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说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朗读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797136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说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朗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说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朗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说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朗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说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朗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说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朗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说明_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朗读一、本书分作两部分,前半部分写百草园,后半部分写三味书屋,中间有一个过渡段。对于这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和谐统一的。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一颗天真淘气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一种意见认为,是比照关系。用乐园似的百草园生活来和阴森、冷酷、枯燥、陈腐的三味书屋相比照,一个是多么合适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阻碍儿童身心的开展。又一种意见认为,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对本文构造的不同理解,实际上

2、表现了对文章的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见“有关资料”) 二、本文第二段的写景,非常精彩。第一,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栏经过常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屡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是儿童的特别的感觉。叫天子的突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盈,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具的感受。第二,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

3、“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这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里的景物实际上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这与后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好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第三,融情入景,景中有人。本文在写景时洋溢着感情。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就是富于感情色彩的词语。描写景物所用的动词、形容词不仅确切、明丽,而且蕴含着喜欢之情,如“长吟”“轻盈”“低唱”“弹琴”之类。第四,层次井然,条理清楚。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部分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整体部分是从植物写到动物,部分部分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 三、本文擅长联想。作者写何首乌根想到成仙,写传说的赤练蛇联想到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写捕鸟提到闰土的父亲,这些必要的联想,使文章放得开,增加情趣;又收得拢,为表现中心效劳。文章显得多姿多彩,生动活泼。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说明由WTT教案频道s:/搜集整理,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