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康复训练的功能和价值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7974900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能康复训练的功能和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体能康复训练的功能和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体能康复训练的功能和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体能康复训练的功能和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体能康复训练的功能和价值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能康复训练的功能和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能康复训练的功能和价值(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能康复训练的功能和价值摘要:体能康复训练是以体能训练方法为手段去解决和康复运动功能障碍。 体能康复的价值及功能在于如何让“问题”运动员从一般体能训练街接专项运动训练,如何在教练员和医生之间工作上的一个空白区上发挥作用,这往往是我们运动员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和衔接的地方。体能康复训练的特点是以体能训练方法为介入手段,结合康复医学的基础知识为支撑点,再根据运动专项的需要而帮助运动员恢复身体的运动机能水平,协调发展运动素质。体能康复训练的关键是必须介入运动训练的过程,同时,亦参与运动员的恢复治疗中,从中了解运动员伤病对训练的反映,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关键词:体能;康复;训练;治疗前言:康复性体能训练包

2、含有康复和体能训练两大部分,主要参与的专业人员包括有康复师、运动训练员和体能教练。在医生和专项教练之间,康复性体能训练的作用是使一个处于亚健康状态或非最佳状态的运动员渐渐往好的方向发展,运动员健康和运动水平状态与各类参与康复体能训练的专业人.士的相互关系构成示意图。康复体能训练帮助运动员恢复健康、治疗伤病、防止伤病复发、提升体能以适应专项训练的需要。正文:1 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与国外运动员相比,我国运动员损伤较多,多数属于慢性积累损伤,伤的部位以膝伤、腰伤为最,其次是肩伤和踝关节伤。一些人简单的吧原因归为长时间、大运动量训练所致,但在调研中发现,导致损伤更多的是由于承受大运动量的体能基础不够、

3、体能训练不到位、缺乏预防手段、治疗不及时或不当所造成。1.1 体能训练忽视运动员个体的体形、体态和身体素质特征的个体差异 检查和测试发现,很多运动员由于长时间从事某专项的运动,体形和体态往往由于肌力不平衡而发生变化,如腿部(罗圈腿)和躯干脊椎(侧弯曲),体能训练如果不能有效解决体形、体态变化带来的因关节变为造成的局部肌肉群失衡问题,极易造成膝、腰、肩等关节的劳损或损伤;尤其是对于一些高大、特殊体形的运动员,更应针对性的采取个性化的体能训练,有针对性地解决由于异常体形、体态带来的损伤隐患。1.2 过于注重大肌肉群的力量训练,忽视相关小肌群的训练 局部肌肉力量失衡是导致关节部位慢性运动损伤的重要原

4、因。不少运动队体能训练往往只注意与专项有关的、主要的大肌群的力量训练,对抗机群和相关的小肌肉群训练不足,结果导致局部肌力失衡,关节错位,长期训练造成运动损伤。此外,我们的运动队体能训练中对躯干部位的肌群训练足、或训练方法不当。1.3 对预防损伤和突发性损伤重视不够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关节软组织常常出现拉伤或扭伤,由于目前我国各运动队普遍缺乏国外各运动队都有的“运动伤害防护员”,没有专人为运动员做有针对性的防伤准备运动,或为已有损伤的部位打上预防性的支持带、做有必要的拉伸练习,也往往未能很好地应对突发损伤,进行及时的冰敷和包扎处理。因此,我们的运动员一是容易在训练比赛中受伤,二是缺乏及时的临场急

5、救治疗的手段、方法,再加上“轻伤不下火线”,不仅使损伤部位的伤情持续加重,还会因动作变形而造成连锁反应,使其他部位出现新的劳损和创伤。2 运动训练2.1 选用避免加重伤痛的练习方法 运动员通过长期的运动训练难免会有不同程度的伤病,在体能训练中如何避免加重原有的伤痛是一个体能训练中的问题。一名患有膑骨软骨病的运动员要发展股四头肌的力量时,选用开放性的动作(如负重踢腿)可能会比闭合性的动作 (如负重下蹲)要痛。体能教练必须要根据运动员的伤痛而选用尽可能不痛或少痛的动作来练习。具体实例中,髌骨痛的运动员的病因常是由于股内、外侧肌力不平衡导致髌骨运动轨迹侧移,伸膝等开链练习方法往往将加重这种异常髌骨运

