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课问答题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7977914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问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问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问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问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问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问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课问答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第一单元 龙 龙的传人1、 为什么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 答:中国的龙集各种能力于一身,象征着中国人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所以中国人常常自称为“龙的传人”。2、 体会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特点与作用。答:本篇文章采用首尾呼应的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使文章前后连贯,浑然一体,结构严谨。 大人们这样说 想想现在人们赋予龙什么新的含义。答:现在人们赋予龙的新的含义是:龙象征着正在腾飞崛起的伟大的祖国。 叶公好龙“叶公好龙”这个成语说的是什么意思?生活中有没有叶公这样的人? 答:“叶公好龙”这个成语讽刺那些只是口头上喜欢某种事物,言行不一致的。常常用来比喻表面爱好

2、某种事物,其实并不喜欢甚至对其还有畏惧情绪的人。生活中有叶公这样的人,如:有的同学经常把“勤奋学习、刻苦学习”挂在嘴边,可在实际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甚至有厌学情绪。他们言行不一,和“叶公好龙”又有什么区别呢?第二单元 书神奇的书 1、为什么说书是神奇的? 答:因为书能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一夜诗句能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书能让我们变成精神上的富 ;书“装在了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2、仿照前两节,抒发你对书的情感。 答:也没有一列超长的火车, 能像一部史书, 带我们穿越时空。忆读书1、冰心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 答:冰心少年时代特别热爱读书,不但读了许多书而且读好书,挑着读、选着读,从中

3、悟出了读书的好书。2:从课文中找到“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这两个词语,体会它们的意思和在文章中的作用。答:“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这两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的第11自然段,意思是“总的来说”。它们在文章中起到总结概括的作用。走遍天下数为侣1、 作者为什么选择书作为自己的的伴侣?你反复读过一本书吗?答:因为在作者心中,读书宛如品味一道精美的菜肴,宛如与朋友交谈,宛如与亲人见面,令人回味无穷。“每逢读书时,你就走出了自己的心灵,进入另一个人的心灵中,倾听另一个人的心声。在这个时候你就靠动了自己的脑筋,这是世界上定有趣的事情。”所以作者选择数作为自己的伴侣。(第二问)如果有就说说反复读一本书的感受。2、

4、 课文最后两个问句是否需要回答?如果需要,你想怎样回答? 答:第一个问句不需要回答。第二个问句需要回答。(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并说说自己怎样落实计划)第三单元 角度古诗二首1、 诗人“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分别领悟到了什么?答:“身在最高层”:诗人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看得远,从而领悟到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也是站得高看得远。“身在此山中”:诗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不能看见庐山的全貌,从而领悟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启示我们要客观地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摆脱主观成见。牛和鹅2、 怕鹅与不怕鹅有什么不同,结果有什么不同?答:怕鹅的结果是鹅伸长脖子,扑打着翅膀,全身的力量来“拖我

5、”“啄我”,并且扇动翅膀来扑打“我”。不怕鹅的结果是鹅不敢咬“我”,只扇几扇翅膀,就摇摇摆摆走开了。 第四单元 真诚用目光倾听3、 朗诵这首诗,说说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倾听”,意思是仔细听。“用目光倾听”就是在与人交流,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望着对方。因为“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真诚的目光胜似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只有“用目光倾听”才能表达自己的诚意。信任4、 公路边的告示是引导旅行者的线索,它把人们引向什么样的地方?答:公路边的告示是引导旅行者的线索,也是全文的线索。从情节上看,这个告示把人们经向果园摘果实,实质上,它把人们引向了互相信任的崇高境界,在那里,人们“得到的

6、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5、 桃园主人没有出现,你怎么了解主人的性格?答:果园的主人虽然没有出现,但与人为善、待人诚恳、对人充分信任的美好品质,却通过对猫和狗的描写充分地展示了出来。修鞋姑娘6、“我”为什么要寻找修鞋姑娘?答:因为修鞋姑娘不计报酬多少,为“我”修好了鞋,“我”被修鞋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深深感动了,所以我要送去三角钱,同时也送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兑现自己的承诺。7、课文是怎样一步步地展现修鞋姑娘品质的?答:怀疑-坦然、自信 同情-只收六角钱 担心-只收三角钱纳闷-赞我诚实守信 叙述一波三折、跌宕(dng)起伏,体现了姑娘诚实、善良、信任的美好品质。第五单元凡卡1、

7、凡卡的心愿是什么?结尾写道:“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对此你有什么感受?答:(1)凡卡的心愿是希望爷爷收到信,带他回到乡下去。(2)他的信爷爷收不到,愿望只能是个无法实现的梦,他还要在莫斯科痛苦地生活下去。我很同情他,他的命运悲惨;同时,我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更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2、找出课文中插叙的部分,想一想,插叙的内容有什么作用?答:(1)插叙部分:课文第4、5、6自然段,介绍凡卡爷爷,守夜场景,家乡夜景;第8自然段,叙述凡卡痛苦的学徒生活;第13、14自然段,叙述和爷爷砍圣诞树和装扮圣诞树的情景。(2)作用:将凡卡的两种生活作对比,反衬出他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不幸和凄苦,揭露

8、沙皇统治的黑暗。种子的梦1、 种子的“梦”是什么? 答:诗中用拟人化的写法表现出种子的梦想:在明媚的阳光下,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吸收养分,积蓄力量,梦想自己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抒发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不畏艰难、不屈不挠、敢于拼搏的感情。第六单元古诗二首1、 体会两首诗描写的不同情境和抒发的不同感情。答:秋浦歌写的是冶炼工人在月光如水的夜晚,伴着炉火和火星热火朝天地劳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劳动和质朴的劳动者的赞美和敬佩之情;悯农写的是春天种下谷物,秋天会有许多收获,尽管全国没有荒废的土地,农民还是会被饿死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幸福在哪里2、三个孩子得到了怎样的

