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者与听众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7976825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演讲者与听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演讲者与听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演讲者与听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演讲者与听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演讲者与听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演讲者与听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演讲者与听众下面从两方面谈谈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及演讲者如何征服听众。一、理解和掌握听众 为什么要理解和掌握听众呢?这是因为:第一,听众是演讲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演讲是演讲者与听众的双向交流活动。演讲者是信息的传播者,听众是信息的承受者。演讲者分开了听众就失去了对象,演讲活动就无法进展。第二,理解和掌握听众是实现演讲目的的客观要求。演讲的目的是说服听众改变态度并按照演讲者的意图去行动。这就要求演讲者的意图去行动。这就要求演讲者理解听众的心理、要求和希望及对你所讲观点的态度,这样你才能有的放矢地作好演讲。第三,听众在演讲活动中虽处于客体的地位,但也绝不是被动的“接收器”,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积

2、极参与者。假如听众对演讲内容有极大兴趣,便会采取积极、热情的合作态度;反之,那么会采取冷漠甚至敌视的态度,演讲就不会成功,因此,演讲者必须在理解听众的根底上力求触发听众的兴奋点和创造欲,才能实现的最终目的。可见,成功的演讲者既要使演讲成为听众的一局部,也要使听众成为他的演讲的一局部,而其中首要的,要便是要理解和掌握听众的心理特点。总的说来,听众的心理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1,听众对信息的承受具有选择性。听众听演讲是用听觉、视觉器官及大脑进展认识的一种综合心理活动,它是在已有经历、知识和心理期待的根底上进展的,因此具有极强的主观色彩和选择性。首先是选择性注意,即只注意那些他们、有兴趣、有关系或渴望

3、理解的局部;其次是选择性记忆,即容易记住那些自己愿意记住的信息,忘记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信息;再次是选择性承受,即愿意承受那些与自己一致的观点。2,听众对演讲的态度受自身的影响。对同一演讲者的同一内容,听众由于受自身态度的影响采取不同的态度。3,听众都有特殊的心理需要。每个听众听演讲的心理需要都与切身利益相关。有希望长知识的,有希望开眼界的,有希望解决实际总是的等。4,听众心理是独立意识与从众心理的矛盾统一。即是说听众心理既有个个独立考虑、不唯上、不唯书的独立意识的一面;又有受其他听众影响改变自己看法的一面。理解听众的心理需求可通过以下方法:1,通过你的听众所在单位的领导;2,通过某一地区、时期的

4、社会言论;3,通过开小型座谈会或与听众个别交谈;4,通过演讲过程中的提问、插话等。二、演讲者的威信效应 演讲者的威信是指演讲者在听众中享有的声望与信誉,这是演讲者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那么,威信效应会对听众产生哪些积极的心理作用呢? 第一、对听众态度的影响。假如演讲者在听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听众往往会由喜欢演讲者的人格而喜欢演讲者的人格而喜欢演讲内容;有时即使演讲内容他们并不熟悉和有兴趣,也易受威信效应的影响报以热情合作的态度。第二、对听众认知心理的影响。社会心理学研究说明,人们对于来自权威方面的信息,一般都易不加分析p 地加以承受。因为演讲者的威信,听众往往会认为他的话都是权威、可信的,这就使演

5、讲者宣传的观点容易和听众相抵触。第三、对听众情感心理的影响。威信效应的最大作用就是对听众情感的影响。演讲者的威信使听众的好奇和期待心理满足了,他们就会对演讲者产生一种归属感、亲近感,便会带着兴奋的听演讲。演讲者的掌握了以上四个心理特征的根底上,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树立自己在听众中的威信。首先要摆正和听众的关系。要牢记:演讲者也是人民的一员,和听众在政治地位、人格上是平等的,没有上下贵贱之分,只是暂时的社会分工、社会义务不同,因此,要以平等、谦和的姿态作演讲,既宣传听众,又向听众学习。其次要发挥“名片效应”和“自己人效应”。所谓“名片效应”,就是演讲者先申诉一种与听众观点一样的观点,然后再说出演讲者想说的观点,这就很容易被听众承受。它可以淡化甚至消除听众在一种观点认同的喜悦中自动解除精神防线。“自己人效应”那么比“名片效应”更进了一层,即演讲者与听众不仅在观点上一致,而且有某种意义的相似性,如性别、年龄、籍贯、职业、地位、经历、兴趣等,都会使听众产生信任感、亲近感,视演讲者为“自己人”。有了这些,还愁你的威信树立不起来吗?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