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7981915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北师大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北师大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北师大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北师大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质教案教 案2021年北师大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学校:XXXX年级:XXXX教师:XXXX日期:2021年XX月XX日优质教案2021年北师大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北师大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北师大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巩乃斯的马教材分析本单元以“马”为主题,选文有说明文、散文,有古诗和现代自由体诗歌。巩乃斯的马为散文,写群马奔腾的动态场面如“山洪奔泻”惊心动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马的热爱之情,从中指出我们人类的生活与马息息相关,说明了马是人类的好朋友。作家周涛对于西部有着特殊而深厚的感情,他的文章和他对西部的

2、感情一样宽广而深厚,执著且激情澎湃。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希望成为这块土地的代言人。”“辽阔”是他表现文章的艺术张力,巩乃斯的马借助对马群奔跑场面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不受羁绊的生命力的向往与渴求。学生分析学生对于巩乃斯的马所描绘的马群奔跑场景并不熟悉,体会课文难度较大。课前学生收集了许多资料,包括作家本人以及巩乃斯当地的情况。学生们通过第一课时对马群、巩乃斯当地的诸多介绍,基本了解感悟了作者写作的目的以及巩乃斯马群奔腾的场面。学生对课文进行了画批,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初步感受到了散文语言的感染力。在课堂学习中,学生质疑、讨论、朗读等使用各种方法学习体会课文,对场景的描写手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学设

3、想与目标1.读中感悟。读文百遍,其意自现。这样一篇极具特色的文章,一定要抓“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受到感染,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群马奔腾的壮阔气势。为使学生能很好地进入语境,教师富有激情的范读应起到积极的作用。2.读写结合。从文章中学习语言文字的用法,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学习写作的精妙方法。把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文中的比喻句多、奇、大气,是学习和积累的好资源,应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通过读和想象体会这些比喻句的生动之处,并及时练笔,反馈收获。为使学生的练笔有话可写,有感而发,可以为学生播放马群奔跑的影片片段,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心灵真正受到震撼。教学重点、难

4、点1.了解马的精神,其中国特色和风格,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2.使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及学习记提纲式笔记。教学过程:课前精彩两分钟:继续介绍马一、引入师:同学们,你们见到过真正的马群吗?生:见过,去草原旅游的时候常能见到,但是散养的居多,很少能见到成群结队的马群。生:没亲眼见过,只是在影视作品或查找到的资料中看过,体会不深。师:你们有什么感受?生:气势雄伟壮观,极为震撼,那种场面必须亲身经历才能体会。生:虽没亲自见过,但很向往,想见一见。师:没见过的同学也不用遗憾,以后会有机会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神秘的巩乃斯,通过语言文字来领略这世间罕见的场景。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巩乃斯的马给你留

5、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默读补充画批、质疑)生:巩乃斯的马数量众多,气势宏大。巩乃斯的马形态各异,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巩乃斯的马群有着一种顽强的精神。师:是啊,对巩乃斯的马群奔跑场面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不受羁绊的生命力的向往与渴求。二、课中研讨师:从对暴风雨中马群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收集组内的各种意见、条理各种意见、组织语言并征求同组成员的意见)读中感悟,学生朗读。生: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集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师: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的写作手法生动逼真地把马群奔跑的场面展现出来。马的精神以及

6、对生命的向往与渴求跃然纸上。生:有的疯狂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俨然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小马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师:排比、夸张的写作手法把马的精神和气势表达的淋漓尽致。生: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鼓点,悲怆苍劲地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画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重点品味:涌奔泻冲锋师:随着马群的奔跑、起伏、跳跃和喘息,我们的心情变得开朗、舒展、压抑消失,豪兴顿起品味后练习朗读、学生评读生:文章描写出了马群飞奔时的不同状态,重点体会写法以及排比句的作用。并通过朗

7、读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师:应在2自然段重点练习朗读重点品味:奏碰撞飞溅扭住缠住交织针对以上几点展开讨论、质疑。联系全文谈感受师:马的狂奔与人的情感宣泄交织在一起,生命力冲击着阴暗低沉的气候,在压抑的环境中使人重温到自由的快乐。生:作者真实钟情于马。师:请大家看一部马群奔跑的短片,直观感受伟大的场景。三、总结1.“把这几分钟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给予我的将使我中深受用不尽”现在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了吗?在人生的瞬间作者难得地面对了生命界真正的崇高壮烈。2.小组交流课堂笔记,说说记笔记的方法和收获。四、作业1.完成伴你成长的相关活动2.摘录文中的比喻句。3.收集带“马”字的成语。北师大小学五年

