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导学案1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797382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导学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导学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导学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导学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导学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导学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导学案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光电效应1.定义:在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出的现象(发射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2.产生条件:入射光的频率极限频率.3.光电效应规律(1)存在着饱和电流:对于一定颜色的光,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2)存在着遏止电压和截止频率:光电子的能量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的强弱无关.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不发生光电效应.(3)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当频率超过截止频率时,无论入射光怎样微弱,几乎在照到金属时立即产生光电流,时间不超过109 s.答案:1.电子2.大于知识点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1.光子说: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

2、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2.逸出功W0:电子从金属中逸出所需做功的.3.最大初动能:发生光电效应时,金属表面上的吸收光子后克服原子核的引力逸出时所具有的动能的最大值.4.光电效应方程(1)表达式:hEkW0或Ek.(2)物理意义:金属表面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获得的能量是h,这些能量有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的逸出功W0,剩下的表现为逸出后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答案:1.h2.最小值3.电子4.hW0知识点三光的波粒二象性与物质波1.光的波粒二象性(1)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证明光具有性.(2)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性.(3)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称为光的性.2.物质波(1)概率波:光的干

3、涉现象是大量光子的运动遵守波动规律的表现,亮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的地方,暗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的地方,因此光波又叫概率波.(2)物质波: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宏观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其波长,p为运动物体的动量,h为普朗克常量.答案:1.(1)波动(2)粒子(3)波粒二象2.(1)大小(2)考点精练考点一光电效应现象和光电效应方程的应用1.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所以判断光电效应是否发生应该比较题目中给出的入射光频率和对应金属的极限频率的大小.2.两条对应关系(1)光强大光子数

4、目多发射光电子多光电流大;(2)光子频率高光子能量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3.定量分析时应抓住三个关系式(1)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hW0.(2)最大初动能与遏止电压的关系:EkeUc.(3)逸出功与极限频率的关系:W0h0.对应训练考向1用光电管研究光电效应现象典例1(多选)现用某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当用某一频率的光入射时,有光电流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入射光的光强变大,饱和光电流变大B.入射光的频率变高,饱和光电流变大C.入射光的频率变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D.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始终有光电流产生解析根据光电效应规律,保持

5、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入射光的光强变大,则饱和光电流变大,选项A正确.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知,入射光的频率变高,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变大,而饱和光电流与入射光的频率和光强都有关,选项B错误,C正确.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当入射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时,就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没有光电流产生,选项D错误.答案AC考向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应用典例2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相应的波长为0,该金属的逸出功为.若用波长为(0)的单色光做该实验,则其遏止电压为.(已知电子的电荷量、真空中的光速和普朗克常量分别为e、c和h)解析设金属的截止频率为0,则该金属的逸出功W0h0h;

6、对光电子,由动能定理得eU0hW0,解得U0.答案变式1以往我们认识的光电效应是单光子光电效应,即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只能吸收到一个光子而从金属表面逸出.强激光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于光电效应的认识,用强激光照射金属,由于其光子密度极大,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吸收多个光子成为可能,从而形成多光子光电效应,这已被实验证实.光电效应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用频率为的普通光源照射阴极K,没有发生光电效应.换用同样频率的强激光照射阴极K,则发生了光电效应;此时,若加上反向电压U,即将阴极K接电源正极,阳极A接电源负极,在KA之间就形成了使光电子减速的电场.逐渐增大U,光电流会逐渐减小;当光电流恰好减小到零时

7、,所加反向电压U可能是下列的(其中W为逸出功,h为普朗克常量,e为电子电量)()A.UB.UC.U2hW D.U答案:B解析:同频率的光照射K极,普通光不能使其发生光电效应,而强激光能使其发生光电效应,说明一个电子吸收了多个光子.设吸收的光子个数为n,光电子逸出的最大初动能为Ek,由光电效应方程知:EknhW(n2);光电子逸出后克服减速电场做功,由动能定理知EkeU.联立上述两式得U,当n2时,即为B选项,其他选项均不可能.反思总结对光电效应的四点提醒(1)能否发生光电效应,不取决于光的强度而取决于光的频率.(2)光电效应中的“光”不是特指可见光,也包括不可见光.(3)逸出功的大小由金属本身