6、动而增加痛楚。体能教练此时应当选择足固定位的闭链练习方式,运动员踝关节应处于微外翻位以缓解髌骨轨迹异常引起的疼痛,另外,膝关节与脚趾应保持在一条垂直线上,以避免大多数运动员常出现的膝内扣现象。2.2 首选功能性的训练 康复性体能训练很重要的一个原则是首先选用功能性强的练习方法,其原因,是由于绝大多数运动是多关节的三维运动。棒球的投球动作中腹肌同时参与收腹和转体两个动作,如果只采用仰卧起坐来发展腹肌则针对性不强,如改用橡皮筋拉力做伐木式转体收腹动作就比较接近,另单腿支撑则更加接近投球时的动态发力。功能性练习的特点,是动作是在三维空间中进行的,例如,一名技巧运动员要发展托人能力,采用哑铃做肩上举就

7、比用联合器械的肩上举更合适,这是因为被托起的人在空中是维持动态平衡的,举起动的物体比只能上下运动的联合器械要难得多。哑铃也会产生类似的不稳定的动态力,这就需要肩关节从各个方位加以固定以防止哑铃从头上掉落。2.3 强调身体中枢稳定性 身体中枢稳定性,是指包括有骨盆和躯干的力量和稳定性。躯干部的脊椎是靠腹背肌来维持身体的姿态或运动的,强壮的腹背肌是公认的需要。骨盆可以认为是脊椎的“地基”,在躯干的稳定性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铅球的推球动作发力是由脚到手,如果腰无力或有腰痛,身体中枢无法传递力量而造成上下动作脱节,从而又加重原有的伤痛。骨盆的稳定性又与髋关节前后左右的肌群能力有关。 所以,全面发展身体

8、中枢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竞技运动中常有起跳腾空动作,如跳水运动中,由于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的动作是围绕着身体的重心做动作,中枢力量和稳定也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传统的中枢训练多在固定平面上进行,如常练习的仰卧起坐等,功能性不强。另外,中枢的旋转力量练习是常被忽视的,但躯干一半以上的中枢肌群是纵向或横向排列的,因此,中枢的力量练习应同时包括腹部的屈和旋转两种运动形式。2.4 重视小肌群训练 人体的肌肉分为大小肌群,小肌群一般起固定关节的作用。一般的力量练习往往注重大肌群而忽视小肌群的练习。肩袖损伤是令人烦恼的肩痛,采用大重量的上肢练习往往有害无益(如肩杠铃上举和卧推)。反而采用小重量的小哑铃或橡胶拉力

9、带更容易练到肩袖的小肌肉,这是外部负荷下肌肉的活动顺序所致。另一方面,大多数小肌群有多种方向的运动功用,训练中也应多方位练习。小肌肉群动作比大肌群动作更加要求精确无误,否则,往往容易练不到位。这对体能教练的人体解剖和生物力学知识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肩关节外旋肌群,正确的肩关节外旋练习需要固定上臂并以上臂作为外旋的转轴。然而,多数人也同时动用了三角肌帮助肩关节外旋,变得更多的是肩外展动作,或肱三头肌帮助外旋而变成伸肘的动作,两者均没有有效的练到肩关节的外旋小肌群。2.5 平衡训练和关节稳定性练习 平衡训练和关节稳定性练习是防止关节损伤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关节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关节的本体感觉,关节的本

10、体感觉在及时调节关节位置防止拉伤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如一名不慎伤了踝关节韧带的运动员往往会出现习惯性的崴脚,这是因为崴脚后踝关节的本体感觉器官损伤减低了本体感觉的反应能力。平衡训练常采用一些不稳定的平面来锻炼和恢复本体感觉的能力,国外平衡训练多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材,如健身球、平衡板、半圆球和滑雪平衡板等,以此来设计出各种难度的平衡训练方法。一名蹦床运动员的实例,其患有习惯性踝关节扭伤 ,没有厚重的绷带保护患肢则无法正常训练。我们首先要求该运动员用平衡板进行踝关节平衡训练,起初只能完成23s。经过一个月的平衡训练后,踝关节周围肌群得到加强,并且能够完成在不稳定平面上的平衡控制,其可以站立5 min以

11、上不掉。最后的结果是该运动员不再需要踝关节支持带,并能够归队正常训练。2.6 拉伸训练拉伸练习本身并不是什么新的理念,然而,如何把拉伸训练有机地融到训练课中关系到对拉伸训练的作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拉伸练习是有目的的将肌肉和软组织在运动前、中、后进行拉伸,使被拉伸的肌肉或软组织得到充分的放松。这有利于肌肉的疲劳恢复,防止肌肉的拉伤,保持肌肉的弹性,避免造成运动技术的僵硬和变形。拉伸练习主要在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时采用。准备活动的拉伸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在训练前把肌肉和软组织的内部粘性减轻,使其弹性增加,肌肉温度提高,预防运动中的肌肉拉伤。采用的拉伸方法主要是主动性的拉伸训练。而在训练后的拉伸练习的主

