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2015年中考二模物理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798026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5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黔东南州2015年中考二模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贵州省黔东南州2015年中考二模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贵州省黔东南州2015年中考二模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贵州省黔东南州2015年中考二模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贵州省黔东南州2015年中考二模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黔东南州2015年中考二模物理试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黔东南州2015年中考二模物理试卷(解析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黔东南州2015年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D人们利用超声波能够测出海底的深度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频率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3)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真空不能传声;(4)声音即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此选项正确;B、发声物体每秒内

2、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的振动频率表示发声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频率决定发出声音的高低发声体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发声体振动的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此选项正确;C、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真空不能传声此选项错误;D、由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人们利用超声波能够测出海底的深度,此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和特点及其应用,属于声现象的重要规律的考查,难度不大,容易解答2(3分)(2015黔东南州二模)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应用了这种成像原()A照相机B幻灯机C放大镜D汽车后视镜的实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

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解答:解:因为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此应用于幻灯机故选B点评: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3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收热量B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放出热量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D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吸收热量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应用题分析:分析物态变化首先看生成物是什么状态的

4、,然后看是由什么状态的物体形成的,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做出判断(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最后根据物态变化吸放热的规律(熔化、汽化和升华要吸热;凝固、液化和凝华要放热)做出解答解答:解:霜和雪都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要放热雾和露都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故选C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质变化前后所处的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4(3分)(2013怀化)下列事例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A自行车的轴承处

5、加润滑油B在行李箱上安装滚轮C鞋底的花纹D气垫船利用气体将船和水分离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解答此题要明确以下几点:(1)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解答:解:A、自行车的轴承处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不符合题意B、在行李箱上安装滚轮是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不符合题意C、鞋底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这个摩擦对人是有益的符合题意D、气垫船的船底跟水面之间有一层空气垫是使接触面脱

6、离,减小摩擦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增大摩擦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近年的考查方向越来越向实际生活中的现象靠拢,以生活中的现象或应用为载体考查摩擦力的知识是一道好题5(3分)(2010山西)把质量相等的两块橡皮泥分别捏成实心球状和碗状,轻轻放到水面,静止之后,实心球橡皮泥沉到容器底部,碗状橡皮泥漂浮在水面,如图所示,则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AFF碗BF球F碗CF球=F碗DF球F碗考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专题:压轴题;推理法分析:实心球橡皮泥沉到容器底部,受到的浮力F球G;碗状橡皮泥漂浮在水面,受到的浮力F碗=G;而碗状和实心球状的橡

7、皮泥受到的重力相同,据此判断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解答:解:实心球橡皮泥沉到容器底部,实心球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球G,碗状橡皮泥漂浮在水面,碗状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碗=G,由可得:F球F碗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的掌握和运用,确定碗状和实心球状的橡皮泥受到的重力相同是本题的关键6(3分)(2010毕节地区)妈妈做饭时,小军在旁边仔细观察于是联想到许多物理知识,其中错误的是()A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由于惯性飞出去了B把鸡蛋向碗沿一撞,鸡蛋就破了,是利用了力的相互作用C饺子上捏出了漂亮的花边,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D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电饭锅受到的重力和它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考点

8、:惯性;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平衡力的辨别.分析:分析四个选择项中提到的物理情景所涉及的物理知识,然后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并验证其说法的对与错解答:解:A、泼水前,盆和水一起向前运动,泼水的瞬间,外力作用使盆留在手中,水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飞出去了,故A选项正确;B、把鸡蛋向碗边用力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碗也会给鸡蛋一个同样大小的作用力,所以鸡蛋破了,故B选项的说法正确;C、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饺子上的花边是由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形成的,故C选项正确;D、平衡力是一个物体受到的力,而重力是电饭锅受到的,压力是桌面受到的力,所以

9、重力和压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惯性、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平衡力的辨别,牢记和掌握各知识点是正确解答的关键所在7(3分)(2015黔东南州二模)关于安全用电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家庭电路中熔丝熔断后,短时间内可以用细铜丝或者铁丝代替B插座中的两个线头相接触时出现短路现象C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电极D经验证明,不高于36伏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考点:安全用电原则.专题:电与热、生活用电分析:根据安全用电的规则分析保险丝不能用铁丝、铜丝代替电路中不该相连的部分连接在一起,会出现短路现象使用测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的金属体解答:解:A、

10、铜丝和铁丝的熔点较高,不能及时熔断,起不到保护作用,故叙述错误,符合题意B、插座中的两个线头相接触时,一定会出现短路故叙述正确,不合题意C、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手可以接触笔尾金属体故叙述正确,不合题意D、不高于36伏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故叙述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安全用电的常识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8(3分)(2013衢州)如图所示,R1=10欧姆,电流表A1示数为0.5安培,电源电压为10伏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R1和R2并联BR2阻值为20欧姆CR1两端电压为10伏特D电流表A的示数为1.0安培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

11、电路的电压规律.专题:计算题;电路和欧姆定律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R2并联,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1测R2支路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两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2的阻值和通过R1的电流,利用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干路电流的大小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R2并联,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1测R2支路的电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U1=U2=U=10V,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I=,R2=20,I1=1A,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电流表A的示数I=I1+I2=1A+0.5A=1.5A,故D不正确

12、,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计算时要注意电表对应的支路,不要颠倒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9(7分)(2015黔东南州二模)如图是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季奥运会跳台滑雪运动员在空中滑行的情景(1)滑雪板做的叉宽又长是为了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在滑翔过程中,如果以滑板作为参照物,运动员是静止的滑板和地面摩擦生热,是通过的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2)运动员特有的姿势与滑雪板的组合与飞机的机翼很相似,能使他在空中滑行更远的距离,从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角度分析:这是由于运动员背上的空气流速小于(大于或小于)滑雪板下面的空气流速,从而产生向上的升力

13、(3)运动员着地时,身体仍需前倾,可避免运动员因为具有惯性而摔倒(4)运动员从高处滑下时,速度越来越大,则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考点: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惯性;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1)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要看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2)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3)先分析运动员着地前的状态,然后根据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进行分析;(4)滑雪运动员从山上滑下的过程中,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动能越来越大,正是重力势能转化为了动能解答:解:(1)滑雪板做的叉宽又长是为了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在滑翔过程中,如果以滑板作为参照物,运动员相对于滑板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摩擦生热属于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2)运动员如图所示的姿势,使背上流过的空气流速大于从滑雪板下面流过的空气流速,而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从而产生向上的压力差;(3)因为运动员着地前,以较快的速度向前运动,着地后,运动员上身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而脚和滑雪板受到雪地的阻力而减速,因此运动员着地时,身体仍需前倾,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