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原则笔记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7978806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原则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会计原则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会计原则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会计原则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原则笔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计原则总括:总体性要求 真实性 、实质重于形式 、可比性 、一致性 、谨慎性 。会计信息质量要 相关性 、及时性 、明晰性 、重要性 。会计原则求会计要素确认、计历史成本(实际成本)、配比原则 、权责发生制 、划分收量要求。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一、总体要求1、真实性原则:又称客观性原则。 它用来确定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是否真实、 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的一项重要原则。它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 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 ,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 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真实性原则包括以下几个重要含义:( 1)真实: 指会计反映的结果应当同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相一致;( 2)可靠: 指对经济业务的记录

2、和报告,应当做到不偏不倚,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而不能受主观意志的左右,力求会计信息的可靠;( 3)可验证 :指有可靠的依据以复查数据的来源及信息的提供过程。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指企业应当 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 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所以会计信息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非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例如,以融资租赁的形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讲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

3、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所以, 从实质上看, 企业控制了该项资产的使用权及受益权。所以在会计核算上,将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仅仅按照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进行,而这些形式又没有反映其经济实质和经济现实,那么, 其最终结果将不仅不会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反而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3、可比性原则:又称统一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现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元素口径一致,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信息。这里的可比,是指不同的企业,尤其是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该原则要求不同的企业都要按照国家统

4、一规定的会计核算方法与程序进行,以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企业间的比较。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原则,我们可以先看下面的案例:4、一致性原则:又称一贯性原则。 是指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该原则要求一个企业在不同时期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应当注意:(1)一致性原则与可比性原则实际上都是解决会计信息资料可比的问题,其中,一致性是使用一企业 不同时期的 会计资料可比,而可比性是使不同企业同一时期 的会计资料可比。(2)一致性原则也不是说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一经选定永远不能更改,而是指不得随意更改。此外,一但更改,也要将改变的原因及其对财务善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报

5、告中说明。( 3)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是如何影响财务成果的问题,我们将在下一门课财务会计中作详细的说明,此略。5、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应当考虑到企业的风险,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作出合理的预计, 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在经营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风险,所以遵循谨慎性原则, 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尽量降低经营风险, 使会计信息更加可靠。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当结果比预期的要好时,你经常会感到“意外 ”的高兴; 而当结果比预期的要坏时,总免不了感到很失望,而不论其结果是多少。具体说,你有一个朋友甲欠你1万元,已经2 年了,由于甲经济困难,尚未归还。现

6、甲对你说,一个月后我一定还你5000元,结果只还了3000 元,此时,你肯定会有点失望或恼怒,至少怪甲不讲信用等。但他当初如果说一个月后还你2000 元,那么现在还你3000 元时,你就应该不会怪他了。可见,同样是收到了3000元,由于你当时的预期不同,对结果的态度就不同。谨慎性原则就是基于常人的这样一种心理而产生的。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 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应当考虑到企业风险,用,作出合理的预计并入账,而对可能取得的收益,则不予预计或入账。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例如,假设企业购入10000 股某股票,购入价为10 元 /股,假设编报会计报告时,每股市场价为 8 元,尽管下跌2 元,由于股票并未抛出,即并未真正产生损失,但按谨慎性原则,这2 元仍要作为损失,将每股按市价改为8 元,显然这样的资料是可靠的。但若每股涨到15 元,按谨慎性原则则不将上涨的5 元预计为收益,尽管这5 元收益是 “很可能 ”实现的。由于谨慎性原则充分考虑了可能发生损失和费用, 而不考虑可能取得的收入或收益, 就使得会计信息比较稳健, 或比较慎重, 也就是作了最坏的估计。 这样得出来的财务信息通常都比较保守但是可靠的,而且实际的结果往往都会比预期的好。这显然符合人们通常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