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就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7977277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异地就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异地就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异地就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异地就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异地就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异地就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异地就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异地就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1 异地就医的概念及产生因素2 国内异地就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二 异地就医存在障碍的因素分析三 解决异地就医障碍的对策分析1. 国外解决异地就医障碍的经验2. 国内解决异地就医障碍的破解对策(1) 统筹层次(2) 医保政策完善(3) 技术措施: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4) 监管要实现跨省就医即时报销,一方面需要以省为单位,统一筹资水平和报销政策,建立省级医保信息平台,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即时报销,在此基本上,各省级平台再与国家医保信息平台连接,实现跨省就医即时报销。目前面临的难点在于,各省之间还没有实现医保信息互联互通;基本医保统筹层次低,大多以县市一级为统筹单位,普遍没有建

2、立省级结算中心;医保报销范畴和报销比例各地存在较大差别。跨省报销还难在属地化管理的医保制度,流动人口一般都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各地医疗价格有较大差距,某些欠发达地区医保部门紧张,异地就医会导致医保基金超支。国务院医改办有关负责人表达,实现异地就医即时报销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从制度政策、信息系统等方面采用综合措施加以解决,今年内国内将在部分省份试点跨省就医即时报销。目前各地正在履行省内异地就医即时报销,城乡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已在8个省、市实现这一目的。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近来开通试运营,并与北京、内蒙古、吉林、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海南等个省级平台互联互通,此后参合农

3、民将通过这一平台实现异地就医即时报销。按照“十二五”医改规划,到国内将全面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即时报销,初步实现跨省就医即时报销。二是费用审核难。由于异地就医报销所有由工作人员根据参保人员提供的各类医疗费原始票据及有关资料进行审核审核工作量十分繁重同步全国各统筹地区对药物目录、诊断项目和服务设施等目录范畴以及报销支付原则的规定均有所差别加大了审核的难度。 三是适应政策难。由于参保地与就医地实行的医保政策不同就医地医疗机构不能按照参保地的医保政策提供相应的医保服务不可避免导致医疗费用超过参保地的医保规定范畴最后由参保人员承当也加重了参保人员的经济承当。据调查同种疾病异地就医的实际费用往往超过参保地8

4、-10。五是克拉玛依地区在疆外大都市的参保人员其医疗费用人均高出本地近一倍对医保基金导致一定的压力和风险。一、异地就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1.异地就医的基本概念及产生因素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内人口流动日益加剧,异地就医的需求不断增长。所谓异地就医,就是指参保人在其参保统筹地区以外发生的就医行为。“异地就医”重要分为四种状况。第一类是一次性的异地医疗,涉及出差、旅游时的急性病治疗,这种状况的特点是:人数少,时间短,就医地不稳定,偶尔性大。所产生的问题是不能及时结算医疗费用。第二类是由于生产经营因素,公司员工患病不能回参保地就医,只能在生产经营地就医,从而形成异地就医,涉及单位在各地

5、的派驻人员、派驻机构在本地的聘任人员,尚有一种状况是整个单位都处在流动状态,如建筑业等职工的就医。这种状况的特点是:人员成建制在外地,在异地就医的时间段取决于工程项目进度,需要三年五载甚至更长,就医地明确且固定,一般就在生产经营地而非故意选择大都市。所产生的问题要么是不能参与医疗保险,要么是要垫付医疗费用。第三类是长期异地安顿的退休人员的医疗,涉及退休后户口从工作地迁移到安顿地的人员,也涉及托靠子女无户口迁移的人员。这种状况的特点是:在异地居住时间较长,对两地就医政策容易进行比较,但对医疗服务的选择没有特殊规定,一切以服从养老为前提。所产生的问题表面上是就医结算不及时、不以便,个人承当重,实质

6、是安顿地的医疗待遇往往要好于参保地,异地安顿人员感到就医待遇不平等。第四类是患者为了治病去异地就医,这种状况的特点是:对医疗服务的规定较高,哪里能治病就去哪里,就医地的指向较为明确,一般首选是附近医疗条件较好的大都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像上海、北京此类医疗资源集中的特大都市。由于个人耗费较大,对垫付和报销的规定也较高。之因此产生异地就医总体上讲,异地就医行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需求,本来很正常。只在与体制、机制、政策、管理等因素叠加后,才有也许转化为社会问题。(1) 劳动力跨域流动是异地就医的重要因素根据国内现行医保政策的属地原则,医疗保险实行以县或市为统筹单位,参保人原则上只能在工作地或居住地参保

7、。但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剧,如本地居住、异地工作;退休后异地安顿;进城务工;异地转诊;异地急诊等等,使得其医疗行为发生在外地,但医保关系却仍在原工作地或居住地,从而引起了异地医保的日益加剧的需求。根据有关资料,目前,国内各统筹地区共有异地居住人员5万人,约占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的 3。其中,异地住院人数约占医保住院总人数的,在异地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占医疗总费用的12左右。资料来源:国家记录局,1982年、190年、和人口普查资料(分别于185年、993年、和发布);187年、199年和全国%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分别于1988年、1997年和发布);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记录公报, 流动人口,一般指在某一时

8、间范畴、居住地发生跨越一定地区界线变动的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了每个人的常住地及其户口登记地,为研究流动人口提供了基本数据。 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户口登记地谋求更好的发展。人们也习惯于把这部分人称作流动人口。中国正经历着大规模人口流动。1982年,流动人口总量仅660万人,但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幅增长。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流动人口总量达到2.2亿,占总人口的17%。过去30年间流动人口总量增长和工业化、城乡化进程紧密相连,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全国人户分离的(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所在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71亿,比上