8、决定,与入射光无关.(4)光电子不是光子,而是电子.考点二光电效应的图象分析图象名称图象形状由图线直接(间接)得到的物理量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图线极限频率:图线与轴交点的横坐标c逸出功:图线与Ek轴交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W0|E|E普朗克常量:图线的斜率kh颜色相同、强度不同的光,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遏止电压Uc:图线与横轴的交点饱和光电流Im:电流的最大值最大初动能:EkmeUc颜色不同时,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遏止电压Uc1、Uc2饱和光电流最大初动能Ek1eUc1,Ek2eUc2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图线截止频率c:图线与横轴的交点遏止电压Uc: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普朗克

9、常量h:等于图线的斜率与电子电量的乘积,即hke(注:此时两极之间接反向电压)对应训练考向1对Ek图象的理解典例3(多选)如图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图线,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由图可知()A.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4.271014 HzB.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5.51014 HzC.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D.该金属的逸出功为0.5 eV解析图线在横轴上的截距为截止频率,A正确,B错误;由光电效应方程EkhW0,可知图线的斜率为普朗克常量,C正确;金属的逸出功为W0h0 eV1.77 eV,D错误.答案AC考向2对IU图象的理解典例4(20

10、17甘肃兰州模拟)在光电效应实验中,飞飞同学用同一光电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了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A.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B.乙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C.乙光对应的截止频率大于丙光的截止频率D.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解析由于是同一光电管,因而不论对哪种光,极限频率和逸出功都相同,对于甲、乙两种光,反向截止电压相同,因而频率相同,A项错误;丙光对应的反向截止电压较大,因而丙光的频率较高,波长较短,对应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大,故C、D项均错,只有B项正确.答案B考向3对Uc图象的理解典例5用不同频率的光照射

11、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测量金属的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得到Uc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求出该金属的截止频率cHz,普朗克常量h Js.(已知电子电荷量e1.61019 C)解析由题图线可知c5.01014 Hz,又eUchW0,所以Uc.结合图线可得k V/Hz,h Js6.41034 Js.答案5.010146.41034反思总结1.在Uc图象中,图线与横轴的交点c表示截止频率,而在Ek图象中,图线与横轴的交点c代表极限频率.2.普朗克常量记为h,是一个物理常量,用以描述量子大小.在微观世界,每一个能量子的大小等于普朗克常量与频率的乘积,即Eh.考点三光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1.从数量上看:个

12、别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波动性.2.从频率上看:频率越低波动性越显著,越容易看到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显著,贯穿本领越强,越不容易看到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3.从传播与作用上看:光在传播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波动性;在与物质发生作用时往往表现为粒子性.4.波动性与粒子性的统一:由光子的能量Eh、光子的动量表达式p也可以看出,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并不矛盾:表示粒子性的能量和动量的计算式中都含有表示波的特征的物理量频率和波长.5.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时不可把光当成宏观概念中的波,也不可把光当成宏观概念中的粒子.对应训练考向1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典例6物理学

13、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处放上照相底片,若减弱光的强度,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上只能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就会出现规则的干涉条纹.对这个实验结果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曝光时间不长时,光的能量太小,底片上的条纹看不清楚,故出现不规则的点B.单个光子的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C.干涉条纹中明亮的部分是光子到达机会较多的地方D.只有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不具有波粒二象性解析单个光子通过双缝后的落点无法预测,大量光子的落点出现一定的规律性,落在某些区域的可能性较大,这些区域正是波通过双缝后发生干涉时振幅加强的

14、区域.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少数光子的行为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为波动性.所以正确选项为B、C.不论光子还是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答案BC考向2对物质波的理解典例7(2017浙江台州模拟)1927年戴维孙和汤姆孙分别完成了电子衍射实验,该实验是荣获诺贝尔奖的重大近代物理实验之一.如图所示的是该实验装置的简化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亮条纹是电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B.该实验说明物质波理论是正确的C.该实验再次说明光子具有波动性D.该实验说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解析由题意可知,亮条纹是电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暗条纹是粒子到达概率小的地方,故A正确;电子是实物粒子,能发生衍射现象,该实验说明物质波理论是正确的,不能说明光子的波动性,故B、D正确,C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答案C反思总结微观粒子中的粒子性与宏观概念中的粒子性不同,通俗地讲,宏观粒子运动有确定的轨道,能预测,遵守经典物理学理论,而微观粒子运动轨道具有随机性,不能预测,也不遵守经典物理学理论;微观粒子的波动性与机械波也不相同,微观粒子的波动性是指粒子到达不同位置的机会不同,遵守统计规律,所以这种波叫概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