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测验实习报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7974854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文测验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水文测验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水文测验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水文测验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水文测验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文测验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测验实习报告(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撰写人:_日 期:_桂林理工大学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水文测验实习报告 学 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方向):水文与水资源专业 班 级: 学 生: 指导教师: 学 号:2015年 6 月 24 日目录一、 实习目的.(1)二、 实习要求.(1)三、 实习进度安排.(1)四、 实习内容.(2)(一) 泥沙颗粒分析实验.(2)(二) 小东江实测实习.(4)五、水文测验实习小组小结.(16)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一、 实习目的 水文测验学是水文水资源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水文测验实习是本课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水文工作的基础,他与生产密切结合,实践性很强 。

2、水文测验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主要仪器设备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水文要素的量测技能 ,熟悉水文年鉴的查用、水文资料的整编及处理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已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实践基础,为学习水文学科和今后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工作打下一定基础。二、 实习要求(1)熟悉流速仪的结构与测速原理。(2)掌握流速仪流量测验原理及方法、流量计算方法。(3)掌握GPS的定位及导航方法。(4)野外操作及数据整编:对所选择的断面开展水文要素(测流断面、流速、流向)的实测工作,并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编。(5)掌握泥沙颗粒分析原理和方法。三、实习进度安排实习时间与地点

3、及相关内容安排如下: 本次实习的时间为两周:2015年6月15日2015年6月26日。实习地点分为室内和室外,室内为桂林理工大学水文测验实验室,室外为桂林市区小东江。实习进度安排:6月15日实习动员、仪器讲解6月16日室内实验:泥沙颗粒分析实验(粒径计)6月17日野外实践:小东江过水断面测流测向6月18日数据处理及分析6月19日野外实践:小东江过水断面测流测向,与第一次对比分析6月20日-6月26日资料整理,提交实习报告四、实习内容(一)泥沙颗粒分析实验1、实验内容及方法 泥沙颗粒分析,是确定泥沙样品中各粒径组泥沙量占样品总量的百分数,并以此绘制级配曲线的操作过程。此次实习所采用的方法是水分析

4、法中的粒径分析法,该方法是根据不同粒径的泥沙在静水中的沉降速度不同,利用有关沉速公式,测定泥沙颗粒级配的一种方法。 水分析法的主要设备主要有:玻璃粒径计分析管、加沙器、容积为2030mm的5个接沙杯、容积为1500mm的放淤杯、天平、比重瓶、温度计等。1.1水分析法的分析步骤:(1)、管口下端加止水橡皮头后,加分析用水至预定位置。(2)、将接沙杯贴上标签,烘干称量,称好沙洋。(3)、将接沙按编号次序排列放到粒径器下。(4)、用试验温度计测管内水温。(5)、加沙器加沙,加反凝剂和水,使加沙器沙样装至预定位置,然后加盖倒置摇动1分钟后缓慢插入粒径计。(6)、观测最大粒径,当加沙器接触水面时盖片自动

5、落下,立即开动秒表,等最大粒径到达90cm终止线时计时。后按操作时间更换接沙杯。(7)、用烘干法求出各杯沙重。(8)、操作结束,清洗仪器。实验数据如下:泥沙颗粒分析(粒径计法)记录计算表取样地点:室内样本施测号数:采样日期:2015-6-16测线编号:分析日期:2015-6-18管号:分析者:周正和 称重者:覃海富混液温度:25计算者:曹自收 校核者:蔺珂分析时计算d的沉降距离100cm沙样种类:观读最大粒径时沉降距离为50或90cm,最大粒径下降至:分析前总沙重:3.106350cm时历时:T= 秒,90cm时历时:T= 8.56 秒分析后总沙重:3.0973最大粒径:Dmax 1.00 毫

6、米小于某粒径换杯时间粒径(mm)杯号杯沙重(g)杯重(g)沙重(g)沙重%35.00.814145.9932 44.4880 1.5052 3.0973 100.00%0.25 1.5921 51.40%241.0142 39.8692 1.1450 1370.10 0.4471 14.44%342.7850 42.4458 0.3392 6270.05 0.1079 3.48%444.2720 44.1934 0.0786 25 490.0250.0293 0.95%536.9778 36.9485 0.0293 1.2 实验成果 2、颗分实验小结 此次河流泥沙颗粒分析我们组有四位组员,分别