9、年增长977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口中不涉及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3亿,比上年增长828万人。同步,目前国内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生活、就业更加趋于稳定。超过三成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居住生活时间超过5年,从事目前工作的平均时间接近年,全年平均回老家局限性2次。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平均家庭规模达到5人,青少年流动人口和老年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劳动力的流动性,对医保经办的基本规定有两个,一是跟随本人流动,规定医保关系随之转移接续。二是随本人工作地变更,规定在异地就医上予以保障和以便。市场竞争的成果,必然规定打破划地为牢

10、的老式经营模式,特别是那些不能在厂房内完毕生产过程的工程项目,工作场地的变更是常有的,而参保地是固定的,属地化的,这就使参保地与就医地不一致的矛盾发生突出。(2) 限于本地医疗水平的限制,一部分重病人和经本地定点医疗机构长期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病人转外就医。总体上讲,经济发展限度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高下应有密切的关系。经济越发达,往往医疗服务水平越高。经济条件是卫生服务发展的基本保证。有了良好的经济条件,不仅能提高卫生事业对人们服务的保证限度,还能提高人们对卫生服务的支付能力,从而获得良好的卫生服务效果。例如北京,作为首都,是国内的经济文化中心,在医疗卫生服务调点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而西南部贫穷的

11、地方,在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下,其医疗卫生条件也明显的落后于其她地方。医疗卫生条件的不同是异地就医问题更急突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参保者对医疗服务的规定也在不断长进,她们为了保证较难病症的治愈率,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患病特别但愿到卫生资源丰富的大都市或自己满意的医疗服务水平高的医疗机构就诊。于是,多数参保患者不行患较重的疾病之后,都规定转入上一级意愿治疗。有关调查显示,4的被调查这是由于医疗技术因素到较好的医院就医的。各地医疗卫生水平条件的非均等化,就会引起病患的跨区域流动,谋求更好的治疗效果。(3) 部分职工退休后,会选择异地安顿养老或者去异地随子女一同居住。国内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12、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家记录局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国内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达到8.1%,比增长了21万人,比重提高了0.2个百分点,并且人口老龄化仍处在加速阶段。据预测,到2l世纪中叶,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将从的.1增长到30%,并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会保持高速递增,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其对异地就医的影响重要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导致了老年人增多,老年人无需工作且一般自理能力有限,因此旅游、探亲、投靠子女等现象较多,这样就大大增长了异地安顿等现象的产生;另一方面,老年人往往属于疾病高发人群,与年轻人比较,罹患

13、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机率更大,老年人的增多大大增长了异地转外就医现象的产生。2国内异地就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由于长期在外地居住或者因临时外出患急性病住院及转诊到统筹区以外就医的住院人数约占医保住院总人数的8%,在异地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占医疗总费用的21%左右。据记录,全国异地住院医疗费用约为0亿元左右,其均次医疗费用也普遍高于在统筹区内就医的费用。其中,常驻外地人员的均次住院费用更是比统筹区高出近40%,5倍多。目前,全国各统筹地区共有异地居住人员约50万人,约占到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的3%。其中,90%。异地居住人员中约有4%在我省内居住,55%在省外居住。但对于这些异地就医的人员来说,要想获得

14、异地医保,却并不容易,突出表目前如下几种方面:(1)医疗保险卡异地不能使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乡化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异地就医和买药需求加剧,人们但愿医保卡可以全国通用,但现行医保卡的使用限制条件诸多,不能跨地区使用,甚至同一种省里的不同地区也不能通用,因此媒体常把医疗保险卡形象地称为“地方粮票”,病人患病之后,只能在本统筹地区使用医保卡,在外地则不能使用。这是目前医保卡使用的最大瓶颈。这对患者来讲,经济压力是非常大的,虽然部分患者可以在事后回原统筹地区报销,但必须先垫付所有医疗费用,使得医保卡不能成为人民的救命卡,再加上异地报销也困难重重,更何况尚有大部分患者不能享有到异地报

15、销的待遇(2)医疗费用异地报销困难。为了满足异地医保的需要,各地先后采用了不同的变通措施,容许异地就医后,由原统筹地区的医疗保险机构予以报销。但总的来说,异地医疗费用的报销十分困难。一方面,异地医疗费用报销的程序复杂。一般而言,异地就医需要先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享有报销。报销时,诸多地区除了规定患者必须提供常规的医疗费用开支明细清单和发票、出院或诊断证明外,还规定其提供复式处方、检查单、医院有关部门盖章的病例等各式各样的材料,诸多人往往由于缺少一两张材料无法准时报销。有些地区还规定异地就医当年发生的住院费和门诊费用应在当年内结算,不得在下一年度结算,这也加大了异地就医人员报销的难度。另一方面,异

16、地医疗报销范畴狭窄。异地就医人员必须选择在定点的医院就医,否则费用不能报销,这自身就限制了报销范畴。虽然是在定点医院,也还存在限制。异地就医时,使用的药物、检查、治疗项目、床位原则必须符合本地的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诊断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项目目录的有关规定,不在其目录范畴内的也不予以报销。由于各个定点医院的收费水平不一,服务水平不一,基本药物目录不一,也导致医疗费用异地报销困难。数据显示,62不予报销的状况与“目录外用药和诊断”有关。(3)医疗保险关系转移续接困难。目前,国内医疗保险关系跨地区、跨制度转移续接还处在起始阶段。目前大部分地区出台的政策是针对个人账户部分,可以较灵活地进行转移续接;但统筹账户部分异地转移至今没有具体的政策,虽然部分地区容许退休人员将医疗保险中的统筹部分转至居住地,规定也十分严格,手续繁琐。医疗保险关系转移续接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