9、幸福?他们是怎样得到的?答:(1)第一个孩子当了医生,他为能给病人治病,使病人恢复健康而感到幸福;第二个孩子做过多种工作,他为自己勤勤恳恳工作,给别人带来益处而感到幸福;第三个孩子当了农民,他为自己能生产粮食,养活许多人而感到幸福。(2)他们是通过有益的劳动,为人们做好事得到幸福的。第一个孩子到了城里,上了学校,勤奋努力,当了医生;第二个孩子没有拒绝任何工作,勤勤恳恳;第三个孩子留在村子里,耕田种地,收获了许多粮食。3、课文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十年前后的变化,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答:课文里的对比体现在十年前后泉井周围景观的变化和三个孩子十年前后的变化。通过景物的对比,突出了三个小伙伴当时一件小事带

10、来的巨大好处;通过三个孩子十年前后对比,突出了主题“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劳动的开端1、 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谈谈自己对劳动的体会。答:(1)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从第一次挑煤开始的。半夜动身去挑煤,到了地方,办事的人还在睡觉;天亮后挑煤赶路,越走越累;午后继续赶路,因为太累,人被绊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太阳落山,挑着空筐回家。(2)体会:为了谋生,作者小小年纪天不亮就动身,太阳落山了才挑着空筐回家,感悟出穷人生活的艰难和劳动的艰辛。2、 课文中说“原来桌子被人抽掉”,这里的“抽掉”使你感受到了什么?答:“抽掉”让我感受到矿上办事人态度冷漠,动作粗暴,根本不管桌子上躺着

11、的人的感受。在他们眼中,穷人是没有地位的,到那里都要受欺侮。第七单元囚歌1、诗歌中有两个“自由”,它们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诗人是怎样选择的?答:(1)“爬出来吧,给你自由!”这里的“自由”指的是当叛徒没有尊严的自由。“我渴望自由”,这里的“自由”指的是真正的自由,劳苦大众过上幸福生活的自由。(2)诗人渴望得到的是真正的自由,宁可被杀头,也不选择没有尊严的自由。晏子使楚1、结合课文,体会“侮辱”和“尊重”这两个词语的含义。答: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楚王仗着国势强盛,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故意刁难晏子,使对方的人格和荣誉受到损害。晏子面对三次侮辱,巧妙反击,使楚王自取其辱,从而对晏子产生敬重之情。为了他的

12、尊严1、第一个乞丐原来希望从女主人那里得到什么?实际上他得到了什么?答:原来想得到女主人对他的施舍。实际上他通过搬砖,得到做人的尊严,获得一个成功的人生。2、写“双手健全的乞丐”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答:起到反衬作用。与独臂乞丐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文章的主旨。 第八单元普罗米修斯的故事1、普罗米修斯的英雄行为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表现在三方面:(1)富有同情心,不愿看到人们受苦受难。(2)为了取火种造福人类,他不畏强暴。(3)面对残忍的惩罚,他毫不屈服。奇异的激光1、为什么说激光是“奇异”的光?答:因为激光具有以下特点:(1)激光是人造光。(2)激光是单色光,非常艳丽。(3)激光的方向性好。(4)

13、激光特别亮。(5)激光的温度高。(6)激光的用途广泛。2、课文用了那些说明方法来介绍激光的?答: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灯光1、郝副营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答:郝副营长是一个爱读书、爱孩子、爱生活、英勇善战、聪明机智、不怕牺牲的战斗英雄,他的献身精神永放光芒。2、课文以“灯光”为题,并且在开头、结尾都写到天安门前的灯,有什么深意?答:开头、结尾都写到天安门前的灯,在写法上是首尾呼应,强调文章的中心,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为饿哦们创造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第九单元西门豹治邺1、西门豹是怎样治邺的?你怎样评价他?结合课文说一说。答:西门豹治邺:第一步,发现问题,调查原因,弄清真

14、相。第二步,惩治恶人,教育百姓,破除迷信。第三,修渠引水,灌溉庄稼。西门豹尊重科学,破除迷信,是一个有勇有谋,有非凡智慧和管理才能的人。2、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答: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是治邺的前提条件和关键环节。在文中起打基础和做铺垫的作用,活见鬼1、两人为什么“相视愕然,不觉大笑”?答:因为刚开始两人都互相怀疑对方是鬼,当再次相见时,感到意外,所以,“相视愕然”;最后他们明白真相,原来是自己疑心太重,自己吓自己 ,所以“不觉大笑”。第十单元阅读大地的徐霞客1、徐霞客是一个奇人,写出了一本奇书。他人“奇”在哪里?书“奇”在哪里?答:徐霞客是一位奇人:第一、志向奇。他不求功名

15、,立志走遍天下;第二,精神奇。在三十多年的考察过程中,他勇于探索、不避艰险、求真求实、锲而不舍。第三,经历奇。他走遍半个中国,经历过许多奇人异事。 徐霞客游记是一本奇书:第一、考察记录准确,是很有价值的科学文献;第二、游记详实生动,融入感情,是山水文学的不朽杰作。2、找出课文中介绍当时背景的文字,体会他们的作用。答:介绍当时背景的文字:当时的读书人.埋头于经书之中。徐霞客的时代.长途旅行是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作用:这些文字突出了徐霞客的卓尔不群与雄心壮志,以及为了科学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精神。少年旅行队1、背诵并默写旅行者之歌我愿意当一个长久的忠实于生活的旅行者。我在大山和海洋之间行走,我跨过山岭、河流和无数的小路。我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