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7977563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吉林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吉林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通过最新吉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6年吉林教招将于3月底报名,4月底笔试,笔试科目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近期很多考生对于名词解释这一题型过于关注。想提醒广大考生,从学习理论知识的角度而言,名词解释(概念)的掌握是有助于大家对于知识点的进一步内化。从考试策略的角度来说,名词解释每科4道题,每题4分,卷面各占16分。虽然分值也不小,但备考难度极大,不好把握。建议量力而行,不要把大量的时间放到此题型而忽视了案例分析及其他。针对已经参与培训且情

2、绪迫切的考生来说,可以先从以下内容着手,促进知识理解的同时把握名词解释这一题型。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

3、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9、认知方

4、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12、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14、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

5、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15、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16、强化:是指在刺激-反应联结中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的手段。17、正强化:通过施加满足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18、负强化:通过撤消某一厌恶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19、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20、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21、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22、意义学习:就是将

6、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23、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24、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25、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一般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26、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

7、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27、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学习需要也称为学习驱力。28、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29、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0、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31、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32、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33、成就动机

8、: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34、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35、替代性强化: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36、自我强化: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37、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38、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39、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吉林教师招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中公教育吉林教师招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招教考试大战中拔得头筹!吉林教师招聘考试题库邀请您一同刷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