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的教育应就是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7971282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正的教育应就是不放弃每一位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公正的教育应就是不放弃每一位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公正的教育应就是不放弃每一位学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正的教育应就是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正的教育应就是不放弃每一位学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正的教育应当是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爱是无私公正的,决不能存在丝毫的偏见,教师应平等地看待每一种学生,绝不能以个人好恶而偏爱优等生,嫌弃“差生”。学生是人,是富于生命意义的人。作为学生生命成长中的重要支柱、学校教育的主导者教师,不仅要传播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要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人,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要让差生感到她是一种不合格的人。苏氏强调指出差生的学习成绩差,考试不及格,在和其她小朋友交往过程中,明显感到自己不如她人,因此,特别容易受“我干什么都不行”这种痛苦思想的折磨,缺少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每一节课上,每一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应当在结识的道路上,迈出哪怕是最不明显的一步,获得一点点的成绩。教

2、师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同步要有耐心,可以忍受学习困难的学生那种迟迟不能开窍的局面,那可以称之为豁然开朗的时刻必然会到来。 考试的成绩不能作为衡量学生知识、智力的唯一原则,由于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昔日冷眼中的瓦特、讥笑中的牛顿、愚笨的爱迪生,不是都成为获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了吗?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种不成熟的人,是一种正在成长的人。人们往往忽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而规定学生十全十美,对学生求全责怪。这是和发展观点相对立的。其实作为发展的人,学生的不完善是正常的。而十全十美则是不符合实际的。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种发展的人来看待,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局限性,要容许学生

3、出错误。由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及社会、学校、家庭诸多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有些学生在思想品德、组织纪律、学习成绩等某方面体现出较一般同龄人稍差。有的教师就给这些学生带上“差生”的帽子,错误地觉得“朽木不可雕也”而放弃教育。其实“差生”并不像有的人觉得的那样差,多数“差生”仅是某一方面落后。“差”不是其本质。十几岁的孩子,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可塑性很大。教育者应当从各方面去关怀她们,发现她们的闪光点,使其树立进取的信心和勇气。因此教师要用爱心来教育学生。心理学研究表白:信任、期待的感情,可以使对方感到一种“被器重”的心理暗示,从而增强自信心。教师的信任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也是对公正教育的尊重。师德教育论文用“爱心”铸就的一盏灯作者姓名:田华英单位:浚县白寺乡第一初级中学联系电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