干涉现象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 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2)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等。 干涉条件的严格说法是:同一种类的两列波,频率(或波长)相同、相位差恒定,在同一 平面内振动。高中阶段我们不讨论相和相位差,且限于讨论一维振动的情况,所以只强调“频 率相同”这一条件。(3)一切波都能发生

3、干涉,干涉是波的特有现象之一。 3、对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的理解波的干涉是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是波特有的现象,波的干涉中,应注重理解加强和 减弱的条件。其判断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两列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或波谷与波谷相遇)点为加强的点,波峰和波谷的 相遇点是减弱的点。二是根据某点到两波源的距离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则该点为加强点;某点到两波源的 距离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则该点为减弱点。同时注意加强的点只是振幅大了,并非任一时刻的位移都大;减弱的点只是振幅小了, 也并非任一时刻的位移都最小。考点三、多普勒效应要点诠释: 1、多普勒效应 由于观察者与波源之间存在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受到的波的频率与波的实

4、际频率不同 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增多,频率增大;如果二者远离,观 察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减少,频率减小。当声源与接收者接近时,接收者听到的声音的声调升高;当声源与接收者远离时,接收 者听到的声音的声调降低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2、多普勒效应是所有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 根据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可以测定车辆行驶的速度;根据光波的多普勒效应可以判断遥远 天体相对地球的运行速度等。【典型例题】 类型一、波的衍射例1、(2015江苏卷)用2x106Hz的超声波检查胆结石,该超声波在结石和胆汁中的波速分别为2250m/s和1500m/s,则该超声波在结石中的

5、波长是胆汁中的倍。用超声波检查胆结石是因为超声波的波长短,遇到结石时(选填“容易”或者“不容易”)发生衍射。【答案】1.5 不容易【解析】由于波长、波速、频率三者的关系为片f 而同一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 频率不变(不发生多普勒效应),则波长之比等于波速之比。所以该超声波在结石中的波长是胆汁中的A1/A2=v1/v2=2250/1500=1.5倍;发生明显衍射现 象的条件是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差不多,或小于波长。因为超声波的波长较 短,所以遇到结石不容易发生衍射。v【总结提升】本题主要是公式,波长、波速与频率的关系式九=-,掌握能发生明显 衍射现象的条件举一反三【高清课堂:波的干

6、涉和衍射例2】【变式 1】如图所示是波遇到小孔或障碍物后的图像,图中每两条实线间的距离表示一个波长, 其中正确的图像是 ()【答案】B【解析】对A,小孔尺寸大于波长,应该有波不能到达的地方,而图给出的是明显的衍射现 象,所以错误。对B,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能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B对。对C, 障碍物(小孔)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波能够绕到障碍物(小孔)的后面,应该可以观察到 明显的衍射现象,CD错误。故选B。【变式2】如图所示,一小型渔港的防波堤两端MN相距约60 m,在防波堤后A、B两处有 两个小船进港躲避风浪。某次海啸引起的波浪沿垂直于防波堤的方向向防波堤传播,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有()A

7、. 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10 m,则A、B两处小船基本上不受波浪影响B. 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10 m,则A、B两处小船明显受到波浪影响C. 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50 m,则A、B两处小船基本上不受波浪影响D. 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50 m,则A、B两处小船明显受到波浪影响【答案】AD【解析】A、B处小船发生明显的波浪影响是因为水波发生明显的衍射,波浪能传播到A、 B处的结果,由于当障碍物或缝隙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跟波长差不多的时候,会发生明显的衍 射现象。理解“差不多”的意义。故AD正确。类型二、波的干涉例2、(2015新课标I卷)甲、乙两列简谐波在同一介质中沿x轴正向和负向传播,波速 均为v=25cm

8、/s。两列波在t=0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求(i)t =0时,介质中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的所有质点的x坐标;(ii)从t =0开始,介质中最早出现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的质点的时间。【答案】(i) x=(50+300n)cmn=0,l,2, (ii) 0.1s【解析】(i) t =0时,在x=50cm处两列波的波峰相遇,该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 移为16cm。两列波的波峰相遇处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均为16cm。从图线可以看出,甲、乙两列波的波长分别为久=50cm,久 2=60cm甲、乙两列波波峰的x坐标分别为x1 =50+久 i,x2=50+k2久 2,k1=0,1,2, k2

9、=0,1,2由式得,介质中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的所有质点的x坐标为x=(50+300n)cmn=0,l,2,(ii)只有两列波的波谷相遇处的质点的位移为-16cm。t=0时,两列波谷间的x坐标 之差为(九、Ax,二50 + (2 m + 1)t-50 + (2 m +1)( 2 2丿( 1 2丿式中,m1和m2均为整数倍。将式代入式得Ax,= 10(6m - 5m ) + 521由于m1和m2均为整数,相向传播的波谷间的距离最小为Ax = 5cm0从t =0开始,介质中最早出现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的质点的时间为Axt =02v代入数值得t =0.1s举一反三【高清课堂:波的干涉和

