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8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7982788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8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8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8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8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8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8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8 Word版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业分层测评(八)(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下列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导学号:00040054】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ABCD【解析】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形式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答案】A2下列地理现象中,是内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是()A石灰岩溶洞B东非大裂谷C撒哈拉沙漠D长江三角洲【解析】石灰岩溶洞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外力作用;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张裂形成的,内力作用;撒哈拉沙漠是风力堆积形成的,外力作用;长江三角洲是流水堆积形成的,外力作用。【答案】B3下列各组名称中,属于地质构造的是()A褶皱、断层B地壳运动、地震C高山、峡谷

2、D火山喷发、岩浆活动【解析】地质构造包括褶皱、断层,A对。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岩浆活动是地质作用的内力作用,地震是地质灾害,B、D错。高山、峡谷是地貌类型,C错。 【答案】A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45题。4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A地壳的水平运动B地壳的垂直运动C强烈的侵蚀作用D剧烈的火山活动5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解析】第4题,甲图为著名的华山景观,是地壳沿断裂面上升形成的。 第5题,由图可知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经侵蚀而出露地表。【答案】4.B5.A20世纪50年代,我国地质工作者在松嫩平

3、原发现了大型油气田,读图,回答67题。6根据地质构造划分,该储油构造属于()【导学号:00040055】A向斜B背斜C断层D地堑7图中储油构造中,数字分别代表()A气、水、油B气、油、水C水、气、油D油、水、气【解析】第6题,由图中提供的岩层的弯曲状况信息可判断,其地质构造为背斜。第7题,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并根据气、油、水的比重判断由上到下依次为气、油、水。【答案】6.B7.B古北岳恒山神仙山(又称大茂山),雄驻于阜平、唐县、涞源三县交界处,主峰海拔1 869.8米。山上布满长满神眼的奇异巨石,当地人称之为“天眼石”,偶见巨石中镶嵌黑白泥岩和大理岩,当地人称之为“黑白妖石”。下图是某地理课

4、外小组绘制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89题。8. 该区域在沉积岩II形成后先后发生了()A地形褶皱、沉积作用、外力侵蚀、火山喷发B火山喷发、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地形褶皱C沉积作用、地形褶皱、火山喷发、外力侵蚀D地形褶皱、外力侵蚀、沉积作用、火山喷发9关于该地区地质成因说法正确的是()A“天眼石”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B“黑白妖石”是火山喷发时携带的原有谷底沉积物C“天眼石”是侵入岩表面气体挥发形成的D“黑白妖石”属于沉积岩【解析】第8题,读图,根据岩层形态和位置判断,该区域在沉积岩形成后先是发生地形褶皱,沉积岩的岩层弯曲。然后受外力侵蚀,导致沉积岩出现缺失。再有沉积作用形成了上覆沉积岩,最后因火山喷

5、发,形成了切断沉积岩的岩浆岩。D对。第9题,该地区“天眼石”嵌于岩浆岩中,是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A错。 “黑白妖石”是火山喷发时携带的原有谷底沉积物,凝固在岩浆中形成的,B对,C错。根据材料,“黑白妖石”属于沉积岩或变质岩,D错。【答案】8.D9.B10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地形上看,甲地是_;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地属于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原因。 (2)如果该图的陆地表示亚欧板块,东部的海洋表示太平洋板块,则这两个板块交界处常会形成哪些地貌?试述其成因。 【解析】第(1)题,读图,从地形上看,甲地是山地;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地属于向斜。因为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6、所以形成山地。第(2)题,图示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的消亡边界。大陆板块前的宽广大陆架受到挤压抬升,从而隆起,沿大陆外缘排列,形成岛弧。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碰撞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其前缘形成深海沟。所以在亚欧板块的前缘形成岛弧,在太平洋板块的前缘形成深海沟。【答案】(1)山地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2)在亚欧板块的前缘形成岛弧,在太平洋板块的前缘形成深海沟。这是由于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碰撞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其前缘形成深海沟,而大陆板块前的宽广大陆架受到挤压抬升,从而隆起,沿大陆外缘排列,形成岛弧。能力提升某地质勘探组对某一沉积岩层进行探测

7、后,得到如下表数据。甲、乙、丙三地为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500米的三个探测点,斜线左侧数据为探测点所在地区的海拔(单位:米),右侧数据为该岩层层顶的埋藏深度(即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单位:米),据此回答1112题。地点甲乙丙数据(m)500/300300/50500/30011.乙地地形可能属于()A向斜谷 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12下列有关乙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地地形成因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B适合在乙地寻找储油C修建一条南北向走向的隧道最适宜的选择是乙地D甲、丙处钻井会发现同一含煤层【解析】第11题,从地表的海拔分布分析,该地为一谷地,从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分析,该段岩层是向上拱起,表

8、明该地质构造为一背斜。 第12题,从上题结论可知,乙地为背斜构造,是内力作用中的地壳水平挤压所形成的,其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从而形成谷地;向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乙处为背斜,其顶部被侵蚀,岩层断裂,不易修建隧道;甲、丙分别位于背斜的东西两翼,两处存在相同的岩层,因此在两处钻井可能会发现同一煤层。【答案】11.B12.D13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号:00040056】(1)判别左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及其形成原因。甲地为_,原因是_;图中形成的地形是_。乙地为_,原因是_;图中形成的地形是_。(2)请在右图中画出断层面两侧岩块的位移方向。(3)右图中容易形成哪些地貌类型?(4)华山西峰和图中数字_所代表的地质构造相同。【解析】第(1)题,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判断地质构造;甲处地形为谷地,乙处为山岭。第(2)题,两侧岩层相对上升,中间岩层相对下降。第(3)题,地堑形成谷地、盆地;两侧上升岩块形成高原或山地;断层线附近容易形成沟谷、洼地、泉、湖泊。第(4)题,华山属于断块山,是断层相对上升的部分。【答案】(1)背斜中间岩层向上拱起谷地向斜中间岩层向下弯曲山岭(2)画图略。(沿断层面看,内侧的两个箭头向下,外侧的两个箭头向上)(3)地堑形成谷地、盆地;两侧上升岩块形成高原或山地;断层线附近容易形成沟谷、洼地、泉、湖泊。(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