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旧服装问题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974897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碣石旧服装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碣石旧服装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碣石旧服装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碣石旧服装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碣石旧服装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碣石旧服装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碣石旧服装问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晨6点,在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双莲市场周边 的小巷里,一间挨一间的民房拉开了铁闸,准备迎接 来自全国各地的二手服装零售商。每道铁闸背后都是 一家集居住、加工、售卖功能于一身的“三合一”门 店。各家门店分工非常细致,短裙、毛衣、外套、皮 草,每家店几乎只卖一个品类。店主直言不讳称,这 些主要是从日本、韩国等地“进口”的旧服装。境外旧服装是我国明令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也 是打击“洋垃圾”非法入境的重点目标之一。然而,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走访广东、广西、江西等地 发现,非法经营洋垃圾服装已成为一个“蓬勃”发展 的产业,覆盖面广、源头难堵、链条难查。由于缺乏 执法依据,一些地方保护伞仍未破除,多年来整治

2、效 果有限。碣石:万人售卖旧服装据汕尾海关缉私局统计,在人口 26万的碣石镇 上,直接从事洋垃圾服装经营的就有万余人。碣石镇双莲市场周边小巷的电线杆、外墙上,到 处都张贴着物流和翻新旧衣的广告。一些居民楼的多 个楼层被打通,改造成了可办理货运、住宿、钱物寄 存的特殊旅社。经济参考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涉 及洋垃圾服装生意的方方面面,均有专人经营。碣石镇位于广东省陆丰市南部,与香港的海上距 离仅115海里。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当地一些移居 香港的人从境外带回的旧服装就被视为珍宝,并慢慢 从自用发展到加工销售。碣石镇经济基础薄弱,而加 工销售旧服装启动资金少、技术要求低、需求稳定, 当地大量闲散劳动力

3、以此谋生,逐渐形成全国闻名的 “专业”市场。旧服装从碣石流向全国各地,江西南昌的朱紫巷 社区就有不少这样的服装店。旧服装售价在10元至 200元不等,皮草的叫价甚至高达8000元一件,这比 在碣石进货时的价格翻了几番。走进服装店,即使在 冬季也有一阵霉味扑面而来,成堆的衣服直接散堆在 地上,顾客就在其中“淘宝”。中年妇女是这些店铺的主要顾客,她们很清楚自 己购买的是境外旧服装。不过她们并不介意这些衣服 没有经过清洗消毒,有的人还是光顾了十余年的老主 顾。店主大多也不避讳卖的是旧衣物,更不愁卖不出 去,“好款式放一两天就被人挑走了”。在广西南宁的官塘市场,记者也发现不少旧服装 店铺:散发着霉味的

4、衣物堆在地上、塞在麻袋里,通 常一个款式只有一件,有明显的褪色、起球等穿着痕 迹甚至污渍,售价低至10元一件,带有外文商标。尽 管店主声称这些服装都是“外贸尾货”,但种种特征 均表明其为洋垃圾服装。记者调查发现,境外旧服装流入我国市场大致可 分为走私入境、转运、加工、销售等几个环节,一般 由不同团伙分别经营且单线联系。近年来,在执法部 门持续高压打击下,洋垃圾服装的走私运输路线更加 多变,除了传统上直接海运至集散地广东陆丰碣石镇 外,还存在“越南一东兴一广州一陆丰”“香港一深 圳(惠州)一陆丰”“越南一福建一陆丰”等跨区域 线路,链条长,证据链闭合难度大,查处困难。困境:高压打击仍屡禁不绝碣石

5、镇等地的旧服装市场曾屡次被媒体曝光,并 受到多轮清理整顿。但即使在这样的高压打击下,碣 石镇明目张胆经营的店铺仍不在少数。据汕尾海关统计介绍,仅碣石镇一地经营旧服装 的门店数量就超过2000间。陆丰市打私和工商等部门 的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4年,当地共清理“二合 一”门店近2000间次,拆除棚寮158间、仓库13间, 累计收缴旧服装4500多吨,执法力度为历年来最大。高压打击之下,旧服装市场仍屡禁不绝。春节前 夕,一家门店店主曾告诉记者,由于临近岁末顾客不 多、租约到期等原因,不少门店已暂时歇业,他建议 要进货不妨春节后再来,“选择更好更多”。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固体废物,境外旧服装流入我

6、 国之后并不用于提炼原材料或循环再利用,而是直接 进入流通销售环节,过程中对环境和群众健康的威胁 较为隐蔽。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并没有禁止经营二手 服装,一旦洋垃圾服装非法入境,对这些旧服装市场 的清理往往缺少执法依据,威慑力不足。据陆丰市、南昌市西湖区等地工商部门介绍,目 前对旧服装市场的清理只能适用工商行政或城管的法 规,主要处罚依据为无照经营或违建,处罚手段多为 查扣货物或罚款。“说侵害消费者权益往往缺乏权威 的鉴定结论,说商标侵权也不恰当。”同时,碍于这 些三合一”门店多是本地民居,执法部门将其查封 或贸然入户清缴也缺乏法律支撑。类似的执法困境, 在各地旧服装零售市场普遍存在。碣石镇一名

7、旧服装经营者向经济参考报记者 透露,一家“三合一”门店的租金一年在两万元左右, “全年下来一家店可以挣十几万”。一方面是行政处 罚威慑力不足,另一方面是不菲经济利益的诱惑,导 致这些洋垃圾服装门店始终难以被连根拔除。玄机:“工商所副所长之弟”也卖旧西装一一些仓库货主和门店经营者一再对进行暗访的记 者表示,做旧服装生意不需要担心,“我们做几十年 了都没出过事”“打私和工商查到大仓库就伸手要钱, 所以都从镇上搬到附近村里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非法经营旧服装链条上如 今仍或明或暗存在“保护伞”,其屡禁不绝也与打击 过程中态度不坚决、立场不坚定、措施不得力有关。 海关等部门负责人建议,在查处非法经

8、营旧服装案件 的同时,要进一步深挖权钱交易、渎职失职等违法犯 罪行为。在碣石镇的大街上,经济参考报记者向一些 摩托“搭客仔”打听“买旧衣服”,几分钟车程他们 就把记者送到临近村庄的仓库。经过“搭客仔”电话 联系,匆匆赶来的货主为记者打开了仓库大门。在昏 暗的砖砌平房里,层层叠叠垒着几百包洋垃圾服装, 每包重量可达100公斤左右。一名店主说:“为了应对执法检查,门店大多只 在早晨6点至9点间营业,9点工商所的警笛一响大 家就拉闸关门。只要你铁闸关着,在里面做什么他是 不管的。”还有店主告诉记者,工商所一个副所长天 天带队检查旧服装门店,但副所长的弟弟就在卖旧西 装。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非法倾倒和堆放进口的 固体废物均可入刑。但记者查阅公开的裁判文书发现, 在近两年高压打击之下,竟然没有一家仓库的老板或 工人因此受到刑法制裁。从2013年至今,因非法处置 洋垃圾而在陆丰获刑者仅有3人,其中2名是受人雇 请运输旧服装的外省货车司机,1人是陆丰籍摩托车 司机。记者就这些情况采访陆丰市打私办负责人,对 方表示“有些仓库货量不多没达到移交司法的标准, 另一些仓库老板得到消息跑路未被抓获归案”。陆丰市打私办还表示,从2013年至今,该市已有 4名科级干部因打击境外旧服装不力而受到问责免 职,其中包括碣石镇原书记和镇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