7、是:曹自收、蔺珂、覃海富、周正和。当天实验开始时,实验室老师给我们细心的讲解了一遍相关仪器的原理及使用规范,并现场演示了一遍给我们看。但在后面自己操作当中依然出现了很多错误,以至于第一次实验便以失败告终。但是我们并不气馁,后来在总结第一次实验失败的基础上,大家齐心协力下,我们总算将第二次实验做好,并且得到了一组比较正确的数据!为了更加准确的数据,我们又做了第三次实验,得到了第二组数据。而实验最大的误差出现点就是最后一次的沉淀时间不够,数据偏小。而在这次泥沙颗粒分析实验中,让我们学到最多的就是做事要仔细、认真、配合。特别是这样的实验,更应该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这样才能是实验更加的准确、符合事实。

8、(二) 小东江实测实习 本次野外实习地点为桂林市区的小东江,准确地点屏风校区。实习时间为期两天,第一天去主要的任务为熟悉使用超声波测声仪和流速流向仪。并且初步测量小东江的断面流量、河深、流向。最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其中产生的错误,及时向老师请教,在第二次测量时改正,并测出比较合服实际的数据。1、断面测量与流速流量测量断面测量:包括测线间距(部分宽)和水深测量。由于是在桥上进行测量工作,测线间距已经在布置测线是设置好了固定的标记,所以只要在对应间距直接测水深。测深是用测深仪测量,在测深时应该保持测深杆与上面垂直,由于是在桥上,在测量时应尽量避免桥墩的影响,以确保测得水深符合实际水深。流速流量测

9、量:在测量垂线平均流速时我们采用是方法是积点法。即根据垂线流速分布规律,在施测垂线上根据测点水深布设若干个有代表性的测点流速,垂线上流速测点的数目和位置,要根据水深大小和水流情况来定。流速测量所使用的仪器是流速仪,流速仪测速原理是利用水流冲动流速仪的旋桨,同时带动转轴转动,通过闭合电路上发出的信号,便可知一定时间内的旋转次数,流速越大,转轴转动愈快。流速与转速之间存在一定是函数关系,这种函数关系通过流速仪的转换成流量,直接在流速仪上显示出来。2、仪器简介2.1超声波测深仪超声波测深仪由主机、换能器、导流体、旋杆组成。它的主要工作原理就是利用超声波技术,测深时将换能仪器放置于水面上,流速仪向水下

10、发射超声波,经水底反射再有换能器接收。测定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的时间,经仪器自动换算及修正,就可得水深。2.2流速流向仪流速流向仪可同时测流速与流向,仪器可分为水上指示器和水下感应器两部分。水下感应器由环形线圈、导磁环河永久磁铁等组成。当感应器放下水启动仪器后,流速与流向可从仪器上直接读出。水下感应器有固定的参数值,需将参数输入水上感应器。3小东江实地测验过程由于以前并没有操作过类似的仪器,即使有过老师的详细讲解,刚刚开始阶段让我们有些措手不及。由于缺乏经验,在开始阶段出现了一些差错,使得测量过程并不顺利。例如流速流向仪的组装、参数输入、仪器正确的使用方法,这些问题使得数据有出入且耗时长。通过不

11、断对仪器的熟练,对操作步骤的熟练,测量过程慢慢的步入正轨,总算到最后可以正确的完成第一天基本的测量工作,其中在使用流速流向仪时,由于水流速度过大,使测点不再原定断面上,这样就导致在后面的测速侧向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误差,这也是实验中误差产生最大的地方。但由于同学们自身技能素质不高以及仪器本身问题,第一天部分小组未能测得数据。第二次去小东江时,由于下起了雨,金老师先在屏风室内为我们讲解本次测验的注意事项,从桥墩对测量的影响,以及桥走向的测量等等。从这次室内讲解我得到了课本内所没有的知识,受益匪浅。雨停后,我们继续开始了测量,虽然我们测量时间并不算充裕,但由于第一天的磨练,我们竟提前结束了测量,这让

12、我们惊讶不已,不禁觉得实践真的很重要。通过两次实地测量,不仅让我们了解主要的仪器设备的结构、原理,而且也能够熟练的使用,基本掌握水文要素的测量技能,熟悉水文资料的整编及处理,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加深了对已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实践基础,为以后学习水文科学和今后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此次实习,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学习不仅是对书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应该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认识到课本知识与实践是存在差异的。4.1第一天4.1.1 数据表格(1)桂林小东江测深测速取样记载计算表序号起点距 (m)测深水深(m)仪器位置流向偏角(度)流速(m/s)测深测速时分相对水深测点深(m)测点流向改正差流向改正后垂线平均水边00.00 1110.80 0.60.48 155.3 0.50 0.02 0.48 0.48 2231.44 0.60.86 144.1 0.68 0.07 0.61 0.61 341.44 4371.83 0.61.10 163.8 0.93 0.01 0.92 0.92 5492.15 0.61.29 162.4 0.89 0.01 0.88 0.88 6101.83 75132.48 0.61.49 142.7 1.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