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IS常见问题与问题解决方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7970520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9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OLARIS常见问题与问题解决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SOLARIS常见问题与问题解决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SOLARIS常见问题与问题解决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SOLARIS常见问题与问题解决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SOLARIS常见问题与问题解决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OLARIS常见问题与问题解决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OLARIS常见问题与问题解决方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OLARIS常见问题与问题解决方案简介这篇文档包含了你用solaris和Sun平台工作时所需要的最重要的20%的技术。它能处理你所遇到的80%的问题。 这篇文档并不打算覆盖Solaris处理环境的细节,也不会包含常见问题解答(相关的书和链接将在附录中给出)。这本书将用来为刚成为Solaris系统管理员的新手或没有每天管理Solaris系统基础的人提供一种怎样收集这种信息的服务。这篇文章关注的方向是用来做技术开发的图形工作站,也将对希望为建立一套用来演示或作为基准的Sun系统的人有所帮助。 两点提醒: 永远记住在记录日志中记录下你对系统的每一次改动 清楚的在头脑中记住这篇文档包含能让系统不可用

2、的系统级的程序。除非你对它的破坏性做了仔细的分析,否则不要在正在使用的系统上执行这些程序。 1 系统启动和测试 1.1 OK提示符 每套SUN都有一个Boot-PROM模式,可以在启动操作系统之前访问,也可以在运行的时候访问,可以用STOP+A进入,如果没有STOP键(PC),可以用ctrl+break.。一旦进入Boot-PROM模式,会出现OK提示符。如果操作系统运行时候出现,可以用go继续。 1.2 控制台测试 Boot-PROM模式可以用直接连接的键盘和显示器,也可以用终端。 如果系统启动时候没有检测到键盘,输入输出自动转到第1个串口(/dev/ttya,A),可以连接一个终端或者另一

3、计算机(通过交叉串口线)到这个端口。 如果另外的计算机是SUN工作站,可以使用tip hardwire来查看启动控制台。Tip命令输入之后,所有的启动信息会出现在相应的终端窗口里面,如果被观察的机器用了STOP+A,必须使用Strg-把tip改成telnet模式,然后输入一个BREAK:telnetsend brk 1.3 重新启动SUN工作站 重新启动之前,工作站需要进入一个合适的状态,可以使用下面及格命令退出: # init 5 # init 6 # init 0 SUN工作站在重新启动之前,会以一定的方式关闭系统,下面是几种可选择的方法: 最好、最干净的方法: - # init 5 关闭

4、所有进程,然后系统自动关掉电源。 - #init 6,关闭所有进程,然后系统自动重新启动。 - #init 0,关闭所有进程,然后系统自动回到OK状态。 在这3种情况下,在系统关闭之前执行/etc/rc0.d下面的K*脚本,这可以用于关闭数据库,或者关闭WEB服务器的进程ID文件等。 如果没有合适的shell窗口,可以使用远程登录来执行上面的命令。远程也不可以,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 - STOP-A - OK sync 同步文件系统,中断OS,然后重启。 注意:需要察看随之产生的保存在/var/crash/下面的内核转储文件。 如果碰到STOP-A也不能使用的情况,必须关闭计算机电源,在打开电

5、源。 1.4 系统的测试 启动系统,在执行到内存测试的时候,按下STOP-A。 下面的段落只描述很重要的命令。 详细的描述可以在下面的书中Hardware Diagnostics for Sun TM Systems: A Toolkit for System Adminis-trators(Infodoc Number 23476 on http:/)。 1.4.1 Banner(标识) Banner显示下列信息: . CPU的数量、类型和频率 . 内存 . MAC地址和主机地址(主机号) . 控制台显示卡类型 . Sun-Globe: Creator 3D . Sun with face:

6、 Elite 3D . Self-describing Logo: PGX, Raptor GFX (=PGX32), Expert3D(lite) XVR-500, XVR-1000 etc. 1.4.2检测 probe-scsi-all列出内置和外置的所有SCSI设备。对于IDE硬盘,使用:probe-ide-all. 1.4.3 测试所有 test-all.运行所有的自检,可以检测象网线是否正常等情况。 1.4.4 printenv and devalias devalias列出所有别名,printenv列出所有变量。例如boot-device变量,定义了计算机启动的路径,一般情况下是d

7、isk,disk是一个指向特定设备的别名。 1.4.5禁止网卡错误信息 当网卡在没连接网线启动的时候,Interface: No link会出现多次,可以在OK下面设置 setenv tpe_link test false 来禁止这个报错信息。 2 管理硬盘 2.1 逻辑设备名 所有的硬盘都有一个共同的命名方案,该方案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c 控制器号 t 目标号,对于SCSU设备,就是对应的SCSI地址。 d 驱动号或者是RAID设备的LUN 号(一个地址,多个硬盘) S 分区号(见下一段) 这些逻辑设备的以连接方式放在/dev/dsk和/dev/rdsk目录里面,并指向物理设备名。但这些物理