12、要目的则集中在放松开经过一堂训练课后的僵硬疲劳的肌肉,加速肌肉内部的代谢产物的排出,减少肌肉的酸痛,让运动员更快的恢复体能,为下一堂训练课做好准备。训练后的拉伸练习方法主要采用被动拉伸,一般可以由运动员之间互相拉伸或者由训练师拉伸。另外,运动康复治疗师和训练师常常采用拉伸方法把关节两侧肌肉张力不平衡而影响关节稳定性的肌肉拉开,以达到平衡前后或左右肌群的功效。由于人体的肌肉关节交错横接,环环相扣,拉伸动作往往差一点就不到位,故这一类的专业手法调整要求运动康复治疗师和训练师具有一定的运动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3 康复措施3.1 水疗水的特性是对浸泡其中的物体产生一定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遵循阿基米德

13、定律。水疗的作用一方面是依靠水的浮力作用,另一方面运用水的粘滞性和不规则的水压力作用。如水疗可以促进头部血流的再分配和外周血液的向心性作用, 从而增加了心脏的前负荷。在水中运动,阻力会增加,因为水的阻力是可以变化的,包括容积的不同、方向的改变均能改变运动中阻力大小。水温的改变也能对机体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目前,主要采用冷水浴和温水浴两种方式。一般冷水浴的温度为10150C,实践和研究证明,冷水浴能够减轻疼痛和肿胀。对于连续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冷水浸泡能够维持运动员的跑步能力和促进机体的恢复。在给定的运动强度下,冷水中训练会增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率。若保持技术动作的正确性,还会提高训练的效率。而

14、温水浴一般为26280C,主要是放松肌肉,水中拉伸和恢复关节活动度,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术后的康复等。按照训练目标可分为水中有氧能力训练和水中力量训练。3.2 普拉提训练按照不同个体的需要来设计适当的普拉提训练方法,重点要提高两个方面的能力:动作学习能力和核心控制能力。在动作学习过程中,需要把错误动作分解成若干成分动作,每个成分动作利用弹力和重力作用来不断练习,直到能够顺利完成,再进行成分动作的整合。最后把错误动作变成正确动作。在评估个体目标和设计训练方案过程中,也要遵循渐进性、个性化和超量负荷的训练原则,合理的按照负荷大小,加强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不断提高动作的自动化程度。第二方面是提高核心控

15、制能力,与传统方法相比较,普拉提更强调核心的控制能力。无论上肢运动还是下肢运动,核心肌群收缩产生的躯干硬度非常重要,这种核心硬度不是限制脊柱的活动,而是有利于控制运动。普拉提的训练理念认为核心控制是控制人体运动的本质。普拉提训练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就是建立在核心稳定性的基础之上的,在下意识和肌肉次最大收缩过程中,腹横肌作为人体姿势控制的主要肌肉,需要被激活作为动态运动过程中提高躯干硬度的重要组成部分。3.3 悬吊训练悬吊训练产生的内在不稳定性会形成接触点的肌肉自然有效的连接和整合。悬吊训练本质上能够通过身体的躯干与四肢相连。这就为所有的肢体运动创造了共同工作和协助的平台,如同日常行为一样自然而

16、高效。悬吊训练能够提供动态的全身性的准备活动,为许多运动项目的技战术训练做好准备。悬吊训练有助于改善承受较大负荷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如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 和背部等,从而预防运动性伤病的发生。运动员在双侧运动过程中,往往会通过代偿动作而掩盖机体的不对称用力,这种不对称用力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长期以往就会出现局部肌肉的疲劳积累,造成慢性损伤,甚至会产生运动中的急性撕裂和断裂。而在悬吊这样的不稳定环境下训练,能从本质上暴露出动力链中某些薄弱环节, 将有助于运动员和教练员发现问题,并且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来消除这些薄弱点,以及可能引起的损伤风险。悬吊训练就是一种预防运动性损伤和提高核心稳定性的方法。4 问题和思考4.1 为什么把康复和体能结合在一起? 在运动训练中,体能训练最大的困扰是个性化的伤病问题,教练往往不知道能否练或能否上强度,教练不一定懂医,而医生也不一定懂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