10、衍射例4】【变式1】两列简谐横波均沿x轴传播,传播速度的大小相等,其中一列沿正X方向传播(图 中实线所示),一列沿负x方向传播(图中虚线所示)。这两列波的频率相等,振动方向均沿y 轴,则图中x =1、2、3、4、5、6、7、8各点中振幅最大的是x =的点,振幅最小的是 x =的点。【答案】4, 8;2, 6【解析】确定空间哪点振动加强或减弱,振幅最大或最小应根据两列波传到某一点时振动方 向是否一致或相反来确定。在图示时刻,x = 2与x = 6处恰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为 反相叠加,因此振幅最小。x = 4处的质点,根据上下坡法或平移法可以判断,两列波都 使该质点向上振动,因此该质点的振动实

11、际上是同相叠加的,振幅可以达两列波的振幅之和; 同理对x = 8处的质点,两列波都使该质点向下振动,也是同相叠加的,所以x = 4和x = 8 处的质点振幅最大。x = 1、3、5、7处的质点,两列波使它们的振动方向虽是相同的,但 由于两列波引起的位移方向不同,并且两波的频率相同,因此质点的振动既不会是同相叠加, 也不会是反相叠加,故振幅不是最大也不是最小。【变式 2】如图所示表示两列相干水波的叠加情况,图中的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设两列波的振幅均为5 cm,且图示的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和波长分别为lm/s和0.5m。C 点是BE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 C、E两点都保持静止

12、不动B. 图示时刻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20cmC. 图示时刻C点正处于平衡位置且向水面上运动D. 从图示的时刻起经0.25s, B点通过的路程为20cm【答案】BCD【解析】C、E两点都在加强区,它们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A错。图示时刻A质点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相对于水面的高度是两振幅的和,即10厘米;B质点九 是波谷与波谷相遇,在水面下10厘米,所以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20cm,B对。由v =亍,九 C L有T = - = 0.5s,从图示的时刻起经0.25s,即经过半个周期,B点从波谷到达波峰,通过v的路程为20cm,D对。 对C选项,E、F都在波峰,C在平衡位置,沿传播方向画出波形图

13、(向右传播)如图,所以图示时刻C点正处于平衡位置且向水面上运动,C对。故选BCD。【变式 3】如图所示, S1 、 S2 为水波槽中的两个波源,它们分别激起两列水波,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波长九V九,该时刻在P点为两列波的波峰与波 12峰相遇,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P 点有时在波峰,有时在波谷,振动始终加强B. P 点始终在波峰【解析】由于波长九V九,两列波频率不相等,不符合波的干涉条件,P点并不始终加强12但遵守波的叠加原理。例 3、图为某一报告厅主席台的平面图, AB 是讲台, S1、 S2 是与讲台上话筒等高的喇 叭,它们之间的相互位置和尺寸如图所示。报告者

14、的声音放大后经喇叭传回话筒再次放大时 可能会产生啸叫。为了避免啸叫,话筒最好摆放在讲台上适当的位置,在这些位置上两个喇 叭传来的声音因干涉而相消。已知空气中声速为340m/s,若报告人声音的频率为136Hz,问讲台上这样的位置有多少个?【思路点拨】根据波程差分析出B (或A)点有几个干涉点,有几个点是半波长的奇数倍, 就有几个干涉相消点,再根据对称性确定个数。【答案】4个【解析】相应于声频f = 136Hz的声波的波长是九二f二2.5m 式中v = 340m/s是空气中的声速,在图中,O是AB的中点,P是OB上任一点,式中k为整数,当k = 0,2,4时,从两个喇叭来的声波因干涉而加强;当k二

15、1,3,5时,从两个喇叭来的声波因干涉而相消。由此可知,O是干涉加强点;九对于 B 点,SB SB = 20m 15m = 41 2 2九 -X X X所以,B点也是干涉加强点,OB间有这样四个点:2, 2_2, 32, 42,因而O、B之X X间有两个干涉相消点(2,32),由对称性可知,AB上有4个干涉相消点。【总结升华】此题涉及的情形是报告厅会议室经常会出现的啸叫现象,题材新颖。巧妙地考 察学生对机械波干涉知识的理解是否深刻,能否真的学以致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波程差分 析出B (或A)点有几个干涉点,有几个点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再利用对称性确定AB上有 几个干涉相消点。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所示,在半径为R=45m的圆心O和圆周A处,有两个功率差不多的喇叭, 同时发出两列完全相同的声波,且波长九=10m。若人站在B处,正好听不到声音;若逆时 针方向从B走到A,则时而听到时而听不到声音。试问在到达A点之前,还有几处听不到 声音?【答案】 8 处【解析】因为波源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