8、设备仅在改变启动设备时用到,一般的命令都以逻辑设备为参数。 例如: c0t0d0s0 通常是工作站的第1硬盘,c0t1d0s0 是第2个 c0t6d0s0 是内部光驱(SCSI地址是6) 在OK提示下输入 boot r可以更新/dev/dsk and /dev/rdsk目录里面的内容,devfsadm也可以。 Solaris8以前的需要用drvconfig;disks;devlinks3个命令来完成,刷新之后,probe-scsi-all所看到的设备的逻辑连接也就能看见了。 2.2 分区 下面是一个两个硬盘的工作站用format命令看到的内容 c0t0d0 c0t1d0 这里显示的是硬盘,不是

9、分区或扇区,format的目的就是产生和管理分区,一个硬盘最多可以优个分区,用format-print可以查看。如果使用缺省安装,Solaris安装工具就会把系统盘分成slices: / (root) /usr /var 和 /export/home。Solaris 8操作系统缺省安装产生3个分区,大约1G的根区,SWAP区(根据内存容量确定大小),剩余空间给/export/home. 对于工作站来说,这个缺省分区不是最优化的,分区的容量不能在数据不丢失的情况下扩充。在分区空间用尽的情况下,必须使用符号连接。对于服务器来说,得保留一个分区给/var目录, 这样的话,保存在/var/tmp里面的

10、记录和大文件就不会影响到根区,避免系统产生问题。 建议工作站这样分区 slice 0: / root-Partition, incl. /usr, /var, /opt plus /export/home slice 1: swap 交换区,和物理内存一样大 slice 2: backup 不要改变这个分区!代表整个硬盘 slice 7: sds 用于Solstice DiskSuite(TM) metadata的小分区 为了使用Solstice Disksuite logical volume manager (SDS),建议保留30M,用于拷贝state replica databases

11、.可以参阅后面的使用SDS镜像启动盘 从Solaris 8 02/02开始,会自动安装Live Upgrade。使用Live Upgrade,可以在系统正在运行的时候拷贝当前根的环境。例如可以测试新的操作系统而不用改变正在运行的系统。为了产生这个预备启动环境(ABS),必须留出足够的空间,现在的硬盘空间足够大,可以使用下面分区: slice 0: / root-partition, incl. /usr, /var, /opt slice 1: swap swap-Partition, as large as physical memory slice 2: backup Do not cha

12、nge this partition! It is always the size of the whole disk slice 3: /export OS-independent data, home-directories slice 4: , to be used as ABE with Live Upgrade ( about 150% of the expected size of / ) slice 7: sds A small space reserved for Disksuite metadata 2.3 Crashdumps 从Solaris 7开始,缺省情况下crash

13、dump写到交换区上,这也是为什么交换区为什么和内存一样大的原因之一。下次启动的时候,从交换区中读取这个文件,压缩之后写到var/crash/里面,用于以后的分析。因此/var(如果没有单独分出/var或者是/区)不能太小。 如果一个系统用了几个G的空间作为dump设备,启动时会由于上面提到的拷贝操作,花上很长时间。这时候,最好利用dumpadm定义一个dump分区,从这个指定分区拷贝的操作会在后台运行。注意经常检查和清除/var/crash/,保证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其他的crashdumps. 2.4 Example 假如有一台E450系统并且有一个已经配置好的启动盘,但你不知道两件事情:(1

14、)盘插哪里(系统又20个槽,必须装到安装系统时硬盘所在的槽里才能启动),(2)忘了超级用户口令。把 盘插到一个任意槽里,按下面的步骤: 第1步 插入一个启动光盘(SOLARIS 安装盘)STOP+A,然后 boot cdrom s。如果用外置光驱,就需要probe-scsi-all列出光驱位置,然后boot -s。系统起来之后,就有了一个不需要口令的超级用户窗口。 第2步 开始mount硬盘。首先用devfsadm重新建立设备,在/dev/dsk下面会有8个新文件。接下来使用format-print-partition确认盘已经装好,并找出来哪个分区是root分区,通常都是0区 。假设盘插到2

15、槽,format会识别到c1t2d0(SCSI ID是2,第1个控制器),c1t2d0s0就是root分区,因此应该mount这个盘,fsck Y /dev/rdsk/c1t2d0s0;mkdir /tmp/disk;mount /dev/dsk/c1t2d0s0 /tmp/disk 第3步 首先清楚/tmp/etc/shadow里面的root后面的加密内容清空,然后查看/tmp/etc/vfstab里面看看该盘是不是第2槽的,如果是,/应该mount在/dev/dsk/c1t2d0s0,如果不是,就把硬盘插到相应的槽里面。 第4步 假设在/tmp/etc/vfstab里面看到的是/dev/dsk/c1t2d0s0,这说明在原来的系统里面启动盘就是第2槽,一般,E450会从第1槽启动(c1t0d0s0)。在/dev/dsk里面找到并记下来c1t0d0s0指向的物理设备文件名。 第5步 reboot,STOP+A,输入:boot 。 第6步 定义别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