8、级语文教案2:天马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从“天马”的艺术价值、外形特点、名称由来及象征意义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天马”这个艺术珍品,赞扬了西汉时期人民卓越的创造能力及“天马”震撼人心的艺术价值。课文共7个自然段,按照说明的顺序可分为五部分。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天马”被我国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本段言简意赅,点明主题。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天马”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第三、四、五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天马”的外形特点。这部分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来写的,细腻入微、栩栩如生的描写了“天马”奔放自如的艺术造型。第六自然段,介绍了“天马”名称的由来。突出“天马”构思

9、之巧妙,设计之奇特。以“龙雀”为底座,让人不仅感叹这件艺术品设计的精妙绝伦,也让人惊叹于东汉时期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第七自然段,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说明“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的意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一贯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这对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很大帮助。但鉴于我校属“私立”性质的学校,学生的来源不固定,入学时间不统一,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文化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博览群书,涉猎各种不同的信息和知识,而也有一部分学生,除了现用的教科书及老师提供的必读书籍和必背古诗之外,几乎没有能力和时间再去读其他的书籍,这也就造成课外知识越来越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课外知

10、识是课内知识的铺垫和拓展,如果不注意积累课外知识,对理解课本的知识就会感觉困难。针对这些现状我校推出“预习导学”,来帮助学生搜集、整理相关信息,有目的、有计划的预习课文。教学目标1.朗读,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体会天马作文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的象征意义。2.积累文中的优美词汇和语句,反复诵读。3.体会作者严谨、生动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此语表达的准确性、严谨性、负责性。教具准备:课件、电脑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马”。马,因为它的性格粗犷、坚毅又积极进取,所以一直得到人们的颂扬和赞美。出示“骏马奔腾图”。1.让学生用一句话说一说看到了什么?2.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天马”,用一

11、句话说说你见到的这匹“天马”是怎么样的?3.(激起学习兴趣)想不想了解作者陈树青怎样描写“天马”的?板书:天马(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用方便可行的方法解决。不理解的地方画出“问题泡泡”。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纠正读音。你对哪些词不理解?谁来解答?你是怎样得出答案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你认为哪个字容易写错?怎么样些才漂亮?3.快速默读课文,说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为什么不采用“马踏飞燕”、“青铜奔马”等称呼?“天马”一出土,为什么全国震惊?)(质疑方法的指导

12、)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以天马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仔细读读课文的2-6自然段,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学交流一下。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解决问题,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历史悠久汉代的艺术作品,刚出土就震惊全国轰动世界,因其造型独特、工艺精湛,造成很大的影响。?艺术品中的杰作样子: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生动、感受到力量、激发人们的联想,高超的设计构思令人叫绝,细微之处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和风格。?象征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4.通过读书我们都知道,天马原来有个非常形象、优雅的名字“马踏飞燕”,后来为什么改了?5.哦,原来是

13、这个原因啊!(了解飞廉),我们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待工作非常认真,有着非常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艺术品反复研究,给我们还原了最接近真实情况的历史。6.出示投影: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把这个句子大声多读几遍,说说你从加点的部分体会到了什么?小结:作者在这里是非常谨慎的说法,不是十分肯定。并不是因为作者说话模棱两可,而是因为作者也无从考察史实是不是这样,所以表达上非常严谨、准确,体现了作者细致负责的写作态度。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用词要生动、准确、写作态度要细致负责、感受到了“天马”是艺术珍品、象征意义,作旅游标

14、记的原因,掌握了快速阅读的方法。)五、作业1.“日积月累”中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四字词,请你把它们抄写两遍,掌握写法,注意再从课文中找一些类似的四字词,抄写两遍。2.熟读课文,做到有感情的朗诵。第二课时一、复习1.听写生字、词。2.说说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3.全班齐读课文。二、积累、运用1.你昨天都搜集了哪些四字词?能不能说说它们的意思?怎么用?2.通过预习和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课文中的内容。课文主要围绕“天马”展开叙述,你们认为课文围绕这一点讲了那几方面的内容呢?(旅游标记;介绍来历;介绍外形;名称由来;点明意义。)3.同学们谈得很好,课文基本上是按照“总分总”的说明顺

15、序来描写“天马”的。请同学们把自己对课文层次的理解整理成提纲笔记写下来。4.再读课文,说说读了课文之后,你对马有了哪些新的了解?(不仅是人类的好朋友,而且象征了不断进取的精神。)板书设计:历史悠久天马 体态轻盈 神形兼备 严谨旅游标记 艺术品杰作 生动、力量、联想 细致含义深刻 令人叫绝、中国特色和风格 负责名称的由来教学反思: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的去触及幼小的心灵。”在语文课上,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就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认识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心理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富有活力的课堂。在天马这课的教学中,让我感触颇深,到底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一下。记得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